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錢,犯不著讓別人幫著虧

自己炒股,說不定都不用虧那麼多。
 01 
這兩天,證券監管部門又把一位基金經理搞“老鼠倉”的事情,張榜公示、明正典刑。
處罰書上說,有個叫王宇恆的80後基金經理,前兩年跟一個叫張某的人,在微信裡頻繁聯絡。
倆人不僅聊行業、聊公司、聊個股、聊前沿技術,還互相介紹投資、合作專案以及資金換匯。
監管判定,王經理在聊天裡明示、暗示張某交易7只股票,而張某依計而行,果然跟王經理管理的基金達成了:
趨同交易。
處罰書雖然沒指明這個王經理是哪家基金公司的,但好在公募基金資訊透明,藏不住人。
很快就有媒體翻出來,這位被點名的王經理,跟嘉實基金前基金經理王宇恆的履歷高度吻合。
這個王宇恆,曾是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團隊的研究總監是嘉實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王貴重,有人喊他是:
“天才神童”“科技投資小王子”。
在很多報道里,王宇恆的地位僅次於王貴重,理論上在“科技投資小王子”身邊:
他不算“王子”侍讀,也算親傳弟子。
你好歹也是搞科技投資的,弄出這麼拙劣的把戲怎麼好意思的?
人家道上混的古惑仔,沒怎麼讀過書也知道買一摞電話卡,打完電話拔卡就扔,閱後即焚。
都這個年頭了,你跑來搞老鼠倉、指導內幕交易:
用的居然是微信聊天?
但這個王經理也是有話說的,他在申辯意見裡給自己開脫說,他主觀上沒有利用基金去“抬轎子”的目的,客觀上也沒收益。
之所以跟張某這麼聊,是因為張某也是個:
資深科技投資人。
在他看來,這完全是職務需要,是為實現基金資產的更大收益。
要不說這位王經理能把關鍵資訊漏出去呢,這張嘴挨罰一點也不冤枉,你再多申辯兩句:
就快變相舉報嘉實基金的內控和管理問題了。
但就算這位基金經理四處漏風,最終也沒能讓我們弄清楚,那位共同犯案的“資深科技投資人”張某,究竟是何方神聖?
說是抓了個“老鼠倉”,但放跑了一隻吃得滾瓜肚圓的。
 02 
在微信聊天裡洩露訊息的基金經理,今年被監管逮住的還不止一起。
前段時間公開的一份處罰書裡提到,信達澳亞基金有個叫李某彥的基金經理,也是在微信上:
明示、暗示身邊人搞相關交易。
有一說一,那些所謂的“股神大V”心裡多少還有點紅線,還指導薦股違法,遮遮掩掩的。
你們這些動輒管理數十億基金的從業人員,反而一點敬畏沒有,脫得比他們還乾淨。
當然,這起“老鼠倉”金額不多、涉及個股有限,要說大也不算很大,但奇葩的地方有兩點。
一個是被監管點名的基金經理,是原信達澳亞基金的副總經理李淑彥。
李總曾當過“百億基金經理”,都爬到基金公司副總的職位了,還要躬身入局,親自來搞老鼠倉,很難形容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追求。
另一個是,信達澳亞基金在“老鼠倉”這種事上屬於是屢教不改,累罰累犯了。
2018年的時候,這家基金就曝出過,基金經理手把手指導自己老婆下單炒股的事情,最終夫妻倆雙雙被判。
抓也抓了,罰也罰了,改過沒啊?換湯不換藥啊。
當然,也不算完全沒換,這不就換了個管理層帶頭來搞“老鼠倉”嗎?
當然,搞“老鼠倉”違法違規還不是最丟人的,最丟人的是:
搞內幕交易還能把錢虧掉的。
前兩天監管處罰的一起“老鼠倉”案件裡,原浦銀安盛基金一位叫許文峰的基金經理,過去幾年大搞趨同交易。
自己親自上手也就罷了,還夥同他人一起,操控多個證券賬戶。
結果一通操作猛如虎,累計虧損:
超過700萬元。
玩兒“老鼠倉”能玩成暴虧,還被監管掛出來:
這下里子和麵子都保不住了。
講道理,把這錢給基民自己玩兒,都不一定能虧這麼多,你很難講清楚究竟是基金經理技術太菜,還是:
咱們大A的獲得感反饋太慢。
要是基金經理連自己的錢守不住,他還能幫你守住嗎?
 03 
在基金行業,監管的命令也不是每一次都摧枯拉朽、如湯化雪的,遇到不開眼的,也能給你來一齣:
倒反天罡的大戲。
比如前兩天,上海證監局就公開點名了一家叫淳厚基金的公募基金公司,說他們:
拒絕、阻礙監管檢查、調查,干擾監管執法。
有關部門公開場合講話一般都是很剋制的,上面這幾個詞兒一出來,一般場面都是很難看的。
證券行業也算是開了眼了,頭一次見到監管碰到硬茬兒、踢到鐵板的情況。
有媒體曝出,淳厚基金“硬剛監管”也就罷了,它還連懟三回。
第一次是讓稽查人員吃閉門羹,連辦公大樓都沒上去;第二次是把稽查人員晾在會議室,讓人無功而返。
第三回乾脆發了份臨時公告,指責監管幹擾辦公秩序,訴訟並舉報管理部門的正常監管行為。
當然監管也沒慣著它,很快就公開表態說要對其行為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辦,嚴肅處理。
見過上來掀別人桌子的,還沒見過上來自己抹脖子的。
淳厚基金這出鬧劇背後,是一齣根源複雜的股東內鬥大戲,期間上演過相互舉報,消失的董事會,大吃罰單等戲碼。
最終演變成了指責監管、狀告監管、舉報監管的癲狂狀態。
那邊為了爭奪股權都打出狗腦子了,你還奢求他們會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事情到了這一步,資產管理的太平日子怕是難以為繼了,斯基看了下,不算封閉期產品,三季度淳厚基金的管理規模環比下跌約30%。
這裡面唯一的懸念就是:
剩下70%的錢,在等什麼?
 04 
前兩天斯基看到了兩個資料,一個數據說,截至12月中,年內已經有14只公募基金髮行失敗了,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
另一個說的是,年內清盤的股票基金已經達到78只:
慢牛給你喊來了,基金清盤的數量卻創出新高了。
都不當耐心資本了是吧?那我也不當了。
遙想上一輪牛市,不少公募基金公司立人設、造明星、搞飯圈、吸資金、發產品、擴規模,大搞投資者教育。
幾年市場行情走下來大家才發現,咱們股市本身,就是最好的投資者教育:
我自己的錢,犯不著讓別人幫著虧。
自己炒股,說不定都不用虧那麼多。
來源:老司機普拉斯(ID:laosjplus)作者:波旁斯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