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專欄
(正文約2000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後,國際社會對俄羅斯開始實施制裁,並在2022年俄烏衝突後進一步加劇,十年多的國際制裁深刻改變了俄羅斯民眾的生活。這些針對政治局勢的制裁措施——包括貿易限制、金融壁壘和技術封鎖——不僅重塑了國內經濟格局,更深刻影響著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對俄羅斯而言,制裁既是被西方國家“孤立”的體現,也催生了探索新經濟路徑的動力。改變不僅限於經濟領域,更滲透至社會、文化及心理層面。
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成為該國經濟格局劇變的主要推手。最直觀的後果是通脹高企與商品服務價格暴漲。俄羅斯的通脹率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4.3%,食品價格尤為突出。肉類、牛奶、麵包等基礎商品均價上漲20%~30%,土豆價格從每公斤20盧布漲至40盧布,肉類漲幅達30%。這既源於進口商品短缺,也因供應鏈斷裂導致的物流成本激增。為此,俄羅斯民眾開始轉向平價替代品或國產商品。在食品領域,本土生產商逐漸佔據重要地位,例如,俄羅斯農戶擴大蔬菜產量,降低了消費者對進口蔬菜的依賴。

▲ 俄羅斯消費者在超市中選購商品。
制裁還導致了進口困局與物流危機,俄羅斯商品遭遇了西方市場封鎖。2022年進口商品供應紊亂導致電子產品、汽車、藥品等熱銷品短缺。隨著蘋果、三星、博世等外企撤離,俄羅斯消費者面臨電子產品斷供,智慧手機和電腦價格暴漲30%~50%。由於本土產品在質量上難以匹敵,這成為俄羅斯市場經濟的普遍痛點。為了破局,俄羅斯企業開始自主生產緊缺產品。俄羅斯本土電子品牌“YUMZ”推出低價智慧手機,本土車企“AvtoVAZ”大幅提升產量。但受零部件與技術短缺制約,本土品牌汽車也面臨價格攀升、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為突破經濟困境,俄羅斯著力發展進口替代並開拓新市場。2023年,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增長15%,成為中國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俄羅斯還深化與土耳其、中東的能源合作,石油出口與建材供應顯著增加。

▲ 俄羅斯總統普京(右一)視察本土車企“AvtoVAZ”。
國際制裁還導致俄羅斯境內的跨國企業大規模撤離,資訊科技、高階科技、醫藥技術等行業出現“大失業潮”。2023年,微軟、谷歌等企業暫停在俄業務,迫使技術人才轉投政府專案或本土企業。與此同時,本土農業與製造業用工需求激增。國際制裁導致的政治環境惡化也引發了人才外流潮。2022年,俄羅斯約有50萬人離境,資訊科技從業者、媒體從業者與科研人員的佔比較為突出。為應對人才外流,俄羅斯推出吸引獨聯體及亞洲人才的優惠政策,並鼓勵引進中亞勞工。
國際文化交流渠道收窄還促使本土文化崛起。俄羅斯影視導演逐漸“轉戰”國內電影節。2023年,俄羅斯本土影片產量與觀眾參與度顯著提升。音樂人如澤姆菲拉(Zemfira)和比二樂隊(Bi-2)透過國內及獨聯體巡演重獲影響力。不過,經濟困難、物價上漲和勞動力市場的不穩定造成了社會緊張局勢。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制裁成為生活水平不斷惡化的象徵,導致了人們對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性。根據2023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超過60%的俄羅斯人表示他們的生活質量正在惡化,70%的受訪者表示包括房價在內的物價上漲導致他們的財務狀況日益惡化,許多人開始削減在娛樂、娛樂和大規模購買方面的支出。

▲ 俄羅斯電影節主題海報
為了應對經濟困難,俄羅斯政府推出了幾項支援計劃,旨在減輕制裁對公民的影響。2023年,俄羅斯政府為“有孩家庭”提供了抵押貸款的行政計劃,使許多俄羅斯人能夠在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保持購買住房的能力。俄政府還提議增加對中小企業的社會支付和援助,尤其推出了為企業主減稅的政策,幫助小企業在經濟困難下繼續他們的活動。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以防止某些人口群體的貧困程度顯著增加。例如,儘管政府福利有所增加,但到2023年,該國的貧困率仍然增長了3%。
此外,國際制裁已成為俄羅斯資訊科技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由於微軟、谷歌等全球頭部企業關閉了在俄服務,俄羅斯亟需建立本土類似產品以作為“平替”。2022年,俄羅斯辦公套件“我的office”被開發並推出,成為微軟“Office”系列最受歡迎的替代品。俄羅斯政府機構也積極轉向俄羅斯自主研發的資訊系統,推動了俄羅斯的資訊科技產業長足發展。俄羅斯還啟動了幾個作業系統開發專案,這些作業系統開始用於政府機構和教育組織。國際制裁刺激了俄羅斯各個經濟部門和公共管理部門的“加速數字化”。2023年,俄羅斯政府啟動數字經濟專案,試圖為企業和政府機構創造一個統一的數字空間。

▲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谷歌、微軟、索尼等國際大企業紛紛退出俄羅斯市場,一度造成俄羅斯數字經濟舉步維艱的局面。
在三年的制裁中,俄羅斯的社會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儘管經濟恢復困難、社會氣氛緊張,但俄羅斯已經展示出其適應新條件、新環境的能力,國內經濟生產和技術發展也有所起色。然而,通貨膨脹、失業高企和人才外流等經濟問題仍然存在,俄羅斯政府仍需進一步努力改善公民的生活條件。政府應對制裁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欲達到長期的穩定還需要全面的改革和戰略政策的調整,以確保國民經濟朝著獨立自主、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作者:費蘭花(Ramziya Fazdalova),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商業顧問,俄羅斯在華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