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李東陽朋友圈
作者 | 李東陽
推薦人 | JIANG

圖源微博@雷軍
4天前,盧偉冰在一場關於小米15Ultra的預熱直播中,談到小米市值破萬億時,直言市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小米的市值是嚴重低估的。
不過說到小米如今的股價,他對影視颶風創始人tim略顯驕傲的說道:
去年3月28日SU7釋出時小米股價12塊多,到現在一年時間不到已經漲到了50多塊,總市值已經來到了1.3萬億。
把時間往回拉7年。
2018年小米登陸港股,雷軍說當時定價的時候,資本市場對小米都特別看好,投行給出了17港元到22港元的價格區間,小米選擇了最低價,希望小米的股票能夠像產品一樣價格厚道。

圖源:雷軍年度演講
然而令雷軍沒想到的是,小米上市當天便破發。
面對記者,雷軍不願意面對這個局面,於是就躲到了港交所的一個雜物間裡。當時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雷軍也只能尷尬地笑了笑。
那天晚上,雷軍喝了很多酒,他反覆跟小米的同事說,“我們真的得好好幹,不能讓投資人吃虧”。
如今7年過去,隨著小米市值暴漲,雷軍也成了2024年財富增長最快的企業家,他也實現了當初沒讓投資人吃虧的承諾。
2月24日,雷軍在微博寫道:這次將釋出小米創業十五年以來最高階的兩款產品,小米 SU7 Ultra 和小米 15 Ultra。這是小米最近5年高階探索的答卷之作,也是小米向超高階進發的開始。
可以預見,小米的市值和雷軍的財富大機率還會有一輪衝高。
Part 1
雷軍,離首富一步之遙
首富桂冠的易主往往伴隨著商業的躍遷。從地產大亨到網際網路新貴,從消費巨頭到科技領袖,而這一次,這頂桂冠離雷軍越來越近了。
2024年11月6日,《福布斯》公佈2024年“中國內地富豪榜”,鍾睒睒以508億美元繼續蟬聯中國內地首富。若以如今的匯率計算,鍾睒睒的財富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3688億。
反觀雷軍,若以今天小米1.3萬億市值,雷軍持24.16%的小米股權計算,僅在小米雷軍就有超過3100億港幣,摺合人民幣超過2900億元。

圖源:招商證券app
此外,雷軍還握有15.61%的金山辦公股權價值約260億,以及金山雲、金山軟體的資產大約190億元。
這兩塊資產合計雷軍就超過3350億。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的資產構成中還有順為資本,透過順為資本雷軍投資了字節跳動、蔚來、小鵬等大名鼎鼎的企業。甚至近期在資本市場異常活躍的“杭州六小龍”之二的群核和宇樹,背後都有順為的參與。

圖注:宇樹機器人亮相2025春晚,隨後席捲科技圈
未上市的位元組的價值自不必說,重要的是群核和宇樹的估值充滿了想象空間。
很難講順為資本給雷軍帶來的具體財富有多少,但可以猜測的是,數百億級別的資產規模還是有的。
而根據去年和鍾睒睒的同一份富豪榜,彼時雷軍以199億美元,約145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位列第十。
如今僅僅3個月過去,雷軍的財富就迎來了一輪暴漲。
保守估計,雷軍的個人財富大機率已經事實上超過了鍾睒睒。
鍾睒睒的商業哲學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雷軍的信條是"和使用者交朋友"。前者構建的是消費依賴,而後者締造的是價值共生體。
很難講哪一種商業模式孰優孰劣,只是當資本市場終於在7年後認可了小米的價值時,雷軍的登頂將不只是個人榮耀,而是宣告著一個屬於硬科技創富時代正式來臨。
Part 2
雷軍,“風口上的豬”
如果說鍾睒睒在經營企業,那雷軍就是在經營時代。
不同於deepseek梁文峰個人財富的增長是在踩中時代的那一刻就爆發的,雷軍的頓悟是2007年金山上市才開始的。
彼時金山歷經艱難在港交所上市,雷軍卻沒有太大成就感,之後他選擇辭職。
之後的三年,雷軍過起了半退休生活,他反思在金山的工作經歷,覺得就像在鹽鹼地裡種莊稼,團隊雖極其努力,自己也堪稱業界勞模,帶領團隊恨不得一天 24 小時工作,但相較於許多後來者在網際網路大潮中“游泳”,自己卻始終沒能大成。

圖源:優酷財經
2013年,雷軍與劉德華在清華大學展開對話,其中的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後來演化成為“飛豬理論”成為小米的商業圭臬,也影響了後來許多創業者。
2011年,當小米手機切入智慧手機市場時,彼時功能機向智慧機迭代,既有諾基亞的轟然倒塌,也有華為的艱難轉型。雷軍捕捉的不僅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更是中國製造業從代工向自主品牌躍遷的歷史視窗。
2021年,雷軍壓上全部信譽“最後一次創業造車”,但外界都在質疑“太晚了”。彼時美國的制裁讓雷軍將造車從備選方案推向前臺,也倒逼雷軍看到了產業週期轉換的大趨勢——智慧手機市場滲透率已達臨界點,而新能源汽車彼時滲透率僅13.5%,正是“從0到1”的黃金視窗。

圖源微博@雷軍
而正是這種“晚”讓小米用3年走完新勢力5年的路。正如雷軍在SU7釋出會上所言:“我們致敬所有先行者,但更要對得起時代交給我們的接力棒。”
這種對宏觀趨勢的嗅覺,讓雷軍始終站在產業變革的鋒面——不是追逐風暴,而是預判風暴。
最終的結果也驗證了雷軍的判斷,小米SU7的銷量與小米的市值,為“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再次寫下生動註腳。
如今回頭來看,這個曾被質疑為“機會主義者”的比喻,卻在中國商業史上刻下深痕:從手機到汽車,從金山到順為資本的產業佈局,雷軍用連續跨越的產業週期證明,所謂“風口”,實則是時代脈搏跳動的共振。
不久前的2025民營經濟座談會上,雷軍不僅上了桌,還發了言。他說,小米創業的15年來,一直聚焦在手機、汽車、智慧家居、智慧製造這些領域。
要下決心把最新的,像AI技術怎麼能夠落地到我們各個終端產品上……提高中國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才是對雷軍對“順勢而為”商業哲學的終極認可。
Part 3
雷軍能打破“首富”魔咒嗎?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首富的桂冠,亦是如此。
2015年,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有觀眾向馬雲提問,“我想用我的青春換取您全部財富,你會換嗎”?
馬雲回答財富沒有可以再掙,青春過去就不會再回來了,並表示 “我們的財富,是社會委託我們把這個財富經營的更好而已,如果你認為這個錢是你的,倒黴就開始了”。

圖注:2015年馬雲參加《開講啦》節目錄制
之後的很多年,大家只記住了“我沒有錢,我對錢不感興趣”的表情包以及被馬雲開啟任督二脈的撒貝南,殊不知這句話才是馬雲給財富最準確的定義。
如今回頭來看,不少“首富們”的遭遇或多或少都是這句話的具象演繹:從黃光裕的牢獄之災到許家印的萬億債務黑洞,莫不如是。
更詭吊的是,首富的桂冠似乎被施了某種魔咒,黃光裕、許家印之流外,從王健林的斷臂求生到鍾睒睒的“網暴”,甚至連馬雲自己都曾在“首富”的陰影下艱難生存。
或許是看到了懸在首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至於2024年8月黃錚在短暫登頂中國首富後,便宣佈捐贈1000億,辭去CEO,消失在大眾視野;而短暫登頂過中國首富的張一鳴同樣如此,不僅讓人拆掉了老家的功德碑,還在字節跳動如日中天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退隱。
以至於雖然貴為喧囂輿論場抖音的掌舵者,張一鳴卻低調的幾乎無聲無息。
一代企業家有一代企業家的使命。
如今,當雷軍一腳踏入“首富”的山巔,當新的使命放到雷軍的肩上,與前輩首富們或精英人設、或隱藏幕後不同,雷軍深諳網際網路時代的法則,他構建的是“科技極客+鄰家大叔”的複合人設。
這種去魅化的公眾形象,消解了首富群體的神秘感與疏離感,在年輕群體中培育出獨特的人格信仰。
當我們追問“雷軍能否打破首富魔咒”時,其實真正叩問的是中國商業文明的新可能。
鍾睒睒的困境源於“財富與道德”的錯位,許家印的崩塌源自“規模與質量”的失衡。
但雷軍大機率能夠證明:在共同富裕的時代語境下,企業家可以是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科技服務於人民的守護者。

注:本文圖片來自原文、網路等。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
— END —
首席訪談
近期熱門影片推薦
cheif interview




對影片名片感興趣
識別二維碼
專業顧問為您量身定製
首席
往期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