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留言有禮
想讓娃不刷題就能學好數學?我有一個不外傳的秘方……
那就是吃片安眠藥,好好睡一覺,在夢裡也許能實現!
話說大家是不是也看到過這樣的說法,比如什麼“新教改都來了,可別再讓孩子刷題啦,不然就成只會做題的機器了!”還有人緊跟潮流:“都AI時代了,孩子還用老一套刷題,那不是落後嘛!”
好傢伙,就感覺只要佔了“不刷題”這隊,就站在了教育理念的道德制高點上。
包括前陣子好幾個熱門教育博主在影片裡大談特談不刷題的
“好處”,評論區裡好多家長紛紛點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好處”,評論區裡好多家長紛紛點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很殘忍,但我還是要來破這新學期的第一條謊言:別天真了,不刷題根本就不可能學好數學!
就是這麼個最簡單樸素的道理。
而且不只是數學,只要是思維類的學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規則簡單,但應用起來千變萬化。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現在不少孩子都學圍棋吧,圍棋吃子的規則,簡單到孩子1分鐘就能學會。可真到了下棋的時候呢?對手每下一步棋,都可能讓局勢變得難以預測,每一盤棋都和上一盤大不一樣。哪怕是同一個對手,棋局走向都能千變萬化。

比如即使在程式設計裡相對難學的C++語言,其實常用語句就那麼十幾二十個,但因為實際程式設計需求五花八門,就能組合出各種各樣複雜的程式。有人只能用它寫個"Hello World"的簡單程式,有人卻能用它做出整個Windows系統!
數學更是典型代表。大家都知道,小學的知識點其實不算多,核心的公式定理也就那麼幾十條,一張A4紙都能寫得下。可為啥孩子要花6年時間來學呢?除了要依據孩子認知發展水平循序漸進地學之外,還因為數學知識的應用場景實在是太多變了。幾個不同的知識點稍微一組合,就能變出全新的題型。比如,把簡單的行程問題和方程知識結合起來,就成了讓不少孩子頭疼的難題。
想要掌握這些變化,光靠死記硬背定理公式可不行,必須得在不斷的實踐中操練。對數學來說,這個操練過程可不就是刷題嘛!那些天天鼓吹不刷題的人,我就納悶了,難道他們覺得孩子不刷題就能輕鬆學好數學?

學程式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要是不花時間去練程式設計題,學了也跟沒學差不多。學圍棋也是,如果不花時間跟機器/人對弈,熟悉各種棋型和定式,根本就沒辦法掌握基本技巧,更別說靈活應變了,這樣下棋不就只有輸的份兒?孩子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和信心。
以後孩子還會接觸物理、化學這些科目,同樣如此。規則看著簡單,可實際應用起來變化無窮。刷題,就是讓孩子在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裡操練,既能幫孩子牢牢掌握原理,還能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應對各種新變化。所以說,刷題一點兒也不低端,也不落後,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我就要大聲地說,新學期,不要拿錯誤的認知誤導孩子,該刷就是要刷!

說到這裡,我實在想問一句:
那些鼓吹不用刷題的人,你們家娃數學學得怎麼樣啊?程式設計不做題就能成為高手了?
我可不相信這世上有不刷題就能輕輕鬆鬆拿高分的孩子!理工科的學習,刷題量不夠,熟練度就上不去,不熟練,又怎麼可能學精呢?就算是請來號稱最牛數學天才的陶哲軒,我覺得照樣是這個理兒。
當然了,咱們也得明確,刷題可不是盲目刷,要堅決反對無效刷題。現在AI這麼發達,咱們完全可以藉助AI工具,幫孩子精準地查漏補缺。透過大資料分析,快速找到孩子知識上的缺漏點,這樣刷題就能更有針對性。“不是刷題沒用,而是你還在用20世紀的方法刷21世紀的題!”
但現在的AI在教育中的應用其實還不完善,目前並沒有任何的AI工具能做到讓娃“不多刷一道是”的境界。所以,刷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一些重複做孩子已經會的題型的情況發生,我們只能說盡可能地讓娃刷些經典題型,來提高效率。
文章篇幅有限,沒辦法給大家詳細展開講。想了解更多新教改下命題的新思路、數學學習的方法,歡迎預約我的直播間。新學期馬上到了,咱們一起幫孩子開個好頭,讓孩子的數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影片號】請直接點選預約 / 收看: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