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嫦娥六號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資料,該臺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嫦娥六號著陸區高精度地形資料集,不僅精確定位了嫦娥六號的著陸點,還觀察到月表細微特徵,如土壤顆粒的粗糙程度、隕石坑的具體形狀、月壤厚度、石塊丰度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發現,嫦娥六號著陸點位於直徑約51米的隕石坑(C1坑)西南邊緣,這裡屬於月海玄武岩區域。透過對比,科研人員發現該區域地表粗糙程度、隕石坑深淺比例、月壤厚度和石塊數量等地質特徵,都介於嫦娥四號與嫦娥五號著陸區之間,表明該區域經歷的表面暴露時間也大致介於這兩者之間。
同時研究還發現,嫦娥六號著陸區佈滿隕石撞擊濺射痕跡,遙感影像上能看到多條濺射輻射紋。經計算,這裡的土壤其實是“混合配方”,約35釐米厚的本地玄武岩(佔30%—35%)來自著陸區附近的C1坑,還有5—16釐米厚的外來物質,可能源自更遠處的隕石坑。
更多詳情
↓↓↓
我團隊構建嫦娥六號著陸區高精度地形資料集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王璠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