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靜,本該閉眼入夢,可無數人的手指卻還在手機螢幕上“加班”——刷短影片、追劇、看小說,不玩到眼皮打架絕不罷休。結果呢?有人刷著刷著昏睡過去,手機“啪”地砸臉;有人熬到凌晨三點,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後悔莫及。明明知道該睡了,可手指就是停不下來,彷彿睡前不玩會兒手機,這一天就不算完整。

這年頭,手機成了現代人的“睡前儀式”,戒不掉,放不下,甚至比數羊還管用(雖然可能越玩越精神)。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是我們在玩手機,還是手機在玩我們?
1
最新研究揭示螢幕如何偷走你的睡眠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深夜躺在床上,明明打定主意要早點睡,卻不由自主地點亮手機螢幕,嘴裡還安慰自己:“就刷五分鐘。”結果一眨眼,天都快亮了。

別以為這是小問題,科學已經證實:睡前刷手機,正在一點點吞噬我們的睡眠時間。權威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釋出的一項覆蓋12萬多名美國成年人的大型研究,揭示了螢幕和睡眠之間那點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研究發現,有41%的受訪者每天睡前都會刷手機或平板,而這些人出現睡眠障礙的機率,比那些睡前不碰螢幕的人高出了33%。更扎心的是,這群“螢幕族”每週平均少睡48分鐘。
尤其是在睡前一小時,螢幕的殺傷力更是MAX級別。即便不算電視,光是刷手機這項,就讓普通使用者在工作日晚睡了9分鐘,夜貓子群體更是晚了15分鐘。考慮到現代人本來就睡不夠,這些時間積少成“睡眠債”,遲早得“還”。
更有意思的是,連那些自認為“作息自律”的早睡族也難逃手機的魔爪。資料顯示,就算你是標準的“早起鳥”,一旦沾上睡前刷屏的習慣,睡眠質量照樣下滑。

而手機讓你睡不著,藍光只是“表面問題”。真正讓人睡意全無的,是你刷到的那些東西:朋友在海邊度假的照片、最新一條讓人焦慮的新聞,甚至一場無關痛癢的網路爭論……這些都會挑動情緒,讓大腦保持“開工狀態”。而這時候你身體已經躺平了,腦子卻還在“加班”,怎麼可能睡得踏實?
說到底,手機裡的內容就是設計來讓你停不下來的。一個影片接著一個,一個通知接著一個,讓人陷入“無限下滑模式”,醒著的時候爽,睡著的時候難。別怪你意志力差,是它太會“套路”你了。
更重要的是,躺著玩手機時,大多數人會不自覺地低頭或扭頭,形成“烏龜脖”姿勢。這會增加頸椎負擔,長此以往可能導致頸椎病、肩背痠痛,甚至手指麻木。
所以啊,別再騙自己“就刷五分鐘”了,真的不止五分鐘。放下手機,早點關燈,或許才是對自己最溫柔的告白。

2
手機可別放在床頭
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性動作”:睡覺前把手機插上充電器,順手放床頭,心想第二天起來就能滿電覆活,簡直完美。但你可能沒意識到,這個看似方便的舉動,其實暗藏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尤其是那種邊充電邊刷劇、打遊戲的“臨睡儀式”,基本就等於給手機打開了“燒烤模式”。手機在充電時本身就會發熱,你一邊充一邊用,相當於讓它邊跑步邊穿棉襖——不給它熱出點問題都對不起它的努力。

更何況,如果你用的是劣質充電器,或者那種已經磨到“皮開肉綻”的舊資料線,那可真是火上澆油了。這時候,手機不僅容易電池損耗,還可能直接變身“高溫炸彈”——別覺得誇張,現實中可真有這種事故。
就在上個月,都柏林就發生了一起手機充電起火事件,現場照片看了讓人頭皮發麻,根本不敢再隨便把手機扔床頭了。

去年,西班牙北部納瓦拉一名男子在睡覺時,他的手機在充電時過熱並在床邊爆炸,導致他嚴重燒傷並死亡。
所以啊,為了你的睡眠質量,也為了不讓手機深夜自燃上演“驚悚大片”,建議大家把它放遠點,早點休息,讓人也讓機都能安全“充電”。
3
挑戰21天內遠離手機
你有沒有想過,要是突然一天沒手機了會怎樣?是不是立刻抓心撓肺、靈魂出竅?
12歲的莉安娜在新學年做了個大膽決定——三整週不碰手機。在把手機鄭重其事地鎖進一個小黑盒子前,莉安娜有點忐忑:“我倒不覺得自己上癮啦,但手機確實是我生活裡的頭等大事。我挺擔心會錯過潮流啊,還有別的什麼重要的東西。”
事實上,莉安娜和她的25位小夥伴,都是英國埃塞克斯郡斯坦威學校的學生,他們一同參與了一個“無手機”實驗。這個社會實驗的全過程,被記錄進第四頻道的新節目《Swiped:禁止智慧手機的學校》,由艾瑪和馬特·威利斯這對夫妻檔主持。

剛開始,孩子們的反應可以說是“靈魂錯位”級別的混亂。11歲的哈利邊把手機塞進上鎖的盒子裡邊哀嚎:“我的整個生活都在手機上,現在全沒了!”突然被切斷多巴胺供應的他們,一時間有點手足無措。
有學生實在太無聊,只好讀起了書(是的,居然讀書了);還有的拿根小棍子在草地上敲敲打打,不知道在模擬什麼;更有甚者,為了那臺“失聯”的裝置,整個人都快精神崩潰了。
第二集一播,情緒直接飆到巔峰。有個學生連覺都睡不好——沒了螢幕的安慰,夜晚變得格外難熬。

為了支援這些勇敢的小朋友,節目主持人艾瑪和馬特也決定“同甘共苦”,一併放棄手機。結果馬特因為沒Google地圖,幹啥都要遲到二十分鐘。艾瑪也慘兮兮地表示:“才幾個小時沒手機,我就覺得人生脫軌了。”
整個實驗過程中,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一直在跟蹤觀察孩子們的心理和行為變化。他們安排了各種測試,來評估這些小小“斷網者”在沒有手機時的注意力、記憶力和反應速度。
結果還挺驚人:21天過去後,孩子們平均每晚多睡了一小時。隨著時間推移,參與者逐漸找到了與現實世界重新相處的節奏,情緒也沒那麼緊繃了。連馬特自己都說,扔掉手機後,他寫歌的效率暴漲,現在他乾脆在錄音室全面禁機了。
寫在最後:
寫了這麼多,其實在這個人手一機、連冰箱都能聯網的時代,想徹底擺脫手機基本等於隱居山林。但別灰心,我們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睡前一小時,把手機放下。
別小看這一小時,它可是你大腦和身體的黃金恢復期。試著提前和手機說拜拜,你會發現,入睡更容易、睡得更沉,第二天的自己不再像行屍走肉,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悄悄線上了。
更妙的是,那段沒有手機的時間,反而成了和自己相處的獨處時光。讀幾頁書、和家人聊幾句、發個呆、寫個日記,這些看似“低效率”的事,才是真正為你充電的方式。畢竟,生活不只是訊息通知和點贊數,還有很多美好,藏在不被打擾的時光裡。
END

daily mail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