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推送了Zoom CEO袁徵 和 WebEx CEO朱敏的創業故事,很多同學表示很受鼓舞。其實,新一代留學生裡也有很多人創業。儘管大多數創業專案最終失敗,但是,願意折騰、願意冒險的人多了,才會有更多的華人成為下一個朱敏和袁徵。大家多給創業者一些掌聲!
一畝三分地開了一個創業版,歡迎大家來交流。今天推送一個創業故事給大家閱讀。
作者:ali2001 釋出於 一畝三分地創業版
在一畝三分地裡當農名也有一陣子了,每日刷屏,看到最多的除了牛校AD就是大廠offer,極少有人提及創業的話題。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地裡居然也有一個創業的板塊,但最近的一篇文章也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了。作為一個不成功的創業者,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想了很久,就是一直懶得寫。今天終於打開了 word,算是邁開了第一步。簡要的介紹一下自己:高中時,班主任就認定我考不上大學,結果,楊超越附體,高考成績比二本線高了三分,服從分配去了一個非211,非985,甚至連名字都沒多少人知道的學校學了CS。畢業後,楊超越再次附體,進了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當時我就發誓要一定要好好幹;誰想一年不到公司倒閉,不僅欠了我們三個月的工資,老闆跑路前還把我們轉手賣給了另一家公司,賺取我們最後的“剩餘價值”。然而,第二家公司始終不把我們當自己的人,樓主遂偷偷看書,準備考研,不料被領導發現,扣光年終獎,發配邊疆 … … 生活的波折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公司靠不住!也許,這就是我創業的原動力。
閒話打住,先說說我的第一個創業專案:通訊錄——作為一款很常見的軟體,也自然的成為了資料庫基礎課程的教學案例,但又有多少同學會一直用自己開發的那個通訊錄呢?最原始的通訊錄軟體只是簡單的把紙質的通訊錄給電子化,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太大的便利。記得當時設計表結構的時候為每種聯絡方式都定義了一個欄位,電話,地址,email,等等。後來大家有了qq,就繼續新增新的欄位,再後來大家又有了手機,於是再新增一個新的欄位。每次新增新的欄位都要相應的修改表結構和程式,於是我問自己有沒有辦法可以實現不用改變表結構就能實現聯絡方式的動態增加,於是有了我本科的畢業設計和論文(現在看來其實很簡單了,當時真的覺得自己牛的不要不要的)。畢業那年,正趕上非典流行(暴露年齡了),大家連畢業照都沒來得及照就被學校火速遣散。畢業之後,很多人離開了大學所在的城市,換了手機號碼,卻又懶得挨個通知所有人,久而久之,大家畢業前留下的聯絡方式開始一個個的變成“您所撥打的號碼已無法接通”,除了留在本地的幾個同學,其他的人都很難再找得到了。曾經畢業前說好的定期聚會,也只是說說而已。會是無法聚了,但卻啟發了我的第一個創業idea——建立一個與眾不同的通訊錄。有沒有可能建立一種永遠有效的通訊錄?讓聯絡人的資訊從被動記錄變為主動更新?經過一番閉門開發,在畢業設計的基礎上完成了我的第一版雲通訊錄軟體,簡單的說就是 A 與 B 是好友(或同學),那麼 A 通訊錄的B 的聯絡方式將由 B 更新,而不是A手動更新。此功能對於那個年代的畢業生來說尤其的實用。為了提升使用者體驗度,後來還相繼開發了桌面客戶端,iOS 和 android 的客戶端,不同的終端共享同一個資料庫,解決了更換手機還要導通訊錄的麻煩。那時只要一聽說誰誰手機壞了,或被偷了,就趕緊衝上去表示同情:“阿?!這麼倒黴阿?!哎,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沒啥大不了的”,停頓三秒之後,再迫不及待的藉機推銷我的雲通訊錄:“手機丟了能再買,通訊錄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哎… … 要不這次買了新手機就改用我的雲通訊錄吧,這樣就再也不怕手機被偷了”。
產品是開發好了,下一步就是推廣了。首先肯定是從熟人下手,家人,親戚,朋友,朋友的朋友,同學,同學的同學… … 能接觸到的都被我不要臉的拉來註冊。也找了一些在學校工作的朋友和同學,讓他們幫忙在學校推廣,前前後後也推廣了十幾學校的幾十個班級,使用者數也一度達到8000多,成就感也算是小小爆棚。使用者再多,可一分錢沒掙到啊!子曰,不掙錢的創業就是耍流氓!前期各種推廣和開發,多多少少也投入了十幾萬,咋收回來呢?向用戶收錢?不太可能;向學校收錢?更不太可能;做廣告?本來使用者就不多,再放廣告,更是沒人用了。最後想到了去找投資人,去過幾個incubator 做宣講,希望可以引起投資人的興趣,結果人家只問一句:你怎麼掙錢?我說:靠,靠… … 廣告!說完自己都尷尬的笑了笑,結果可想而知。
就這樣,這個曾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財力的專案,慢慢的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動力。看著活躍使用者數一天天的降下來,自己也懶得再去維護了。
再說個小插曲,期間有個客戶說想把我的整套程式買走,給他自己的企業內部使用,開價50萬,也不知道是那根神經短路,我居然一口回絕,若干年後想想,那可真的是我成功套現的唯一的機會啊, 哎… … 可能是出於對一個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東西的不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別人即使出再高價也不會賣。
好了,總結一下吧。
1. 先說產品, 私以為產品可分為三類:1. 面向大眾的, 2. 面向特定的企業或個人,3. 介於一二之間,面向特定行業的。面向大眾的軟體門檻低,誰都可以做,做的好的也不少,但只有那些把產品做到了極致的才有可能獲得認可,進而獲利。然而一般人,即使企業也很難熬到獲利的那一天。我的這個產品,就算是第一類,我個人覺得做的也算是不錯,至少我自己用的挺順手,可實話實說,離極致的標準還相差甚遠。記不清過了多久,才從內心慢慢說服自己,接受自己的失敗。
2. 再說說心態。創業初期每個創業者都對自己的專案有著最少200% 的信心(沒有這個信心也不可能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去創業)。然而創業的過程,就是一次次被無情的打擊的過程,技術問題,市場問題,客戶問題,資金問題,等等等等,無窮無盡,讓你筋疲力盡,完全看不到希望。創業能走多遠, 完全看你的抗打擊能力有多強。這個時候最能體會到“堅持”兩個字對於創業的意義。跑馬拉松,你好歹還知道自己離終點有多遠,而創業,你完全不知道終點在哪兒,有時甚至懷疑終點是否真的存在。即使這樣,還能繼續堅持下去的人,才有看到希望的一天。當然,如果方向錯了,堅持的再久也僅僅是感動自己罷了。
3. 再說說合夥人。 關於合夥人的故事想必大家聽的也不少,但大部分流傳的都是兄弟般的友情,生死不離的兄弟,還有那十八羅漢的故事云云… … 然而,現實中,我所遇到的絕大部分的合夥人都是沒掙到錢的時候互相指責,掙到錢了又覺得分贓不均,到最後互相撕逼,不歡而散。也許只有那些美好的故事才會被世人口口相傳。我當時也找了自己的一個同學和一個同事,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開始大家都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負面情緒擴散的非常快,加上一直沒有任何收入,也看不到收入的希望,很快,這個所謂的鐵三角團隊就瓦解了。 作為發起人,我其實一直都覺得挺對不起他們的。 我經常跟那些想一定要找合夥人創業的朋友說:“你結婚了嗎? 你覺得找一個可以結婚的人難嗎? 如果你覺得找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人很難,那我告訴你,找一個創業的合夥人會更難!” 找物件,結婚前你們還有機會先互相瞭解瞭解,互相適應,合拍了再去領證;八字不合,立馬換人。而找合夥人,大部分時候僅僅是一杯咖啡,或是一頓的飯的時間,就拉上了賊船,等出了問題,想再把人趕下去就沒那麼簡單了。況且你也沒有多少換合夥人的機會。 所以阿,初次創業的小夥伴,建議不要輕易的去找合夥人,找陌生人,缺乏信任,找熟人,創業不成不說,還毀了友情,那就不值得了。我個人是比較推崇于敏洪的做法:先自己搞,搞出明堂(盈利)了,再拉人入夥。
總的說來,第一次創業付出很多,得到很少(零收入),但從中學到了不少,領悟到了不少,只是學費貴了點兒。 左下角閱讀原文,去地裡跟作者和大家的交流
谷歌工程師講系統設計

Facebook|Google|Airbnb|Linkedin等
網際網路一線公司資料科學麵試真題講解
網際網路一線公司資料科學麵試真題講解

工業界資深資料庫科學家
教你破解各大公司面試

模擬面試 – 資料科學

模擬面試 – 機器學習

公眾號太多,找不到一畝三分地怎麼辦?
點選訂閱號
長按Warald,置頂公眾號
就可以一眼找到Warald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