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還是雷軍

回顧雷軍的“快與慢”,還原一個真實的雷軍。
來源 | 筆記俠
在剛剛結束的15週年戰略新品釋出會上,小米一口氣拿出了亮相手機SoC晶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YU7等產品
尤其是小米首款自主研發的旗艦晶片玄戒O1,在109平方毫米上放了190億個電晶體,在多核跑分和GPU效能上,媲美蘋果最頂尖晶片。
釋出會最後,雷軍說:
今天的小米,肯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在下一個五年,小米會用更好的成長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但最近,雷軍和小米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三個年輕的生命,不僅讓小米15週年慶蒙上了陰影,也讓這家帶著“頂流”光環跨界造車的企業,第一次如此沉重地面對公眾的質疑。
緊接著,又有私自限制馬力和或許涉及虛假宣傳的挖孔前艙蓋導致大量使用者退車。
這一件件事情猶如一顆顆落石砸在雷軍和小米人的身上。
5月10日,雷軍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過去的一個多月,是他自己創業以來最為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低落,取消了出差和社交媒體的互動。
曾經的雷軍和小米,是“國民良心企業”的代表,曾被無數人追捧,甚至“捧上神壇”。
今天,卻面臨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公眾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回顧雷軍的“快與慢”,還原一個真實的雷軍,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雷軍的“快”

雷軍,一直很快。
早在大學時代,原本很喜歡睡午覺的雷軍,看到其他同學不睡午覺看書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心慌,怎麼也睡不著,不敢睡了。
他擔心其他同學在他午睡時學得更多,怕自己被他們遠遠地拋在後面。
為此,他不僅戒了午睡的習慣,還嚴格執行以半小時為單位的學習計劃。
雷軍更是在每天早上7點,就到教室佔座位。
週末他喜歡去看電影,但經常要自習到九、十點鐘後去趕第二場。
在回憶這段時光的時候,雷軍說:
“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
我會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
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
武漢大學是國內最早實施學分制的高校之一,學分制源自於哈佛大學,學生只要修完一定學分就可以畢業。
雷軍僅用兩年的時間就修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
後來,在加入金山之後,他如飢似渴地向前輩學習程式設計和管理技巧,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曾被同事戲稱為“IT勞模”。
雷軍勤奮好學、技術拔尖,很快嶄露頭角。
僅僅6年後,年僅28歲的他便被任命為金山軟體總經理。
金山成功上市後,雷軍辭去了在金山的全部職務,先後投資了卓越網、UC、YY、金山雲等新專案。
但這些都距離他心目中的大事業太遠。
2009年前後,智慧手機在全球迅速興起,蘋果和安卓系統風靡一時。
這一次,雷軍敏銳地意識到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移動網際網路將比PC網際網路大十倍,智慧手機將成為新的超級市場。
於是,他創辦了小米。
作為全球第一家以成本價定價的手機廠商,小米在37小時內就賣出40萬臺手機,銷售額達到8億元。
2012年出貨量為719萬臺,銷售額達到126.5億元。
小米第二輪融資就拿到9000萬美元,估值達10億美元。
投資者告訴雷軍,達到這個估值,谷歌花了七年,Facebook花了六年,小米只用了一年半。
2012年6月,雷軍宣佈小米第三輪融資2.16億美元,整體估值達40億美元,短短8個月估值翻四倍。
2014年12月29日,雷軍宣佈小米完成F輪11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450億美元。
這一切,都太快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也能體現雷軍的“快”:
有一次,雷軍從外面演講歸來,回到辦公室還沒吃飯,桌上有一碗米飯和一碗粥,雷軍舉起碗,差不多一秒鐘就把粥喝了下去。
2021年,在外界仍質疑不已之際,雷軍高調宣佈小米正式進軍造車領域,並親自掛帥成立小米汽車部門。
這一次,他已年過五十,但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決心:
“這是我人生最後一重大的創業專案。我願意押上我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造車”。
寥寥數語,既有背水一戰的孤注決心,也飽含對造車事業志在必得的豪情。
他自己說過一句話,非常關鍵:
“智慧電動車=四輪帶著電池+軟體系統,本質上就是下一代移動智慧終端。” 
也就是說,在雷軍眼裡,汽車是超級終端,是手機之後最大的平臺機會。
自從2021年官宣造車後,小米幾乎躺在了熱搜榜上,圍繞小米造車的一舉一動都引發巨大關注。
2024年3月底,小米首款車SU7一經推出便迅速開啟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在巨大的流量紅利下,不僅SU7一路暢銷,第二款車YU7的動向也備受關注,屢次登上熱搜。
正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時候,3月29日晚上,事故發生了。
於是,有了後來輿論的滔天洪流。
02

“加速主義”與“內卷”

1.加速主義:速度是一種信仰嗎?
雷軍的快,背後折射的是現代大行其道的“加速主義”。
馬斯克、黃仁勳、楊立昆、山姆·奧爾特曼這些科技企業大佬認為:
與其慢慢等社會適應技術,不如拼命研發AI、腦機介面、太空航天這些前沿科技,用技術爆炸直接衝破現在的社會瓶頸。
這種有效加速主義當然能夠推動技術創新加速、經濟增長提速、國家競爭力提升,但我們也不能看不到它的缺陷和消極影響。
比如,科技差距會越拉越大。
可能矽谷精英在討論火星移民的時候,偏遠地區還在為用水用電發愁。
當機器人輔助醫生動手術的時候,貧困地區可能連最基礎的醫療保障都做不到。
技術越先進,掉隊的人越多。
再比如,社會根本來不及適應。
去年大家還在學直播帶貨打造個人IP,今年就要搞AI生成影片;
剛搞明白區塊鏈,量子計算又來了。
這種高速之下,肯定會給社會帶來就業、摩擦和衝突等一系列的問題,普通人很容易患上“科技焦慮症”。
又比如,全球科技競賽白熱化。
就像百年前列強搶石油,現在大國在搶資料、搶演算法、搶算力。
AI技術已經成了新型戰略武器,這種競爭稍有不慎就會擦槍走火,到時候開弓可就沒有回頭箭,再後悔也是來不及的。
我們說回雷軍和小米。
當年,一本《矽谷之火》在年輕的雷軍心裡種下了科技創業的種子。
雷軍在介紹小米SU7的時候也曾說:“速度不僅僅是引數,還是一種信仰。”
但對速度的崇拜,真的可以稱為一種信仰嗎?
雷軍是否從心裡也認同“技術加速主義”呢?
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2.內卷:這樣做真的可以持續嗎?
毫無疑問,雷軍是一個“卷王”。
當年,為了和微軟競爭, 雷軍帶領金山團隊經常廢寢忘食。
常常以最快速度吃完午飯,餘下時間均用來開會,主動放棄所有節假日,幾乎全年7×16投入工作。
2015年,為了處理好小米手機供應鏈問題,雷軍早上九點上班,到了凌晨一兩點還坐在會議室裡。
有一天下班的時候,雷軍數了下,一天居然開了23個會。
在央視節目《遇見大咖》上,雷軍回憶:
他三分鐘吃一頓午飯,平均一天開11個會。
被問到汽車價格戰時,他直接說:
“我們從小卷到大,我們是卷王還怕卷嗎?”
我們可能都沒見過凌晨五點武漢大學的櫻花,但是雷軍見過。

雷軍是“中關村勞模”,小米員工也是。
前段時間,有脈脈使用者發帖稱,小米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於11.5小時,其中低於8小時需要提交說明,工時排名靠後的要被約談,甚至勸退。
有小米手機部門的員工則表示——
不同組情況不一樣,日均工時要求低的組是10.5小時;
有的組甚至要求日均14、15個小時,他們部門要求12.5小時。
03

有些事慢慢來,比較好

加速主義和內卷,從長期來看,是需要謹慎的。
跑得太快,跑得太猛,是要跌跟頭的。
在這個快時代,我們更需要一些慢哲學。
在離開蘋果的那段時間裡,喬布斯曾前往日本,繼續跟隨乙川弘文禪師深入學習禪宗哲學。
他透過冥想和深度思考,讓自己“慢下來”。
在返回蘋果之後,憑藉“少就是多”的極簡主義,拯救了破產邊緣的蘋果公司。
真正的圓滿,往往藏在“緩”與“慎”的節奏中。
快不如穩,急不如精,慢下來,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競爭力。 
其實,有些事是快不得的,這個道理雷軍也知道。
雷軍認為,程式設計師必須要寫足夠程式碼量的程式,才會有感覺,這是一個苦力活,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雷軍曾公開說:
“我的一個學長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在全世界非常出名,他說每個博士生必須寫十萬行程式碼才能畢業。
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進任何一個大企業基本不用面試。
國內培養的大部分的研究生、博士生,動手能力都偏弱。
沒有寫過足夠的程式碼量,想成為高手是不可能的,只能紙上談兵!”
他也很清楚,冒進是要不得的。
在2006年金山公司一次高層會議上,公司的大多數董事認為,在錯過2003年的上市機會後,金山應該把握住在納斯達克的上市機會,這可以給金山走向國際打下基礎。
雷軍卻再次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他認為過去幾年金山人的步子邁得太大了,走得太快了。
他建議大家把步子慢下來,這樣也好給大家一個調整的機會,冒進是不成熟企業的做法。
在創辦小米的早期,雷軍也經常告訴小米團隊,小米手機應該向同仁堂學習。
作為百年中藥行業的老藥鋪,同仁堂古訓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做晶片這件事,我們就能看到雷軍和小米就下了“慢功夫”,同時也下了“硬功夫”。
前幾天,雷軍髮長文回憶了自研晶片的研發歷程,稱2021年重啟“大晶片”業務,重新開始研發手機SoC。
雷軍表示,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沒有後續,但他想說,那不是我們的“黑歷史”,那是我們的來時路。
玄戒立項之初,就提出了很高的目標:
最新的工藝製程、旗艦級別的電晶體規模、第一梯隊的效能與能效。
四年多時間,截止今年4月底,玄戒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135億人民幣。
目前研發團隊已經超過了2500人,今年預計的研發投入將超過60億元。
雷軍表示:“我相信,這個體量,在目前國內半導體設計領域,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團隊規模都排在行業前三。”
現在終於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小米玄戒O1,採用第二代3nm工藝製程,電晶體數量190億,在技術上已經躋身第一梯隊。

央視新聞公開認證,這是中國內地3奈米晶片設計的一次突破,緊追國際先進水平。
小米將成為繼蘋果、高通、聯發科後,全球第四家釋出自主研發設計3納米制程手機處理器晶片的企業。

我們應該給雷軍和小米一些時間和耐心,讓他們慢下來,穩下來。
小米汽車現在的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小米一家的問題,更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乃至我們整個時代都需要深思的課題:
在科技變化如此劇烈的當下,技術進步究竟該怎樣保持對生命的保護和敬畏?
一旦出現事故,車企又該為此承擔怎樣的責任?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智慧駕駛,宣傳的時候總會給人一種未來已來、解放雙手的錯覺。
有些使用者可能因此放鬆了警惕,覺得車子能搞定一切。
但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技術遠沒有達到萬無一失的地步,而一旦失誤,付出的代價往往是生命。
科技可以加速,生命不能重來。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