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購物新趨勢:“貨比三家”已成主流,超市價格大戰升級

據澳洲新聞集團3月21日報道,隨著消費者監管機構對超市展開調查,澳洲人的購物方式正在發生轉變。
過去一年,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調查促使澳洲消費者開始重新思考他們的購物習慣。
據Canstar Blue的調查發現,43%的受訪者調整了自己的雜貨消費模式。
研究顯示,在大型超市購物時,23%的澳洲人變得更加謹慎,還有17%的人減少了在這些超市購物的頻率。
(圖片來源:澳洲新聞集團)
Canstar Blue的發言人Eden Radford指出,澳洲人在每週購物時不應僅僅追求低價商品而犧牲質量。
“儘管很多人對ACCC調查的結果感到震驚,但這確實提醒我們,要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合適的交易,唯一的方法就是了解價格並進行比較。”
資料顯示,儘管購物習慣有所變化,澳洲的四口之家平均每週在雜貨上的花費為216澳元。
為了省錢,35%的消費者採取在不同超市購物的策略,以獲得更多的折扣。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此表現出興趣。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仍然選擇之前的購物地點,並未因法律調查而改變購物行為,還有11%的人甚至不知道這項消費者監管機構的調查。
(圖片來源:澳洲新聞集團)
這項調查結果是在ACCC對超市巨頭進行里程碑調查後釋出的,該調查提出了20項建議,旨在加強市場競爭,從而降低雜貨價格。
根據ACCC的資料,Woolies和Coles在超市市場上分別佔據38%和29%的市場份額。
其他市場份額由Aldi(9%)、母公司為IGA商店的Metcash(7%)及其他獨立雜貨商(17%)佔據。
建議中強調,需要在定價上實現更透明和一致的規則,採取措施遏制土地囤積,並在偏遠地區增加購物選擇。
Woolies和Coles均表示,儘管市場受到調查,但超市行業仍保持高度的競爭力。
Radford認為,無論調查的結果如何,購物者都應該花時間進行價格比較,以確保獲得最好的交易。
“下次去超市前,可以快速瀏覽購物清單,比較價格,找出最划算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