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總能引起的熱議,現在提示小費的螢幕簡直到處都是,連加油站自助泵甚至網店都開始要小費,因而催生了一個新詞——“小費疲勞”。
不過這一次Reddit論壇上一位拒不付小費的顧客,卻獲得了網友一邊倒的力挺。

01
“沒服務就沒小費,我錯了嗎?”
Reddit論壇帖子的標題是:“我的服務員沒服務我,所以我沒給小費,我錯了嗎?”

顧客點完單後,服務員Brad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用餐過程中,他既沒有提供任何服務,也沒有來詢問顧客的需求,甚至連杯子都沒續滿。上菜時,也是其他隨機的服務員負責傳菜,Brad始終不見蹤影。
然而,當結賬時,他卻神奇地出現了,微笑著在小費建議欄畫了個圈,彷彿他全程都在為顧客提供服務一樣。
貼主不禁發出靈魂拷問——“我為什麼要給小費?你都沒有服務我。你只是接了我的單,然後像個兼職魔術師一樣消失了。”
不過,貼主表示,自己的很多朋友們都說這麼做太不地道了,解釋稱人家餐館就是這麼運作的。
該帖發出後迅速走紅,在“苦小費久矣”的大背景下,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就獲得了超過15,000個贊。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援和讚譽,而且一致覺得該遭猛烈批評的是那位沒有提供任何服務卻仍要求小費的服務員。

02
不該給的消費,顧客有權利不給
與樓主朋友的想法正相反,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覺得樓主做得對。
其中一條高點讚的評論是這樣的:“在這裡裝傻真好玩。嗨,Brad!你是我的服務員嗎?我想我以前沒見過你。我的服務員會來看看我是否有什麼需要,會給我續杯。一定告訴我在哪可以找到他,這樣我就可以把小費留給他了。”
另一位使用者則表示:“Brad真以為他可以輕鬆上班賺錢,但今天不行。”
“我做服務員10多年了。告訴你朋友,這100%不稱職。服務員沒有照顧好你,所以他不配得到任何!”
“我贊同樓主的做法,服務越好小費越多,服務越差消費越少。這種情況下,沒服務就是沒有小費。”
“小費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餐飲文化。服務業工資大多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而最低工資標準通常本來就很低,工人得靠小費提高工資。”
“仔細瞭解小費是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要給小費是很有幫助的。小費是一種酬勞——對所獲服務的感激之情。服務越好,小費越多。小費文化背後的理論是,它激勵員工提供高標準的服務。”
“顧客應該誠信行事——如果得到了良好的服務就該給小費。但這種服務員幾乎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顧客不給小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03
Z世代掀桌了?帶頭反小費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的一項調查,近一半美國人(49%)表示給小費要看具體情況。在坐定後有服務員給點菜的餐廳中,有92%美國成年人會總會給小費或經常給小費,81%的人表示這種場合總給小費。
然而一項新調查顯示,Z世代(年齡在18-27歲之間)在遇到糟糕服務時最有可能不給小費就直接離開餐廳,公然挑戰美國長期以來的小費文化。
Talker Research於2024年9月20~23日的一項調查詢問了1,000名不同世代美國人的小費習慣和對服務人員工資的看法。結果顯示:
-
74%的Z世代受訪者承認曾因不滿服務而未給小費就離開,在所有年齡段中佔比最高。相比之下,千禧一代的比例為55%,X世代的比例為57%,嬰兒潮一代的比例為46%。
-
在美國各地,人們給的小費越來越少。2024年第二季度,餐廳小費平均數額從第一季度的19.4% 下降到19.3%,快餐小費則從同期的16%下降到15.9%。可能反映出人們對小費文化日益不滿。
-
各代人強烈支援不再以小費作為服務人員的主要報酬方式。在所有受訪者中,包括Z世代在內79%的人認為服務人員應該獲得更高的工資,而非依賴小費。只有10%的人支援目前的小費制度,而其餘11%表示不確定。
去年的另一項調查發現, Z世代只有35%的人在坐式餐廳總會給小費。雖然某些情況下,比如在堂食餐廳,一般強制要給小費,但也會在更多情況提出質疑。
04
受夠了小費膨脹?
禮儀專家:這些情況不給小費也沒事
①專業人士
總體而言,無需給任何掙工資或從事貿易的人小費。比如醫生、律師、教師、水管工或有線電視技術人員。
如果給這些人小費,不僅非常不合理、非常尷尬,某些情況下還有可能會被視為討好甚至賄賂。
②櫃檯服務
一般來說,任何在櫃檯工作的人都有工資,而那些傳菜之類的人則主要靠小費作為收入來源。總結起來的話就是,對於在櫃檯後面工作的人,比如咖啡師或收銀員,小費並不是必須的——即使牌子上另有說明。千萬別覺得不好意思。
不過也並不意味著不能給櫃檯人員小費。如果是老客戶了,有櫃檯人員能記住你的單了,給小費也並無不可。
③開放式酒吧活動
如果參加的活動有開放式酒吧,酒吧工作人員可能會放小費罐,也可能不會。
不過根據經驗,請記住,活動主辦方可能已經付過小費了,包含在場地或調酒服務費中。如果給小費,可能有助於整晚得到更好的服務而已。
④雙重小費
不必為同一項服務付兩次小費。比如有的美甲沙龍小費給了技師,就不要再給櫃檯。
對小費工作者(如餐廳服務員)實施最低工資要求的城市,情況可能會變得有些棘手。一些餐廳會在提供小費選項之前將20%的服務費計入賬單。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問問服務員小費的去向。
如果給服務員,那小費任務就完成了。如果那部分錢歸餐廳,可能就要給服務生留點小費。比如在丹佛某家餐館,除了20%的服務費外,還可能要給20%的小費。
⑤服務差
如果服務質量很差,或者很粗魯,消費者也沒有義務給小費。比如一對一的理髮,如果髮型減毀了,不僅不值得小費,甚至要求全額退款可能也沒什麼不妥。
如果是在餐廳,可以浮動一些,標準是20%,服務員做得好就多給一些,不好也別低於10%。不過也要考慮不好的服務是否是服務員的問題,如果上菜慢或者不好吃,那是廚房的問題;環境太吵影響用餐等,也並不是服務員的過錯。
如果的確和服務員發生了不愉快,也的確覺得這服務給小費不值,那一定要向管理層提出來,說明原因,不論他們是否與你站在一邊,至少不會說你不懂規矩,能理解事出有因。
你一般給多少小費?
只點單結賬的,該給小費嗎?
End
Ref參考文獻:
https://www.newsweek.com/customer-refusing-tip-waiter-check-praised-reddit-2043592
https://www.reddit.com/r/AITAH/comments/1j8zrph/aita_for_not_tipping_because_my_waiter_didnt_wait/
https://www.newsweek.com/gen-z-lead-fight-tipping-bad-service-1964712
https://www.cnbc.com/2023/07/05/etiquette-experts-when-its-ok-not-to-tip.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