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泥濘時刻,對雷軍來說也是個時機——反思企業家IP策略的時機,讓雷軍往後「退」的時機,將雷軍的形象錨點從「好愛豆」轉變為「好企業家」的時機。
———— / BEGIN / ————
馬雲曾說過:“人可以把你神化,但你千萬不能把自己神化。我就是個平凡的人,是生活時代造就了我,那些事情也不是我一個人乾的。”
但在當下,被神化的人不光不能把自己神化,還要有意識地拒絕自己被神化。
這話是講給雷軍聽的。
5月10日,在微博上暫停更新個人動態1個多月後,雷軍又開始分享起了個人生活。
他說:
“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
擱2個月前,很多人都很難料到這樣一幕。就在今年2月底,雷軍還在疊首富buff:當時小米市值曾攀升至1.4萬億港元,雷軍一度登上中國首富寶座。
將時間線拉回1年前,小米“3年磨一SU7”成功後,雷軍還是輿論場中“新造的神”。
僅1年過去,時移世易,情況殊異。
依我看,這次泥濘時刻,對雷軍來說也是個契機——反思“企業家IP依賴”的契機,讓雷軍往後“退”的契機,將雷軍的形象錨點從“好愛豆”轉變為“好企業家”的契機。
為什麼要勸小米適當為企業家IP策略降溫,勸雷軍適時給自身“熱搜體質”冷凝?
這基於幾個判斷:
1. 企業當遠離飯圈——即便是被飯圈自動找上。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飯圈有毒,飯圈有毒,飯圈有毒。
2. 企業家IP遠超企業產品力,容易出現頭重腳輕症狀。
打順風局時,企業家流量可以為產品出圈加持;在逆風局中,它會在產品出事時為口碑逆轉反向“加槓桿”。
3. 被太多人崇拜,往往是危險的開始。
即便是被“黃袍加身”,也不要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教主。
事實證明,周星馳版《武狀元蘇乞兒》裡的那句臺詞——“你丐幫幾千萬人,一天不解散,我怎麼心安?”具有超前性。
01
這年頭,“教人做事”有兩大究極荒誕版本:一個是教張小龍做產品,另一個是教雷軍不要造車。
雷軍要是有反駁“火箭燒煤”的興致,完全可以致敬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道造車的難度與代價?
得看到,做企業的,能在歷史性機遇中贏一次,就算是王者段位了。多數企業家都是在時代風口上登過一次頂後,再努力尋求更平緩的著陸曲線。
但雷軍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實現了“雙贏”贏兩次:一次是在智慧手機浪潮中,一次是在新能源汽車大潮裡。
如果說國內企業家中配得上被封神的屈指可數,那雷軍當在其列。周鴻禕變身雷學研究會十級學者,董明珠把他當抖+使,劉強東“千萬不要跟雷軍比營銷”昔日語錄被回爐,都是為他的金身鍍上更多金箔。
雷軍之所以在去年成為“新造的神”,可以總結出一堆原因來:他不裝不端不爹味,不狂不躁不油膩,會寫程式碼會營銷,身高1米81,身材沒走形……
行走肖奈、雙商線上大Boss、智性戀絕佳物件、霸總題材御用原型、雷學研究會不二標本、適合國人體質的精神偶像,都無法完全概括他。以至於有粉絲不無諂媚地說:雷總唯一的缺點是有酒窩,顯得不夠霸氣少了威嚴。
毫無疑問,他有著超強的個人魅力。這股個人魅力的培養基在於兩點:1,親民接地氣;2,真誠不裝腔。
有朋友就說:哪個網際網路大Boss用玩梗回應“Are You Ok”的鬼畜玩梗,你都會覺得那是愚人節玩笑,哪個車企老總給車主開車門,你都會覺得是作秀,除非那人是雷軍。雷軍身上有著別的企業家學不來的抱朴見素氣質。
雷軍圈粉無數,就是因為他的獨特氣質跟時下流行社會心態——不一定慕強但肯定慕善於“示弱”的強,堪稱完美貼合。
單就個人魅力來說,雷軍確實值得被很多人推崇。他跟某些愛“隨地大小爹”或有自負偏執的企業家,儼然各執“清流VS泥石流”一端。
勒龐在《烏合之眾》裡說:名望的產生與若干因素有關,而成功永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雷軍則續上了一句:成功固然重要,但若干因素也不能忽視。
02
推崇跟神化,原本隔著幾條暗河。
只可惜,很多米粉直接駕著情感扁舟一葦以航一往無前。
結果就是,雷軍被推上神壇。
這類神化還呈現出極強的反身性,讓雷軍成了古希臘掌管流量的神。
現在看,雷軍進入“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時刻”,就跟他的被神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今年4月以來,小米似乎陷入了流年不利,每次有負面曝出,雷軍都會頻繁被Cue。
小米SU7碰撞爆燃事故後,好多人直接喊話雷軍出來回應——這在其他車企身上並不多見,你見過BBA出事故後網友喊話他們老總的嗎?
小米近期被曝出碳纖維前艙蓋爭議和OTA限制馬力事件後,又有不少人將矛頭對準雷軍:關鍵不是那折抵2000元購車優惠的2萬積分補償合不合理,而是信任被辜負了。
中國汽車質量網整出了個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質量排行,小米SU7排在末座,還是有很多人在微博上@雷軍,讓他出來走幾步。
就連脈脈上的“9105工作制”爆料都牽出996系雷軍首創的討論(目前尚無確鑿證據),將火燒向了雷軍。
這兩天,又有媒體報道,多名SU7 Ultra車主要求退車,有些車主擺出了“錯付”的姿態。
“遇事不決找雷軍”,成了很多網友的慣有姿態。
只不過,以往找他是把他微博當賽博許願池,讓他進軍家裝行業、整頓衛生巾亂象等;現在找他則是把他當出氣筒,讓他出來回應一切。
“冤有頭債有主”,哪怕這裡的“債主”跟雷軍隔了好幾層,但這無礙於部分網民把他當小米官方發言人來用。
理由很簡單:在許多人眼中,小米=雷軍。
雖然不是全部,但確實有些米粉買小米汽車,跟粉絲為愛豆打Call有著邏輯同構性,最起碼他們是因為信雷軍所以信小米汽車。
雷軍當然沒法為所有事情負責,但“小米=雷軍”的泛在化認知作為企業家IP的衍生品,必然會裹挾他。
這就跟馬斯克以“馬部長”身份施展砍一刀魔法激起眾怒後許多人將怒火燒向了特斯拉如出一轍。
03
儘管進入了負面輿情多發期,但我不覺得該將小米踢出“一家極其優秀的公司”行列:小米沒很多米粉說的那麼神,也沒很多在另一個極端上蹦迪的人想的那樣弱。
小米被多個負面纏上,其中有產品質量或對外宣傳上的問題(小米也都做了及時回應),卻也不排除兩個重要因素:
一是大數定律。
在今天,幾乎沒哪家車企沒出過安全事故,只要批次上路,就必定會跟事故風險沾邊。出多少事故,跟產品質量有關,但出不出事故,並不取決於產品質量而取決於基數效應。
塔勒布在《黑天鵝》裡就說:真實世界的機率不是嚴格按照高斯鐘形曲線分佈,隨著時間推移,處在長尾區域的小機率事件一定會發生。當道路上出現大批SU7時,出現事故是必然,換做其他品牌也一樣,區別只在於發生機率。
二是輿情搭車效應。
輿情總是呈現出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一家企業的負面,接下來往往就會接連出現這家企業的負面。這不是偶然:進入社會關注與媒體監督射程後,社會各方總會“由一點及其他”。
小米作為汽車領域的新銳,本就自帶話題效應,被聚焦更是難免。
說這些,並非要為小米開脫,“賣車時炫馬力,交車後說安全”式的OTA馬力限制是否侵犯車主知情權、前艙蓋是否對得住4.2萬元選裝費用,都需要小米正視,而是說,要在看到小米出事跟合理評價小米這家公司之間找到更中性的尺度,用長焦鏡頭去看它。
但對小米而言,在積極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輿論在用“造神癖好”給小米汽車增加熱度值後,也在用“弒神衝動”給小米汽車帶來脆弱性。
要相信輿論場的“能量守恆定律”:享受流量紅利跟遭遇流量反噬,有著潛在的對映對應結構,這是頂流的內在矛盾性——讓頂流成為頂流的因由,往往也是讓頂流翻車的因素。
這決定了“譽至毀亦隨”的必然性,也決定了頂流生命週期的短暫性。
04
小米如今似乎就落入了“超級流量報復週期”:在順風時,網民們看到的都是它的優點,就算有人說它不好,也會淹沒在一邊倒的讚譽中;在逆風時,很多網民又會將它的不足放大,說它的可取之處都成了“輿論不正確”。
這就是輿論的兩面性。勒龐說:群體只會幹兩件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現實表明,群體通常是在人得意時錦上添花,在人失意時落井下石。
雷軍可能仍是那個雷軍,小米也許還是那個小米,但輿論從來沒有“穩定核心”。
很多網民對你錦上添花時,不需要太多理由,只需要一點:你此刻很成功。要錦上添花,360°裡總能找出一堆誇的理由來。
對你落井下石時,也不需要太多理由,只需要一點:你眼下正受挫。要落井下石,360°裡也總能找到一堆批的依據來。
輿論的兩面性在摻入飯圈的極端性後,會變得愈發不可控,這會使得鐵桿粉托起的輿論陣地天然帶有不穩定性。
要知道,玫瑰帶刺,飯圈有毒,飯圈粉絲的破壞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粉轉黑後,會將極端行為從先前的“粉”搬到後來的“黑”上來。勒龐說:人們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潛意識中卻希望打倒偶像,每個人都有一種難以解釋的社會性衝動。在弒神上最有激情的那群人,也是在造神上最亢奮的那批人。
二是他們的狂熱,會導致“沉默的大多人”會厭烏及屋,因為反感飯圈做派而對企業心生牴觸。
雷軍跟小米在經歷這輪輿情後,對之前企業家IP依賴的打法或許該有更多思考。
打造企業家IP並非壞事,但若遇上的是“玩物皆可飯圈化”的輿論環境,很多事情就要慎之又慎了。
誰也保不準,你播種的是“寵粉”思路,收穫的是理性米粉還是狂熱飯圈人士。能中飯圈之毒的那群人是沒有邊界感的,他們可以輕易從“忠於人品,陷於才華”滑落到“我愛豆不容置疑”的個人崇拜深坑裡。
這不是杞人之憂:在小米SU7事故後,大批粉絲跑到遇難者家屬微博下方去謾罵,就為雷軍和小米變相招了黑——雖說他們也控制不了那群極端粉絲。
05
這不是說小米在有意養蠱,更不是說雷軍不該走群眾路線,只是稍作提醒:雷軍跟小米不妨對被飯圈裹挾多些有意識地抗拒。
事實上,雷軍此前其實也有意識地拒絕被神化——
去年4月,面對爽文男主傳言,雷軍就澄清過:“我並非爽文中的英雄,也未曾考過700分,更沒有在人生低谷時擁有40億。”
去年12月,面對“小米只花100多億就把車造出來了”的傳聞,雷軍也在跨年演講中進行了闢謠:
“這真的是個誤解,我們在汽車研發花了130多億,其實我們有工廠建設,一萬多人的工資費用,我們到現在大概花了300個億左右。雖然我覺得小米汽車也幹得不錯,但是沒有好到營銷號說的都封神了,大家不要神化雷軍,雷軍和大家一樣也是個普通人。”
雷軍未必有意上神壇,但“企業家IP”的種子落在飯圈泛化的土壤上長成的那棵樹,把他託到了高處。
在此背景下,雷軍跟小米興許可以“更進一步”。限於見識短淺,我提兩點建議,僅供參考:
1. 雷軍下次再講產品時,別光講好的,也講些不好的。
曾有人總結,雷軍的表達具有非凡魔力:他可以將某個好的東西描述得特別特別好。
有網友曾寫道,同樣是賣一碗麵條,一般人大多是做現象描述,說做面的廚師具有怎樣的專業背景,採用了怎樣的烹飪手法,最終呈現出的色香味是怎樣的。
雷軍式話風則是: 經過我們員工連續300個日夜不間斷的大資料研究發現,97%的人類在早晨7時03分時會出現明顯的飢餓感,相比較7點整,飢餓感整整提升了57%。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問題,我們員工反覆研究對比發現,麵粉的飽腹感要比大米高出21%,於是我們專門找到了麵粉的發源地,砸重金研製出一款迄今為止最有飽腹感的麵條 ,比傳統的麵條飽腹感提升了73%。
它的特點就是:善用資料,很科學。特點背後的特點則是:它通常是講了那些好的資料,卻沒怎麼提那些不好的資料。隨之而來的情況就是:會抬高很多使用者的預期,一旦實際產品跟預期有出入,就容易形成反噬力。
猶記得,餘承東之前在做客央視《遇見大咖》時透露,在錄製節目當天,任正非批評了他,說不應該去講自己的產品什麼好,要講有什麼缺點,沒有一件產品是十全十美的。這其實就是“前期拉低預期,後期減少差評”策略。
2. 讓雷軍做出“戰略性後撤”,讓小米品牌更多地上前。
企業家IP若跟企業產品力匹配,那可能會相得益彰。若是失衡了,帶來的後果可能是:讓站在前臺的企業家不得不承受企業過失(哪怕是偶發性的)的輿論火力。
小米造車是彎道超車,所有彎道超車起初都是區域性趕超,區域性之外的部分很可能得以交學費為代價補齊。小米汽車作為網紅品牌更容易引關注,這會讓雷軍被推到輿論烤架上的次數增多。
更何況,好企業家很難做好愛豆,愛豆要負責提供“完美偶像”的幻想,但沒哪個企業家能經得起完人邏輯打量,他們在經營管理中不能沒稜角沒個性。
黃仁勳作為企業家挺好,可要是成了愛豆,那他對員工經常性的痛罵也會讓其濾鏡掉一地。雷軍很友善很謙卑,但要拿著放大鏡360°找他的缺點,不會找不到。
對雷軍來說,適當減少主動在社交媒體的曝光度,從衝在一線的將帥轉為做幕後抓管理抓戰略的統帥,並從突出個人IP打造轉向強化企業IP塑造,未嘗不是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像馬斯克那樣“一人頂一堆公關部”,伴生效果大機率是:出事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而非這家企業。原車圈“微博之王”李想在MEGA輿論受挫後,明顯減少了社媒露面次數,就是“吃一塹長一百智”。
雷軍可能是被人推上神壇,而非主動走上神壇,但既然高處不勝寒,他也是時候主動走下神壇了。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字力場,作者:佘宗明
👇 想第一時間掌握AI動態、工具乾貨?掃碼加入共學交流群,一起偷跑不掉隊!

———— /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