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再次上演教科書式反派,尺度炸裂,嚇壞觀眾

新播出的一部犯罪劇,讓觀眾見識到了“反派天團”的南北差異

《狂飆》:

男的,西裝+皮鞋;女的,套裙+細高跟。
南方,主打一個時尚。
《漂白》:
男的,毛領皮夾克+棉靴;女的,豹紋貂皮大衣+金色粗腰帶。
北方,都透著一股黑土地獨有的真實凍土味兒~~
兩者的風格看似差異懸殊。
其實。
都是一樣的狠辣!!!
看了前7集,就讓人直呼頭皮發麻。
這是一部開門見山,實打實講故事的劇,不玩故弄玄虛,不依賴BGM和剪輯,上的全是硬貨。
開篇直接攤牌,黑白分明,惡人一起登場,協作開幹。

前一秒,還在紙醉金迷,談笑風生。

後一秒,舞女滿臉是血,一錘子被爆頭。
隨後接連上演:血流成河、機器絞肉、鐵鍋亂燉……衝擊力簡直直衝廠長的天靈蓋,推薦吃飯的時候看哈(開玩笑的)。

導演是真敢拍,演員也是真會演。
當王千源回到反派的舒適區,展現出了演技派的殺傷力,太嚇人了。
就拿“貓眼”這個鏡頭,感覺下一秒他就要把我從門後面拽出來了。
鄧立鋼,是肉聯F4的老大。

三人跟班,有尋找獵物的,有剔骨分rou的,有拋shi的。

而他,主導整個綁架、勒索、撕票的過程。
他窮兇極惡,人狠智商還高,反偵查能力強,正面和警察偶遇,依然臉不紅心不跳,巧妙脫身。
必要時,他親自動手。
拿起刀,就剁。
抓獵物,下手穩準狠。

對待手下,他同樣不留情面。
劇中有個名場面,在餐桌上,他連續3句“我愛你”給三位手下表白,然而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僵了。
為啥?
他們害怕呀,怕他太愛自己。
他的愛,是響亮的巴掌,是拳打腳踢,是窒息且充滿威脅的控制。
當然了,作為警方追捕多年的犯罪頭目,鄧立鋼不光兇殘,還頭腦冷靜。
是他,一手策劃了作案,逃脫的反感,周密的計劃,每一次都讓整個團隊脫險,逃之夭夭。
越看越覺得王千源牛逼,怎麼能把殺人犯演得這麼逼真?
他的眼神太有戲了。
與郭京飛扮演的刑警擦肩而過的時候,他的眼神里能看出警惕,還有點兒藏得很深的狡猾。
能感覺到,他一下子就把當前的狀況給摸透了。
而當他面對受害者和夥伴,眼神又變得兇狠、冷酷。
他就跟條藏著的毒蛇似的,冒著寒氣,邪惡至極。
除了神情多變,王千源的臺詞節奏,也為這個角色增色不少。
回答警方的質問,他語速平緩,泰然自若;與夥伴交流,他會故意放慢語速,藉助停頓的語氣,營造出滿滿的壓迫感。
一位網友形容得很準確——
他不是那種直接刀人,把人直接嘎了,他這種就像個神經病,誰知道會不會突然怎麼搞你。
王千源演出了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恐懼感。
回顧王千源的演藝生涯,可以說,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剛開始不被大部分人看好。
由於他的長相在男演員中,並不突出,還有些粗糲。
有人評價,他只能演農民,是天生的配角。

然而……

這些人不知,出生於演藝世家的王千源,骨子裡帶有對演戲的敏感度和信念感,不管什麼樣的角色,到了他手裡,都能發揮出超出預期的效果。

1994年,他演了第一部戲《贏家》。

隨後,便開啟了在圈中默默無名、摸爬滾打的時期。
儘管中間拍了很多“三無”小角色,但每一個角色都為他的演技加碼,成為他日後拿下影帝的基石。
終於,他遇到了《鋼的琴》裡的陳桂林。
這個角色是個懷揣夢想,生活不如意的東北下崗大叔。
片中,他為了給女兒弄一架鋼琴,和一幫同樣混得不太好的朋友,一起用鋼鐵造了一架出來。
王千源說著一口的東北腔,樂觀又堅韌,充滿了父愛。
憑藉該角色,他一舉斬獲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了中國內地獲獎的第一人。
陳桂林讓王千源被觀眾看見,為他打開了內娛市場。
隨後,他遇到了人生角色:《解救吾先生》裡的綁匪張華。
和鄧立鋼一樣,張華兇狠、狡猾、張狂,還有點神經質的複雜勁兒。
王千源演的張華,那表情就跟開了掛似的。
被警察審問的時候,他嘴角一勾,冷笑一聲,眼神里全是 “我才不怕你們” 的勁兒,張狂得沒邊兒。
可警察一提到關鍵犯罪細節,他眼睛瞬間瞪得像銅鈴,那股子兇狠勁兒就跟被惹毛的猛獸一樣,隨時準備咬人。
張華走路時那叫一個橫,活脫脫一隻橫行霸道的螃蟹,囂張得沒眼看,誰見了都知道他不是好惹的主兒。
跟同夥謀劃犯罪時,他更是戲精上身,前一秒還癱在椅子上,鼻孔朝天,一副拽樣;
下一秒就跟被點了炮仗似的,猛地跳起,張牙舞爪地比劃。
王千源演過極致的反派,也演過極致的正面形象。
《大人物》裡的基層刑警孫大聖。
生活上,他會碰上孩子上學難、家裡缺錢這些糟心事,眉頭立馬皺成個 “川” 字,眼神里的無奈和疲憊都快溢位來了。
工作上,只要一查案,對上那些黑惡勢力,他眼神瞬間就變了,又銳利又堅定,動作戲充滿力量感,每一拳、每一腳都透著果敢和勇猛,正義感爆棚。
還有他說話的硬氣勁兒,觀眾聽了都忍不住喊爽!
有很多時候,王千源都讓人有種相見恨晚的趕腳,他怎麼才火啊,怎麼才被挖掘出來。

對此,他倒是認為,自己能在38歲因為《鋼的琴》被業內認可是一種幸運。

表演沒什麼秘訣,演戲更不是演一種表情,而是將人生經驗融入其中。
他直言,在年輕時遇到《鋼的琴》,自己不一定能把握住機會。
因此,當幸運降臨,他也不會產生傲氣,而是不懼新的挑戰。
《解救吾先生》火了之後,他沒有乘勝追擊,相反,他拒絕了很多類似華子的角色,投入新的型別,一頭扎進去對演戲的熱愛。

先沉澱,再厚積薄發。


可以說,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一個紮根、沉澱、積累的過程。
演技是一個演員最好的“醫美”,真誠是一個演員優秀的品質。
讓我們以《漂白》為開端,期待2025年的王千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