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呀,我好勤奮,怎麼又寫公號了!
醫生的小四之瓜,角度實在給得太多了。
我不喜歡盯著人家的私生活,就那點事兒,能有多少新花樣。
這件事牽扯出來的醫療界的黑洞:4+4博士學制、醫生執業流程、術中耍脾氣的管理云云,波及三家三甲醫院,等等看有沒有後續吧。
實習醫生董小姐的父母都被扒出來,大央企也得抖三抖,央企與醫療系統的關係,又是一個延展方向。
今天都不寫。只寫我感興趣的角度。
我們當媽媽的,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家庭傳承。
這個事,放在自己身上,想想都要瘋。
女兒美高就出國了,高大上路線,盲猜是那種東部寄宿美高。三四年,大概20多萬美金。本科據說是二年級轉去了巴納德學院,很好的女子文理學院,畢業的專業是經濟學。巴納德在紐約,算是哥大的聯盟學校。網上很多人說這是野雞大學,這是不對的,巴納德是好學校,只不過名媛比例過高,而且畢業後都喜歡直接說自己是哥大的。
然後,找了關係,把女兒送到協和醫學院一個很精英的特別專案,只要再學四年,加三年規培在一線實習,就可以當醫生了。當醫生,怎麼也是體面的職業。規培三年也太久了,女孩子很快年齡大了,能找到關係讓她儘快執業,那太好了。
就在女兒規培期間,談起了戀愛,物件是同科室的外科大夫,專業還挺強的。談著談著懷孕了,這物件是結過婚的呀,那怎麼行,必須得跟我女兒結婚呀。
然後,天就塌了,女兒成了全網聞名的小四!
大家不都送孩子出國讀書嗎?
大家不都找關係讓孩子有好工作嗎?
孩子叛逆,也沒辦法啊,這不是還是想正常結婚,給外孫一個正常家庭的,還是想好好過日子的,到底哪一集開始錯的呢?
董小姐的專業極其跳躍。
她肯定不喜歡經濟學,不然不會去文理學院巴納德學這個,有的是更有針對性的大學。經濟學是基礎學科,相當於學了個數學語文云云。
她在協和,入學是內科,博士論文呢,寫的是影像學,導師是骨科名家,然後她分配去了東腫的泌尿外科,研究過膀胱癌,卻在中日胸外科實習得特別投入,都要動用院士來說情,拒絕調去骨科。
你發現她每一步,都不是往要去的方向去,而是怎麼邁怎麼方便,就邁哪一步。
這條道有資源,就走這裡——那條道有陰涼,就走那裡。
從家長角度,大概還覺得,自己女兒可“聽話”了!
讓幹嘛就幹嘛,一點都不叛逆,學醫多難啊,這都堅持下來了。
錯在哪裡?第一集就錯了,那就是,家長是不是真的觀察過,問過,瞭解過自己的孩子,她想要什麼?
家長給的,都是自己的人生閱歷中得到的“好”資源:名校、醫生、編制,一步步,甚至到醫院上班幾年,醫術不精就趕緊去管理崗,也是後續可以想象的。
這種給,一則是,深深地知道,體制內裙帶關係的飯太香了,特別瞭解其中的好處,這是他們能想到的最優質的人生模版。
二則呢,是掌控感,家長不敢,不願意,不屑於,去接受不確定性,越是能幹的人,越是不由自主會生出控制慾,他們還會自我洗腦:“要不是有我,你們可怎麼辦?!”
見過相當一部分類似的家長,以憂慮未來,負責任的名義,壓制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們付出金錢、資源,去設計一個非常具體的未來模版,成功地將孩子包裹起來,與奮鬥的痛苦隔離開,與自由探索隔離開,與妥協權衡之類的彷徨隔離開,也就成功地將年輕人與成就感隔離開了。家長給得再多,孩子覺得也都是應得的,大家都這樣。
現代版削足適履,就算一雙金鞋子,也是要流血才能穿進去的。
在名牌商品加身、叔叔伯伯的飯局、一次次過關斬將拿到“名額”之後,他們不知道,一切都有價格。
家長錯的第二集,是對資源本身,缺乏應有的尊重。
當醫生確實是令人尊敬,越老越值錢,還能給整個家族帶來方便的好職業。這職業令人尊敬是因為它要為無數陌生人解決麻煩,提供支援,它需要不斷精進,持續服務。
你不能只要那個優勢,不做任何付出。
你也不能每一個節點都佔便宜。我們看到入學第一年是2019,之後2020是網課年,然後小董就上手術了。有記者採訪4+4,小董被點名,做手術,小董照片上了報紙。論文,才30頁,導師卻是院士。最後爆出來的這個小事,是應該去另一個科室上班,卻臨時不去,導致那邊的實習醫生工作量翻倍。
醫院是一個忙忙碌碌的單位,跟別的職業不太一樣,那是個巨大的修理廠。你要去醫療體系,又不肯出力,違背了一個行業的基本準則。沒有合作性的人,在團隊中是災難。家長估計根本沒想過,把嬌生慣養的女兒塞到前線去,這得給她招多大怨恨。我不是說幫他們說話哈,我就說把這姑娘塞到一個嗑瓜子的單位,她這愛叭叭的勁兒,說不定還有人覺得友好。
國企幹部跟土豪們,還是不一樣的品種。
我們知道國企是有很多黨建活動的,組織會管理大家的思想。那麼當家長的,把自己的資源傾斜給孩子的時候,也把這種定位分析傳遞給孩子了嗎?
如果你什麼都能給孩子,至少要教會孩子知道,這些,別人是沒有的。這些也不會永遠保值。不能每次遇到不滿足,都去搬院士。
不冤呢,別說孩子坑爹,這樣的孩子,是爹塑造的。
字太多了,沒圖。
我不想放真人照片,瞎放一個圖算了。

我猜,如果讓董小姐自己選擇幹什麼,她可能更想當一個網紅,幹嘛要當苦哈哈的醫生呢?!她的“聽話”,是審時度勢,也是她的壓抑。這種壓抑,一定會以別的形式發作。
替女兒選擇醫生這條路,也暴露了父母的腦子,認不清時代,甚至也沒認清自己在社會上的生態位。這種繁重辛苦的工作,是給牛馬階層裡最聰明,又能吃苦的年輕人準備的,你們可以吃大餐的,何必來搶食堂飯。
大家還覺得匪夷所思的點:你女孩子家庭條件那麼好,為啥要找個N手的鳳凰男?
玩玩他就得了,咋還要替他延續香火?就算懷孕了,去父留子不好嗎,為啥要把一個人品奇差的地雷收到自己家,不怕他以後算計家產嗎?
我來給你們解釋一下哈。
這種家庭條件不錯的女生,不太需要青年才俊。普通女人找男人,要將來有出息,要能立身,能打天下,她都有了,看自己靠譜的打天下的爹習慣了,就不稀罕了。年輕男人再厲害,能比自己爸爸厲害嗎?
那她缺什麼呢?
少年就獨自在海外讀書,缺貼身關係。富有、自戀,卻缺乏社會經驗的女人,最容易看上的男的,就是要“對我好”,要能配合她進行公主表演。
那個醫生髮神經一樣在手術室裡翻臉撂挑子,你們注意一個細節,還扯了女方的手術服,說,我們一起走!
這就是她要的,霸道總裁,魯莽當仗義,兩個人做什麼都要在一起。
這姑娘的人際尺度感有多混亂呢,網上有個截圖,她在網際網路醫院裡還高高興興告訴病人,自己懷孕了,然後加了半句,讓對方保密。
病人是你閨密啊,還要替你保密這個?喜悅多到要溢位來了,只有“我”想說什麼,對場合身份啥啥的,缺失基本的體感。
還有,學業事業上,她從來沒親自爭取過什麼,所以她會需要“贏”。
雌競也是一種贏,一個到處睡的男人,潔癖女性也許覺得髒,可妹子會覺得,那麼多女人都往上撲的男人,選了我呢,我要啥有啥,他可不得選我。
當小四對她來說沒有屈辱感,只有收割的快感,她以為她贏了。別人有的她也要有,要婚姻。從這個情節再一次看出她父母的缺失、糊塗、溺愛,這種女婿,將來得勢就是中山狼嘛,何況後面還有個不是同一圈層的親家。
不知輕重這個事,是扁擔兩頭,一定是連著的。這個家庭吧,雖說父母都是當幹部的,在我看來,渾渾噩噩的。
雞毛蒜皮孩子實習的小事,也要搬出院士說情,這是不知輕;大門敞開歡迎一個不可靠的女婿進門,這是不知重。
既然控制慾強,得控制到底啊!風控還是要有,託舉她,要系安全帶,放飛她,要背降落傘,接納她,要關好門別讓後面有什麼跟進來。
當然,終究我這是想多了,咱箱底也翻不出金鞋子,不替他們操心,就讓他們翻車吧。
這個故事,跟太多人有關係。
現在多少在中日胸外科做過手術的人,在懷疑自己就是那個躺了40分鐘的病人。
4+4一共招了148個人,估計都慌著,怕有仇人也給自己經歷曝光出什麼不恰當的來。
更令人嘆息的,成千上萬的實習醫生,上手術檯會被病人質疑。這壞影響,綿綿不絕。
權貴們,放了醫療崗位吧,還是讓你們孩子去當網紅吧。
(其實,當網紅,他們不想嗎?
是他們紅不了哇
——沒有編制的地方,沒有了捷徑。)

老粗布這個品,群友點菜的,說鋪床上不會挪動,特有安全感,夏天膚感不熱,然後小二去找到了廠家貨。
麻煩你們認真看看連結裡寫的哈,買東西買個明白。
快要過節了怕物流慢,好在這個品要初夏才用,萬一耽誤也不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