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紅:四月張家界——霧鎖天門洞

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上邊藍字——皮皮蝦
四月張家界 ——霧鎖天門洞
作者:劉向紅
所有發表於本公眾號劉向紅文章均經作者授權)
張家界在我出國之前就很著名了,我卻一直沒有去過。
曾經有多次機會,每次都認為離得近,以後機會還多,被別的事情耽誤了。直到出國後才知道我離它很遙遠了。每次回國也都因行程太緊,未能成行。隨著它的名氣越來越大,以前對它的忽視成了我的心結。
今天四月底,趁著和美國親友團一起出遊的機會,終於得以一睹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千古奇貌和神仙之境。
我們這隊人馬基本都來自美國,一行23人,時間非常短,包括來回路程只有兩晚三天。這點時間遊諾大的一個張家界顯然不夠,只能挑景點遊,和它先見個面再說了。
按年齡,我們這行人完全是兩代人,自然分成了兩撥:年長的一撥是我們和先生的醫學院同學及家屬、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及蓋茨基金會的文凱和福潔夫婦;年輕的一撥為兩女兒和女兒女婿的家人朋友。
429日清晨,我們趕在了五一旅遊高峰之前,從長沙一路向西北奔張家界而去。
車窗外,四月的江南農村,雨水充沛,猶如一冊鮮活的田園山水畫卷,伴著我一路向前鋪開。青山草木蔥蔥,農田苗兒茁壯,花兒遍地爛漫,晨霧迷迷濛濛。最喜歡那近山上的毛竹了,有的成片成片,微風吹過,綠浪似海;有的見縫插針,散落林間,特立獨行。還未脫去棕色外衣的竹筍兒,在毛竹林裡,在樹叢之間,挺身而出,搖搖曳曳,稚嫩可愛。
每當看到毛竹都會想起井岡山,九十年代初曾經去過一次,從此,那萬頃毛竹就在心裡紮了根,揮之不去的還有那黃洋界上的雲海,巍峨的羅霄山脈。那種壯觀,那種自然天成的美,不知如今是否依然?
我和先生都喜愛竹子,家裡後院坡上不宜種毛竹,就種了兩種小小的竹子,先生小心呵護著,說將來可以吃竹筍。竹筍我也喜歡吃,但我更喜歡看它們此起彼伏長出來時的樣子和生生不息的習性。
車窗外飄起了雨,慢慢地,雨點越來越大,到後來像是從天上潑將下來。我只好關上車窗,仍然眼不離窗外,隔著玻璃看大雨沖刷下的山水田園,看水霧籠罩下的一片混沌。出門旅遊,我的目標一點兒也不明確,對沿途風景的興趣絲毫不亞於對打卡地。
到達張家界時已過中午,雨停了,按計劃我們直接上天門山
天門山位於張家界市郊,因山中自然形成的門洞而得名,那門洞高高掛在山頂,猶如通天之門。遊客可以經繞山公路達天梯,爬999級天梯入門洞。我們顯然是沒有時間登天梯了,只能坐纜車,用最快的方式上天門山。
我們先坐8人纜車上行,中途轉雙人纜車到山頂。我與福潔、文凱、Nina及她先生、季、衛平、亞雄坐一個纜車,碰巧約好的,文凱戲稱我們是老年組。恐高的我緊緊抓著Nina的胳膊,申請讓她保護,上了之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其實季和福潔也都恐高,但她們看上去很鎮定自若,不像我那麼慌里慌張,弄得全世界都知道我那根軟肋。


纜車裡Nina的先生,亞雄、文凱、季

纜車啟動後,我壯著膽子透過纜車大玻璃窗向下看,腳下是萬丈深谷,千溝萬壑。盤山公路鑲在綠色森林之中,有如通天之路,一道一道,彎彎繞繞,延綿不斷,如金龍盤山,又如恢宏的巨幅抽象畫。突然想起《紅高粱》裡大風唱的那句蕩氣迴腸的歌詞: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如今這天路繞山的場景,正好與這歌的氣勢合拍。


腳下的盤山公路

越往上雲越厚霧越大,天路在雲霧之間時隱時現,神神秘秘。半空中是看天門的最佳位置,可我們沒有看到天門,前面白霧茫茫,不知天門位在何方。季指著前方偏左的地方說,天門應該是那個位置。我們與天門失之交臂,不免遺憾,但霧鎖天門的景象給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天門洞 ( 圖片來自網路)

轉乘雙人纜車了,它不像8人纜車那樣封閉,完全開放式,在這人間天險之地坐它,我一點安全感也沒有。見先生過來,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抓住先生的胳膊和他雙雙上了纜車。先生是這次旅行的總指揮,大多數情況下顧不上我,只得由我自生自滅了,好在關鍵時刻他總是在。坐上去後發現怕是怕,並不那麼要命,恐怕是在太浩湖坐纜車滑雪時已經鍛練出了些膽量。況且,越往上行離最深的山谷越遠,與綠色的樹林越貼近,加上大霧的掩蓋,看起來沒有那麼怕人。


上下天門山的雙人纜車

前面纜車上的衛平和亞雄在回頭給我們拍照,要求先生給她們也拍一張。先生隔空大聲對她們喊,說冒著手機掉入萬丈深淵的風險給她們拍了幾張。在這種時候,我往往會全神貫注,能保命就不錯了,其它的事情統統不管不顧。
再往上纜車基本上是在霧中穿行,溼潤的霧氣撲面而來,帶著山的氣息。風吹霧動的空隙可以看到腳下綠油油的樹枝尖尖。山上溫度較低,我們衣服都穿得不夠,陣陣山風吹來,感覺冷氣在往骨子裡鑽。離開長沙時已經是大熱天了,沒有料到張家界會如此之冷。見我們隊伍中竟然有人穿著短袖襯衫,不知道是怎麼扛過這陣陣山風的。
上了天門山頂,更加大霧迷茫,像進了迷宮。走上玻璃棧道,腳下除了雲霧什麼都看不見,只有靠近𣏾道邊沿的山崖上長出的樹枝向我們探出頭來。也好,此情此景對我的恐高症是一種治癒。
從玻璃𣏾道出來再往上就是天門山寺了,這深山之巔竟有如此之大的佛廟群,實屬不易。我對廟宇興趣不大,見了那些面目猙獰的守廟怪神更是怕怕的,或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我知道這裡的每一尊神後面都有它的來歷和許許多多的故事,只是懶得去探究。奧瑪竟然把那些守廟的怪神都拍了下來,突然記起去年在盧浮宮他也拍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也是稀奇了。


天門山寺的佛廟


部分隊友在天門山寺前合影


天門山寺一角

轉了幾個廟,見裡面廟還很多,似乎沒有止盡,我隨亞雄進觀音廟拜了拜就往回走了。亞雄是先生醫學院的同學,來張家界很多次了,這次是為了幾個同學,捨命陪君子。有了她這本地通,為我們解了不少難題。
好幾個觀音廟,那麼多尊觀音,也不知道拜對了麼?心誠則靈!


文凱、福潔和我走在玻璃𣏾道上


來自北加州的朋友合影


霧中的玻璃棧道上的Nina

記得小時候看的小人書和年輕時看的神話電影電視裡,但凡神仙居住的地方都是仙氣飄飄,神秘莫測,神仙出沒的時候都伴有一團清煙,總之,神仙總是和清煙、雲霧相伴相隨。再看看眼前這大霧中的天門山不就是實實在在的神仙之地嗎?我們和雲霧完全融為一體,它包裹著我們的身體,親吻著我們的肌膚,感覺自己是泡在裡面的,又似乎在裡面飄著。閉上眼睛冥思片刻,彷彿自己就是那騰雲駕霧,在空中自由飄蕩的,只缺一縷銀鬚的神仙。
因了這大霧我們沒有看清這天門山的全貌,但也正是這大霧使天門山更神秘,更有仙氣。或許,這才是天門山應該有的樣子。這樣想來不禁為自己的阿Q精神暗暗感到好笑,可是,我的阿Q精神就是與生俱來的呀。
向紅 06/12/2024 於舊金山灣區
附:文中照片均由同遊張家界的朋友拍攝
劉向紅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