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我》自2024年12月27日上映至今已破6億票房,豆瓣7.1的分數不算高,但整體評價兩極,熱議集中在易烊千璽的演技。
這位25歲的青年演員,出道至今已參演《少年的你》《長津湖》《滿江紅》等多部大導演或大製作電影。相對於早年TFBOYS偶像組合的成績,易烊千璽在演員職業上表現更為亮眼,屢獲電影獎項,也不斷引來爭議。
易烊千璽到底演得好不好?是不是沾了特殊題材的光?今天我們來聊聊這位演員的成長和創作:從偶像派到實力派,他已經走了多遠。

用一句很流行的廢話說,《小小的我》是部"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電影。
優在題材對腦癱患者的關注,優在"外婆"林曉傑和"媽媽"蔣勤勤自然豐沛的表演。但缺在哪?易烊千璽是不是那塊短板?不同觀眾見仁見智。

先從選角來說,《小小的我》選擇易烊千璽,或易烊千璽選擇這個劇本,都是很好的雙向奔赴。儘管很多人看了電影說易烊千璽沾了"特殊題材"的光,但試想如果沒有易烊千璽的知名度打底,觀眾根本不會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這樣一個苦澀的特殊群體的故事。(冷門文藝片的票房有多慘,大家都知道。)
既然選了易烊千璽,說明主創一開始就希望大眾能夠透過明星飾演的角色,關注到腦癱患者和更多社會邊緣的少數人。而易烊千璽選擇這個劇本,從他以往的軌跡來看,既有突破錶演的追求,也有一份社會道德責任感。——這與《送你一朵小紅花》《奇蹟·笨小孩》《少年的你》的選擇一脈相承,他一貫是關注現實題材和少數人群的。

《少年的你》
2019年,19歲的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中驚豔亮相,一舉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新演員、金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彼時的他因為初為電影新人,帶來的驚喜多過被期待,因此只要釋放出自己對錶演的熱情和感知力,就能獲得不錯的反響。
《少年的你》中演一位被霸凌的少年,《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演一位癌症患者,《奇蹟·笨小孩》中演社會底層獨自照顧妹妹艱苦打拼的哥哥……可以看出,易烊千璽偏向飾演社會弱勢群體,在故事的曲折和磨難中釋放他的能量。
這些角色儘管背景不同,但大多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所謂"人狠話少"),從某些方面和易烊千璽內斂、沉穩的個性相吻合。他有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專業功底,加上本身個性與角色的適配度高,因此幾部電影中大多表演得自然流暢,比許多同齡演員早早顯現了表演的天賦。

《奇蹟·笨小孩》
不過在《小小的我》這部電影裡,表演的難度大大提升了。易烊千璽飾演的腦癱患者劉春和,不同於以往他飾演的各種弱勢群體少年。那些少年儘管有各自的困擾和問題,但肢體是正常的,演員更多尋求心性上的共鳴,從情感上找到著力點和爆發點。
而腦癱患者對演員的要求一下拔高到同時兼顧形體和情感。易烊千璽雖然自小練舞、能在肢體的控制上相對把握自如。但描摹腦癱患者的日常,勝在意而不在表,而觀眾終究要從"表"達到"意"。易烊千璽處在兩者之間,模仿有餘,意不足,給人留下用力過猛的印象。

要說易烊千璽沒有演出腦癱患者的狀態,也並非如此。但總感覺哪不對勁,你忘不了他是易烊千璽這個演員在扮演,而非像飾演外婆的林曉傑那樣,觀眾根本想不到她就是《漫長的季節》裡飾演範偉老婆的"王陽媽媽",或者林曉傑本人。
如果說易烊千璽在努力接近"戲骨",觀眾也能明顯感受到他的野心;那麼林曉傑恰恰相反,她自然到融於角色本身,觀眾忘記了這是一個演員。她是不是戲骨不重要,她已經是那個角色了。

因為有了林曉傑的強烈對比,易烊千璽的用盡全力多了太多表演的痕跡。這不是他有意如此表達,而是他自己也知道問題在哪,但要達到技藝的高點,就是還沒到火候。
《小小的我們》這部紀錄片裡,講述了《小小的我》的拍攝過程。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易烊千璽看片時說自己不夠精準,看著就像演的——說明他意識到了問題,但很難摸到解決問題的門。

《小小的我們》
腦癱患者最難表現的部分是,儘管他們在平常人看來身體不受控制,但實際上他們不受控制的狀態就是鬆弛自然的狀態,只是用普通人視角看來,他們這種"鬆弛"並不正常。
易烊千璽在訪談中自己分析了表演的難度所在。他能努力模仿腦癱患者的軀幹、四肢、臉部等等細節,也能在某些切片裡達到極高的相似度,但一旦連起來看,你會感到他只要沒有"放鬆",肢體就是僵硬的。而真正的腦癱患者,僵硬也是一種自然。這個矛盾的準確點很難達到。

在追求形態的精準上一旦走神,易烊千璽和劉春和之間的距離就會分岔走遠。我們時不時感到這是一個努力想演好腦癱患者的明星,我們始終去想他的正常面孔,造成了一種困擾。而易烊千璽本人也知道他的表演會帶來質疑,只是如何解決,他還在不斷摸索、不斷領悟。
我想到另一部關注"特殊群體"的電影,《不一樣的天空》。1993年上映,18歲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一位智障患者。

萊昂納多憑此片一舉拿下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年少成名、一鳴驚人。《泰坦尼克號》更為二十出頭的他帶來蜚聲國際的名望,真正的全球偶像——但此後他在衝影帝的路上屢屢受挫,不斷陪跑,後來的事我們都看到了……增肥、自毀形象,直至2015年《荒野獵人》終於捧到"小金人"。

要說萊昂納多沒有演技,不對,他早就顯現了表演的天賦。但為什麼成名後反而很難得到演技的認可?因為名聲(流量)對演員來說就是一個無形的枷鎖。
當不算有名的萊昂納多飾演智障少年時,即使他有用力過猛的表演,人們也會相對包容。因眼前這個面孔如此新鮮,如此驚豔,他頂多是瑕不掩瑜,而不是依賴"特殊題材"表達自己的的野心。
然而當演員拿獎成名後,一切都不同了。人們對他的期待抬高,必須以更為苛刻的標準評判:他演得好嗎?應該的。他有沒有超過我們的高預期,有沒有帶來更不一樣的驚喜,這很難很難。

二十多歲的易烊千璽在挑戰腦癱患者表演這件事上,已經做到了足夠的努力。你說他有野心衝影帝,想贏有什麼錯?但那句老話正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演員的努力固然重要,但當一個演員已有獎項傍身、有賣座影片光環,人們所期待的演技,是遠遠高於名望的精準——這在任何藝術門類裡都是難以達到的高度。
所以好萊塢的戲骨們不是不演特殊人群,而是當他們去演特殊人群,往往已經到了經歷能夠內化到技藝的深度。三十出頭的丹尼爾·戴–劉易斯演《我的左腳》,四十不到的湯姆·漢克斯演《阿甘正傳》,五十多歲的達斯汀·霍夫曼演《雨人》,都是到了一定年齡,才能在形體模仿的基礎上達到表意的高度。當老戲骨們去演特殊題材,人們不會說他們在"沾光",而是表演的火候自然到了,爐火純青是一種通透而精準的領悟。

《雨人》
對現年25歲的易烊千璽而言,要達到這個高度太高了。但好在他在挑戰,他在嘗試,知道自己力有不逮,就會知道下一步還要精進,再捶打、再磨鍊。
那句話說的很好不是嗎?"當你感到很難的時候,說明你在走上坡路。"《小小的我》裡易烊千璽的表演雖然不夠好,但他已經走出了"人狠話少"的舒適區——演員這條路,他會走更遠的。


作者 | 李婧
自由撰稿人
排版 | pelyliu
「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