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搞成這樣是不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最近這段時間,我媽陷入了和兩個央企客服輪流撕逼的狀態。
先是中國銀行。九月底那會兒,我媽聽說當時股市熱,非要把卡里的十五萬活期轉給我。幾年前他們在老家買的房子我出了大頭,雖然再三強調不用還,但她老惦記著有錢就還我一點。
十五萬是她起訴開發商延期辦理房產證拿到的賠償金,我媽在我的支援下沒找律師,歷時幾年憑自己打贏了官司並且終於拿到了錢,這是個說起來話更長的故事。
結果轉賬的時候發現被限額了,每天最多隻能轉出2000。
她最開始還以為是銀行卡設定問題,在app上一頓操作,折騰半天發現沒有用。
打給銀行客服,客服說這是反詐需要,可以自行去櫃檯解除一下,我媽就去了我家附近的中行。網點的經理態度很好地告訴我媽,“阿姨對不起,我這解決不了,你得去開卡的網點櫃檯辦理,或者您給當地的網點打電話,讓他們給我們開個授權就可以。”
我媽人在北京,只能又跟老家網點的客服電話聯絡,對方問為啥要轉錢,我媽隨口說要給我在北京買房,可能她覺得這樣比炒股合理一些,沒想到對方說買房需要給他們提供購房合同。
我媽說我又不從你這裡貸款,轉賬憑什麼要給你看買房合同,對方說不行這是規矩,於是這件事的性質下子從一個公民想從自己的卡里取出自己的錢變成了買房需不需要提供購房證明的爭論。
兩個人極限拉扯了半天,最後小姑娘說和領導請示一下,十分鐘後得的回覆是,對不起辦不了,你就得拿著卡去網點辦理。
我就勸我媽算了,我現在真的不用這個錢,股市都這樣了,還投啥錢,你就把錢扔裡面放著吧。
但是我媽特別憤怒,她說銀行之前扣我房貸(後來提前還貸結清了),一個月扣兩萬多的時候怎麼不給我限額?現在我要把錢轉出去了,就給我限額兩千,經過我允許了嗎,這不是流氓嗎?什麼反詐啊,我看他們才是最大的詐騙。
後來她不服,就打12345反饋,打了幾次也沒有下文,有一次我聽了一下,發現她講話
然後12345的電話又完全沒有下文。我媽每次去打,人家就說在溝通了,她就把買房需要用錢但是銀行要購房合同不合理的故事再講一遍。
在她跟第四個客服反饋這個事的時候,我實在聽不下去接過了電話,我說我不買房,而且我買不買房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筆錢的支配權在我們自己,銀行未經允許私自限額,而且是極低的限額,這個操作侵犯了我們的財產權。而且我們反饋問題已經過去了快三個星期,銀行方面為什麼沒有解決和答覆?
這個操作侵犯了我們的財產權,而面對人民群眾的問題反饋,我現在懷疑12345沒有任何作為。
我跟客服提出了三個訴求:
1.我們要銀行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打電話的初衷。
2.我需要把銀行的問題投訴到銀監會,要求銀監會處理。
3.我要求一週內得到回覆,放下電話我肯定會對你的服務打滿意,但是如果一週後我們還是得不到任何電話跟進,我會認為你沒有給我反饋,併發起對你個人的投訴。
你光跟客服訴苦是不行的,得帶著明確方案去。
別說,還不到三天,銀行直接給我媽打電話,麻利兒就開了異地授權。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沒多久我就發現“中國銀行為防詐騙限制儲戶取款”上了熱搜,這才知道,我媽遇到的並不是個例。

銀行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存取自由應該是儲戶享有的基本權利,憑什麼隨便給人限制取款金額呢?商業銀行法裡有對存款人保護的條款,“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這是基本的職業原則吧。
還有的人著急看病取不出錢,沒辦法只能借錢去看病的,這是反詐工作的初衷麼?
撕完銀行後,我媽又和中國移動槓上了。
她在老家有兩張卡,有張移動的卡是很多年前辦的,綁定了很多賬戶,一直沒捨得登出,現在主要用途就是收個驗證碼。
國慶期間收到了移動的簡訊,說需要二次驗證,不然就不能用了。
當時我們在草原玩,回北京後發現果然不能用了,只能接電話不能打電話,簡訊提示說要麼自己帶卡去營業廳,要麼用行動網路登入一下app,但是沒想到它把行動網路也給禁了。
我媽又打了若干個電話,家附近的營業廳說這屬於跨區域業務,得到專門的營業廳。她又去找能辦理跨區業務的營業廳,他們說這個二次驗證得你自己打當地的10086,諮詢當地的營業廳需要什麼手續,北京這邊可以在系統內幫忙傳送資料解除,有的營業廳可能還需要工作證明之類的東西。
問題是,我媽的移動號連10086都打不出去,她又不知道服務密碼,所以這件事就是一個完美的無解閉環。
最後沒辦法,能讓我爸找老家的移動,咱也不知道兜兜轉轉多少趟,發飆多少回,反正歷時好幾天,總算解決了問題。
只能用一個離譜來形容,跟中國銀行一樣,只要問原因就是反詐需要。
我自己使用的手機號,不能你覺得有風險,就連問都不問就給停了功能,連人工客服都用不了吧?
反詐工作我舉雙手贊成,之前也幫著宣傳過好幾次反詐app,但是這個工作不能因為少部分人違法犯罪,就人為一刀切的給大部分人設定障礙,影響公眾正常生活。
而且講真,我現在一天還是能接到無數騷擾電話,真正幫我遮蔽掉反詐的並不是某銀行和某移動,而是機器人“小愛同學”,凡是不認識的電話一律ai自動接聽,騙子和推銷永遠比我先掛電話。實不相瞞,作為十幾年的蘋果老客戶,放棄蘋果改用小米有一大半原因就是衝這個功能去的。
爽是真的爽,但是有用電話也可能錯失,治標不治本。

但是這些“反詐”設定,連標都解決不了啊,都不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拍拍屁股想出來的。

設門檻的時候可能只是在系統裡點幾下滑鼠,敲幾個鍵盤,人民群眾想要解封的時候,比登天還難,我甚至懷疑銀行著反詐名義限制儲戶存款流出
“這都是為了你好”,以前這句話是我媽經常對我說的,現在終於有人也對她說這句話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