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黎筍之子回憶中越戰爭:高層領導在參加我婚禮,中國軍隊突襲了越南

作者:百曉生談歷史
來源:百曉生談歷史
文章已獲授權
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
解放軍在短短一個月內,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了越南北部數個重要地點,迅速宣告勝利。
中越關係一時間跌至冰點,給未來兩國關係的走向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作為惡意挑起戰爭的領導者,越南總書記黎筍的名聲也一度跌至谷底。
2014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的第35週年,黎筍的兒子黎堅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起了當年驚心動魄的一幕幕。
作為越南領導人的兒子、戰爭的親歷者,他對中越之戰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
兒子眼中的父親和中國
黎堅誠是黎筍與第二任妻子所生,早年蘇聯留學,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航空工程師,之後還獲得了博士學位。
身為越南領導人的兒子,他的命運和父親、於整個國家都緊密相連。
胡志明逝世之後,黎筍迅速排除異己,搞大清洗,掌握了越南最高權力。
例如著名的老革命家、胡志明的親密戰友黃文歡,因為堅持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便成了黎筍集團的重點打擊物件,被排除出領導機構。
在黎筍的獨裁專斷之下,越南推行旨在實現印支聯邦的地區霸權主義政策,在中南半島四處挑起戰火。
越軍先是武裝控制寮國,全面入侵柬埔寨,後來又驅逐華僑、不斷騷擾中國邊境,最後引發了1979年同中國的邊境戰爭,致使越南人民被拖入了長達十年的戰爭深淵。
在黎堅誠的印象裡,父親對中國的仇恨由來已久。
早在1954年,《日內瓦協定》簽署的時候,黎筍對中國這位“好兄弟”就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他認為在實現越南南北統一的程序中,中國“背棄”了自己的兄弟,干預了越南統一的步伐。這讓他開始懷疑中越兩國之間的“友誼”。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黎筍就任越南共產黨總書記。
中國與美國打破外交冰封,走向和平協作,這讓黎筍極度不滿。
從此,他開始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
正是因為黎筍的剛愎自用,讓中越兩國丟掉了保持多年的珍貴友誼,最終走向了兵刃相見。
開戰前夕成婚
1979年12月,中越之戰爆發之時,黎堅誠是一名軍人,在越南空軍技術學院工作。
那時候,越南和美國的戰爭結束不久,經濟處於恢復階段,百姓生活非常困難,市民一年都穿不上一套新衣服。
類似於黎堅誠這樣計程車兵,每月可以分到21公斤大米,但是由於缺乏物資,日子照樣過得非常拮据。
在這樣的狀況下,越南非但沒有專心發展經濟,反而不斷謀求地方霸權。
黎筍集團窮兵黷武,侵柬反華,軍費開支每年達30億美元,佔國家財政支出的50%以上,給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黎筍政府為了實現個人野心,在公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用以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
用黎堅誠的話來說,就是“忍受著飢餓還要堅持嘗試製造飛機”。
1979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黎堅誠迎來自己的婚禮。
當年2月16日,黎堅誠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有很多政府高官受邀出席,現場一片歡聲笑語,絲毫沒有大戰即將開始的緊張氣氛。
越軍將領、黎堅誠的弟弟黎堅忠也在婚禮現場,他稱呼哥哥的婚禮為“一場家庭聚會”。
黎堅誠準備了葡萄酒、茶和糖果款待客人。他沉浸在新婚的喜悅之中,完全沒有意識到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直到婚禮開始前幾十分鐘,一些部隊領導和空軍幹部臉上出現了不合時宜的嚴肅與焦灼,才讓這場婚禮有了不一樣感覺。
黎堅誠一開始還以為發生了什麼意外,但是他看到身為越南總書記的黎筍表現得很正常,還發表了講話,於是就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2月16日晚上,婚禮結束了。
黎堅誠把賓客送出門後,已經到了下半夜。
然而還沒等他享受洞房花燭夜,就接到了部隊的徵召,讓他立刻回到單位去。
接下來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中越開戰了。
在很多年以後,黎堅誠依舊對那個晚上記憶猶新:“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像十幾歲時看的電影一樣,在婚禮結束後立刻回到軍隊備戰”。
其實這天晚上,黎筍已經接到解放軍部隊向越南北部地區發兵的訊息了。
但是黎筍對自己的軍事部署和越軍的戰鬥實力非常自信的,也沒料到我軍進展如此神速,所以還是將越南全軍警戒級別從1級下調到了3級,並且鎮定地參加完了整場婚禮。
事實證明,他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價。
盲目自大帶來的失敗
1979年2月17日是週六。
當天早上,中國軍隊越過了邊境。
黎堅誠的一位軍人朋友和他感慨道:“昨天我看到婚禮還在進行,一切都很正常,尤其是看到你父親臉上的表情,我們都相信中國打不過河內”。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越軍大部分人都認為中國軍隊不會主動出擊。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越軍一次次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冒犯我國邊境,這一行為已經觸及了我國的底線。
所以解放軍不僅出兵了,還出動了大批部隊。
至1979年2月17日,中國總共在中越邊境地區集結了9個主力軍、6個坦克團和若干炮兵團。此外,南海艦隊200多艘軍艦也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時刻準備戰鬥。
黎筍引以為傲的精銳部隊,在解放軍的進攻面前就像“紙老虎”。越南的自大使得他們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慌忙應對。
戰爭開始後,無暇度蜜月的黎堅誠一直呆在崗位,參與設計和建造越南飛機。
那時他的工作地點位於河內,離前線較遠,日子還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顯然,這場戰爭給越南人民、給他的父親黎筍,都造成了無法抹去的影響。
1986年7月10日,黎筍在河內因病去世,終年79歲。
他不僅給越南國內留下了經濟凋敝的爛攤子,還因為到處推行地區霸權主義,使得越南在國際上的處境極為孤立。
河內為黎筍舉行了國葬,但是越南老百姓對前領導人的死亡,表現出了驚人的平靜,甚至是冷漠。
《共同社》報道說:“胡志明逝世時,連尚未解放的南方人也感到悲痛。也許黎筍不能同民族獨立之父相比,但是作為實現了國家統一的最高領導人,他的死和前者相比,差距也實在太大了。”
很顯然,黎筍的獨斷專行、狂妄自大,最終讓他失盡民心。
果不其然,他去世不到半年,越南領導層就否定了他的路線。
1988年,越南主動提出中越兩軍在邊境地區“全面停火”的要求。
從全面入侵柬埔寨到全部撤軍,從視中國為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到主動和中國修好,越南用十年的時間,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詮釋了一個成語——黃粱一夢。
父親去世四年後,黎堅誠就辭去了公職,下海經商。
他的生意發展得很順利,曾今擔任過越南技術商業銀行董事局主席,名下有數家公司,還有高爾夫球場、酒店等多項產業,也算是越南有名的大企業家。
然而終其一生,黎堅誠都活在父親的榮耀和陰影之中。
他曾說過:“直到我去世,大家提到我的時候也許仍然是以“黎筍的兒子”開頭,而不是喊我的名字——黎堅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