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崩潰、人際危機到學習迷茫,美高留學生不為人知的心酸,誰來拯救?

作者:於曉璐老師
轉載:FindingSchool拓校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於老師,我實在忍不住了,必須跟您說說我家孩子的情況。您知道嗎?他已經連續吃了一個禮拜那種寡淡無味的雞胸肉,真的快崩潰了!雖然學校有Salad  Bar、Deli Bar,每天花樣百出,可您猜他現在每天吃啥?醬油拌米飯!他說那雞胸肉吃得他快吐了,實在是受不了了!”大T同學的媽媽終於按捺不住,撥通了我的電話,語氣裡滿是心疼和無奈。
另一邊,小A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老師,我真的快撐不住了!”小A的聲音裡透著疲憊和焦慮,“我已經蓋了兩床毯子,可還是冷得不行,根本睡不著覺!”原來,小A和室友在室內溫度的問題上已經僵持了兩週多。
儘管她多次與室友溝通,甚至請宿管老師出面調解,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室友每晚都把空調調到極低的溫度,導致小A夜夜難眠,白天精神萎靡,心情低落。如今,她和室友的關係已經降到冰點,連話都不說了。
而K同學的煩惱則是另一種情形。學校的報告裡,英語老師的評語明明不錯,可成績單上的分數卻讓人大跌眼鏡。K同學心裡委屈極了,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課堂表現卻成了拉低成績的“罪魁禍首”。
他既自責又困惑,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這種情緒讓他對這門課失去了信心,也不再給自己設定高目標,學習的動力逐漸消散。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專注於美高學生的輔導工作,與無數學生、家庭、寄宿學校以及教育同行合作交流。在這段旅程中,類似的故事屢見不鮮,它們不僅讓我深思,也讓我更加意識到美高學生所面臨的挑戰。
為了更真實地瞭解美高學生在校園中的日常生活,每次訪校時,我都會特意留在校園裡吃一頓午飯。這不僅是為了感受校園的氛圍,更是為了透過觀察學生們的表情和互動,捕捉他們的情緒狀態,尤其是國際學生的融入情況。
然而,現實往往讓我感到一絲沉重——大多數時候,亞洲面孔的學生總是獨自一桌,除非是學校規定的seated dining時間。每當我看到那些獨自坐在角落裡的亞裔學生,默默地吃著盤子裡的食物時,我的內心總會泛起一陣波瀾:
  • 這位同學是否在學校找到了歸屬感?他是否感到孤獨?
  • 當他遇到困難時,是否會向同學或老師尋求幫助?
  • 他的心理狀態如何?
  • 這種孤獨感是否正在悄悄影響他的學業表現?又是否阻礙了他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腳步?
多項已發表的研究表明,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來自亞洲國家的國際學生在美國校園中面臨著與本地學生及其他族裔國際學生截然不同的挑戰。
這些挑戰不僅對他們的學業表現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他們的整體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壓力。
201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系的一項研究指出,高達56%的亞裔國際學生曾經歷心理壓力或面臨心理健康問題。這一現象在2022年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印證,該研究還發現,COVID-19疫情的爆發加劇了這一問題,使得許多學生的心理狀況更加脆弱。
儘管關於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研究相對有限,但從實際觀察中不難發現,美高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樂觀。許多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等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情緒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業表現,還可能阻礙他們積極參與校園生活,甚至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想象一下,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遠離家鄉,獨自在寄宿學校或寄宿家庭中生活。他們不僅要應對青春期本身帶來的身體和情感上的劇烈變化,還要面對因語言不同和文化差異引發的巨大文化衝擊和溝通障礙。缺乏父母在身邊及時的情感支援和引導,加上對美國教育體系的不熟悉以及與老師溝通方式的差異,使得他們的壓力水平不斷攀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亞洲家庭對學業成績的高期望往往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這些學生的肩上。他們不僅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還要努力達到家庭的高標準,這種雙重壓力讓他們更容易陷入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然而,與美國同齡人或其他國際學生相比,亞洲國際學生卻更少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甚至對尋求幫助抱有牴觸情緒。這種沉默的背後,可能是文化中對心理問題的偏見,或是對“示弱”的恐懼。
這些孩子在異國他鄉的孤獨與掙扎,往往被隱藏在表面的平靜之下。
他們或許在課堂上表現優異,或許在社交場合中彬彬有禮,但內心的壓力和困惑卻無人傾訴。
作為教育者、家長和社會的一員,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打破文化壁壘,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支援的環境,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勇於尋求幫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健康成長,在異國的土地上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2025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
本申請季唯一不容錯過的線下講座——2025美本申請風向標&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重磅開幕!現場領取福利:
2025美本申請大資料分析報告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深圳4月13日🔥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報名⬇️
更多場次:
西安、成都、重慶 待定
🔥席位緊張,歡迎掃碼預定!🔥

相關閱讀:

跨越大洋的焦慮: 努力鑄造一個心理強大的留學生家庭

放棄清華附中,留學瑞士,沒想到兒子剛來就驚動了心理醫生….

留學生父母心理圖鑑:不知所措的“中年空巢”危機


作者:於曉璐老師,轉載:FindingSchool拓校,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