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大潮又來了,經濟深層變局,他認同了“中國方案”

2024年中國聲音,三個字:“賺錢難”。上半年,製造工業資料這麼好!為什麼中國經濟到處不景氣?
當然經濟不景氣的國家,不止中國一個。繼2022年,國際裁員大潮又來了,這次裁員波及中國各行各業、美國著名的科技巨頭、德國著名製造巨頭。
今年6月底,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明確認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對中美關係、對世界都是一個轉折和福音。
21世紀的今天,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層變局。它將影響到人類的命運、地緣政治,以及霸權主義的動搖
1/裁員大潮又來了,這次波及德國
近日,華爾街投行們正在對美國經濟發出警告!摩根大通認為,美國經濟在今年年底之前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35%,高於上個月初的25%。高盛將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提高10個百分點至25%。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挺狠!已開始影響企業生命了。
2023美國矽谷和華爾街的裁員潮之後。2024年,裁員大潮又來了,這次裁員大潮波及德國製造巨頭。
8月2日,英特爾宣佈將裁員1.5萬人,佔公司15%的員工。這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裁員,裁員預計將於11月15日完成。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表示,儘管公司在產品和工藝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二季度的盈利能力令人失望,其淨虧損達到16.1億美元。
英特爾裁員,警醒了高通。8月3日高通技術許可業務總裁Alex Rogers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非常期待與華為公司繼續深度合作,希望華為手機不要全面拋棄高通驍龍晶片”。面對華為在5G技術和自研麒麟晶片上的強勁勢頭,高通表達了明顯的不安,並公開表示正積極尋求恢復與華為的合作。
之前2023年,全球銀行裁減了6萬多個崗位,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裁員力度最大的年份之一,而全球各銀行至少一半的裁員發生在華爾街的銀行。同時,2023年美國矽谷13萬人被裁
英特爾是計算機cpu先驅。1971 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 4004,將運算器和控制器整合在一個晶片上,這是一款革命性劃時代的意義產品。但在AI時代的今天,英特爾因在AI算力晶片上發展滯後,在加上成熟晶片CPU在中國銷售不利,讓苦苦掙扎的英特爾陷入泥潭。
自去年美國高階晶片對中國禁售以來,美國半導體產業遭受了近一萬億美金的鉅額虧損,包括高通、英特爾在內的曾經引領行業巨頭們,也無一例外地陷入到了衰退之中。
同樣電動汽車智慧化,德國作為燃油汽車強國也滯後了。
過去的比亞迪燃油汽車,在賓士、寶馬、大眾、豐田等汽車豪門眼裡就是個“醜小鴨”。由於中國是個貧油國家,所以對電動汽車下手早,決心大。國家政策+企業努力,比亞迪、理想、小鵬、問界等一舉做成了汽車新勢力,再有華為智慧汽車技術的加持,中國電動汽車世界矚目,成立消費者的香餑餑,今年有可能第二次成為全球第一逼得汽車豪門們,不得不去購買中國汽車電動技術和智慧技術。
什麼叫產業革命,就是新技術革舊技術的命。
採埃孚博世是燃油車時代的著名汽車零件供應商,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轉型,傳統內燃機汽車市場急劇萎縮。7月30日訊息,採埃孚集團(zf)近日宣佈,預計將在2028年年底前在德國裁員約11000至14000人,佔其德國員工總數的約四分之一。採埃孚執行長霍爾格·克萊恩(Holger Klein)表示,此次裁員計劃旨在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併為公司在電動化領域的未來發展騰出資源。
目前,採埃孚已進入電動驅動系統、電池管理系統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其產品線包括各種電機、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傳動系統,為汽車廠商提供了多種選擇。
採埃孚的裁員計劃並非行業內的個案,今年博世集團超過7000個工作崗位被裁減,博世計劃在2026年前裁員1200人大陸集團已於今年2月啟動裁員計劃,預計到2025年年底裁撤約7150個崗位
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廠叫裁員,其它行業叫失業或下崗。比如製造企業破產、倒閉後,員工自動解散,不做裁人計劃和報道。中國網際網路大廠萬人規模大裁員發生在2022年,到了2024年,網際網路行業的裁員仍在繼續。例如,位元組、阿里、騰訊等大廠透過調整業務結構等方式來抵抗經濟風險,一些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導致破產,員工被迫失業。
中國房地產在高峰時期的2018年,直接從業人數7072.4萬人。當下失業和解散人員難以估計。不過從房企減員人數來看,2022年,碧桂園減員最多,超過3萬人。其次是融創中國,全年員工人數減少了27188人。中南建設全年減員人數達到18710人,位於房企裁員榜第三位。2023年,減員人數最多的是花樣年控股,其員工減少了6540人,其次是融創中國,員工減少了5970人,招商蛇口減員5552人。
到了2024年,很多一線建築工人基本上等不到活幹,已安心在家務農了。
2/中國工業經濟,絕對崛起了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世界目光轉向中國。很多世界經濟學家分析,中國製造崛起了,中國在很多領域掌握最前沿技術。為了抱緊中國,200多個國家使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
大家知道中國衛星技術有多先進嗎?我國北斗二號G2衛星失效後一直在地球靜止軌道上來回飄移。2022122日,我國實踐二十一號衛星成功捕獲了失效的北斗二號 G2衛星,之後在非洲上空將其拖到“墓地軌道”後,自己又回到了地球靜止軌道。
中國衛星技術震撼到了美國,於是拜登政府在半導體出口管制上對中國更加嚴苛。中國買不到美國高階晶片,也買不到生產高階晶片的荷蘭EUV光刻機。但是可以買到生產中低端晶片的DUV光刻機。中國企業很聰明、很有魄力,很有戰略,瘋狂引進符合美國出口政策的中低端光刻機。
ASML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波表示,到2023年底,ASML在中國的光刻機加上量測的機臺裝機量接近1400臺。2024年前兩個月,我國又進口了32臺光刻機。
我國為什麼瘋狂地從荷蘭採購DUV光刻機?因為智慧汽車、智慧家居、機器人等裝備對芯片面積要求不高,可以把芯片面積做大一點。
雖然我國在尖端製程晶片存在差距更尖端的3奈米晶片暫未突破。但中國中低端成熟製程晶片取得了顯著成果。據海關總署資料,2024年上半年,我國積體電路出口達到5427億元,同比增長25.7%。按照這一增長趨勢,預計今年全年晶片出口將超過1萬億。當下,國外的電動汽車、智慧裝備、工業機器人都依賴中國車軌級晶片。
中國製造好不好?看看資料就知道。
海關總署87日釋出最新資料,今年前7個月,包括電扇、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液晶電視在內的家電累計出口4091.9億元,同比增長18.1%,高出全國出口整體增速11.4個百分點。家電品類的出口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事實上,從20233月到20247,我國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同比正增長。
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7.14萬億元,同比增長8.2%,佔出口總值的58.9%中國電動汽車、電動二輪、三輪車;光伏元件、化工塑膠、服裝鞋帽、電子產品集裝箱等出海中國商品,排滿國內外港口。C919大飛機出海營銷動作頻頻,訂單量超1000架。
出海戰略同時拉動中國船舶業高速發展,202416月,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增43.9%。中國船舶集團一次拿下卡達能源集團18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單,可謂訂單接到手軟。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在全球經濟不振的情況下,為什麼中國出口一枝獨秀?因為只有利用中國產業鏈、中國技術鏈,才能做出低成本、高效能的中國產品。我國早已將歐美天價醫療裝置、雷射雷達晶片、毫米波雷達晶片等高技術產品和零部件降為“白菜價”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製造這麼好!為啥中國老百姓的日子還好不起來呢?
“掙錢難”為哈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口頭禪?因為房地產啊!很多人都怪罪於房地產,彷彿房地產就一個千古罪人!其實,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過客,集貢獻者與嗜血者於一身。
3、房地產的角色,中國經濟的一個過客
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遭遇兩次特殊困難,一是飆進的房地產行業回落。二是在貿易和科技上被美國極限打壓。
中國房地產20多年的繁榮昌盛,既是中國經濟最大貢獻者之一,也是掏空中國老百姓“6個錢包”的嗜血者。
房價一路飆升猛進那些年,只有炒房者每天享受財富增長的樂趣。高房價中國老百姓揹負沉重的債務、造成消費降級和消費低迷,因此造成中國製造業步履維艱。
2021年是中國房地產的轉折點,整個房地產產業鏈開始走低,對製造業影響最大的是建材,包括電線電纜、鋼鐵、玻璃、水泥、傢俱、陶瓷等行業不景氣。
請相信中國製造業沒問題,中國產業技術沒問題。中國製造業崛起是真的崛起了,中國老百姓的日子難,也是真正的難。在我看來“興也房地產,痛也房地產”。中國經濟不是衰退,而是“痛”。這個痛是中國政策去房地產“金融屬性”所帶來的“劇痛”。等到房地產漸漸由“金融屬性”變為“居住屬性”,中國的這種“痛”會慢慢治癒。
房地產是一個洪水巨獸,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豪橫過客。等到這隻巨獸中平穩“軟著陸”的那一天,中國經濟會實現無憂無慮地發展,依靠世界獨有的產業供應鏈優勢,“雄霸全球”。
可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經濟痛,並砥礪前行著。
4/世界經濟深層洗牌,他認同了“中國方案

資料圖 格雷厄姆·艾利森

請記住一個人:這個人在當代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的研究中,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學者引領者。
2012年他曾用“修昔底德陷阱”隱喻中美關係,指崛起大國必定與守成大國發生戰爭。該觀點讓美國深層政府對中國崛起極為恐懼,因此對中國企業採取了極限打壓。他就是今年84歲的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國防部長特別顧問。
記住這一天:2024626日,對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好日子。因為這一天,84歲的格雷厄姆·艾利森出現在大連舉行的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論壇上,他認同了中方提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格雷厄姆·艾利森的認同,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美關係是一個大轉折、大利好!意味中國發展全球經濟之路,美國所設阻礙很可能會越來越少了。
艾利森6月份認同“中國方案”之後,緊接著在7月份,就傳來很微妙的國際關係。外媒報道烏克蘭、北約、歐盟沒有幾個國家跟隨美國加徵中國光伏產品和電動汽車高額關稅。7月底,美國網約車公司優步購買10輛比亞迪,美國政府竟為該公司修改了關稅政策執行時間。81日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往後推遲至少2個月。目的讓優步公司不交高額關稅,買到比亞迪。多種跡象表明,美國霸權執行起來,沒有那麼絕對了。美國可以為了本國企業利益朝令夕改。
再說,美國幾乎沒有企業願意失去中國,包括蘋果、特斯拉、英特爾、高通、英偉達,這些美國公司對中國感情篤深。
當下世界經濟進入深層洗牌。很多人對2030年世界經濟進行了排名,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日本和德國爭第四。
亞洲崛起,主要指中印經濟崛起,今年底亞洲經濟總量將佔到全球GDP49%。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20241月,美國網路媒體“雅虎財經”預測稱到2030年,中國將以47.38萬億美元的GDP總量,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23年印度 GDP 達到3.53萬億美元,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有望在2027年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世界經濟學家普遍分析,亞洲將在2030年重新回到18世紀時的世界中心地位。隨著中印崛起,美國獨霸的世界秩序正轉向“多極化國際秩序”。
網紅校長王樹國說過,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一般的工業革命,它是一次深層次革命。至於有多深?至於能改變什麼?要看科學技術發展到哪一步?
科學技術是製造業的支柱,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支住,一個國家的經濟又是國際政治權利的支柱。一心一意拼經濟,是當下中國唯一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