創業早期如何換方向?|奇績分享

換方向是早期創業公司普遍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有時候果斷換方向,能幫助創業公司更好地發展。那麼,創始人如何判斷是否應該換方向?如何準確把握換方向的時機並適當評估新的專案呢? 
今天我們向大家分享的文章翻譯自 Y Combinator(簡稱 YC)合夥人 Dalton Caldwell 的影片分享,文章提供了判斷是否換方向的訊號、換方向應該遵循的原則,以及如何評估新的方向。

一、什麼是換方向?

創業早期,尤其是產品釋出前後,創始人會經常改變創業想法或調整產品方案。人們常常會把這樣的調整稱為“換方向”。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地換方向,因為早期進展比較快的時候,產品調整是很正常的。
我(這篇文章)定義的“換方向”是指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公司已經有大量使用者並且籌集了資金時,突然關閉當前業務,轉而做完全不同的專案。
最著名的例子是 Slack 。他們曾籌集資金並僱有大約 100 名員工,做一個名為 Glitch 的遊戲。然後有一天,他們突然關閉了這個遊戲專案,轉而進行一項瘋狂的新嘗試,最終選擇了做企業內部溝通軟體。
二、如何判斷是否換方向?
判斷是否換方向,我認為關鍵在於判斷機會成本:因為人在某一時段內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做一些明顯不會起作用的事,你就沒法做其他收益更高的事情。
那麼,哪些訊號可以幫助你判斷應該換方向呢?
1. 正確的換方向訊號
  • 你已經盡力在做某個專案,但仍然無濟於事。比如你開始覺得,“我討厭繼續往這個方向努力”“我一直在做這件事,但是使用者還是沒有增長,也許我不適合做這個產品”等。
  • 你需要在別人的成果之上才能創業成功。比如依賴主流 VR 頭戴裝置或加密貨幣的投資風口等。
2. 錯誤的換方向訊號
  • 逃避困難的工作。有時候你會看到一些人,他們開發了一個產品,正要推向市場時,他們就換方向,然後迴圈往復。這種做法只是在試圖迴避棘手的銷售環節,不是真正的換方向。
  • 經常改變想法。你應該堅持將某事做到底,而不是淺嘗輒止。
  • 聽說了一些熱門新事物,就想要蹭熱度、換方向。

三、阻礙果斷換方向的五個“陷阱”

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在 YC,經歷過失敗專案的人,比那些產品“有一點點成功跡象”的人更有優勢。因為經歷過失敗的創始人在決定換方向後,可以立馬投入到其他事情中,根本不會猶豫。取得一點進展的創始人,反而更難注意到應該換方向的訊號。
我見過很多非常有才華的創始人明明需要換方向,卻長時間陷在過去的專案中無法自拔,什麼導致他們要花很長時間才決定換方向的呢?
  • 厭惡損失。當你已經收穫了一些融資與使用者,哪怕只有一個客戶,也容易讓你覺得專案有成功的希望。這會妨礙你做出換方向的決策。
  • 混淆使用者的客套話和實話。人們在社交場合通常都很客套,很難坦率地告訴你他們不喜歡你正在做的專案, 他們會說:“你的產品很不錯,如果你再加一些功能,我們就會考慮一下 。”這種情況是危險的,因為你可能會因為他們的話而重複做無用功。
  • 害怕承認自己的弱點或失敗。如果你選擇換方向,某種程度上說明你之前做的事情是失敗的。
  • 推卸責任,將事情不順利歸咎於使用者或投資者。類似“我沒有錯,是世界錯了”,“沒有人理解我的想法,它太超前了”之類的話,這些都不是好的跡象。人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意識到,問題可能更多地出在他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外部世界。
  • 輕信“毒雞湯”,很多“毒雞湯”告訴你只要足夠堅持並持續前進,你最終會得到認可,事實往往相反。

四、換方向應當遵循的三個原則

1. 把握換方向的時機
把握換方向的時機非常重要,這些是換方向的好時機:
已經推出產品並試圖吸引使用者數週或數月,在心態上感覺絕望;
專案或產品因各種原因無法啟動,比如總想著“一旦籌集了 1 億美元就能建立一個產品原型”,除非你真的籌集到 1 億美元,否則你總會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無解問題;
你在內心深處知道你的產品不會成功,很多創始人其實知道他們的東西不起作用,但他們想繼續假裝它在起作用,認為這樣可以糊弄投資人。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說服,那麼這也是一個換方向的好時機。

2. 找到換方向頻次的平衡點

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換方向,可能會導致“頸椎扭傷”(whiplash ,此處指頻繁轉向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這種情形非常糟糕,它會使創始人失去創業的幹勁,令公司莫名其妙地失去活力。對公司的創始團隊來說,遭受“頸椎扭傷”而士氣低落,比堅持推進一個略遜一籌的專案更為致命。因為,如果你樂於工作,即使推動並非最理想的專案,你也不會輕言放棄,甚至可能促使專案成功。但如果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持續悶悶不樂,非常悲傷,討厭自己的生活,你肯定不會成功。
與其非要做最好的專案,不如找到你真正喜歡的專案。

3. 擴大團隊規模和換方向不能同時做

同時進行換方向和擴大團隊規模非常困難。當你不知道自己該選擇做哪個專案,或者你認為自己可能會改變專案方向時,不要擴大團隊規模。只有當你知道你的專案或產品正在發揮作用,並對此有足夠信心之後,才適合去招募新的成員。
五、尋找新方向的五條建議
1、尋找真正能激發你激情的事業
能激發你激情的事業,會讓你更興奮也更願意付諸行動。
通常而言,更具挑戰性的創業專案更值得追求。在 YC 往屆的創業營中,有家公司最初做廣告技術,團隊成員都覺得很無聊,於是他們決定轉向做印度的 Robinhood 。換方向後,創始人們變得興奮起來。每次與他們交流,都能感到他們為自己的創意感到非常激動,這種激情會傳染給他人。
所以,如果你做的事情看起來是一個好的創業專案,但沒有令你發自內心地感到振奮,那麼你可能需要去探尋一些對你更具吸引力的領域。
2、如實地評估你的優勢和劣勢
另一個找到更好創業方向的方式是,如實地評估你的優勢和劣勢。這並非易事,你需要了解自己真正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3、選擇可以快速構建和驗證的專案
在換方向時,要選擇那些可以快速構建和驗證的專案,而不是那些需要一兩年研發的專案。避免從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方向,轉向另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方向。理想的情況是,你要找到一些更容易推出的產品。
4、判斷是否需要風險投資
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有些人試圖為絕對不適合風險投資的專案籌集資金。請記住,不是每一個專案都需要風險投資。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明確是否適合引入風險投資。
想象一下,你的業務每年能夠產生數億或數十億美元的淨收入嗎?你能夠在 5-10 年內實現這些目標麼?你能想象你所辦的企業最終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嗎?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那就不一定適合風險投資。
5、重視技術的重要性
技術是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在創業初期,創始人通常需要具備技術能力或親自搭建技術架構。這也會讓專案具備適合風險投資的條件。

六、評估創業專案的四個維度

上圖是一個可量化評估創業專案的方法,你可以從四個維度,用 1-10 打分,然後算出平均分,以此得出總體評分。
1、這個創業專案的潛力有多大?
這家公司是否有明顯的上市潛力?以特斯拉為例,這是一家新興的汽車公司,市場上已有許多同類的上市公司,因此這個賽道似乎具備很大的潛力。另一種情況則類似於,“我打算購買地鐵站的那種加盟店”或“我計劃進口一些商品在 eBay 上銷售”,這類企業的潛力就相對較小。
2、創始人背景與目標市場匹配度高嗎?
10 分的答案,可能會說“我上大學的時候就在自動駕駛汽車團隊,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研究這個領域,所以現在我要做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而 0 分的答案可能會是,“我不知道如何程式設計,但我想要創辦一家高階人工智慧公司”。
3、啟動這個創業專案容易
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是,許多有潛力的創業專案往往因為創始人沒有找到恰當的啟動方案而夭折。如果將來有人帶著相似的想法,利用更有效的啟動策略獲得成功,那些原創者可能會對未能實現自己構想而感到後悔。因此,在我看來,找到一個可行的實施計劃與挖掘一個好的創業點子一樣重要。
4、來自早期市場的客戶反饋
早期市場的客戶反饋能一定程度反映出人們的需求,以及這種需求是否在“當下立即需要”,“產品是否有人買”還是“它根本沒人用,也不可能立即展開銷售” ?
-全文完-
| 本文翻譯自 YC 的 Startup School 系列影片,作者 Dalton Caldwell,原文為《 All About Pivoting 》,釋出於 2019 年 8 月 29 日,奇績創壇內容團隊翻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