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越共十三屆十一中全會閉幕,通過了關於地方政府改革的各項主張。
根據越通社報道,越南將把現有的63個省市合併成34個,撤銷縣級行政單位,實施“省-鄉”兩個層級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現有的10035個鄉級行政區重組後將保留約5000個。

具體來說,河內市、順化市、萊州省、奠邊省、山羅省、諒山省、廣寧省、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和高平省維持原省級行政單位,剩餘52個省級單位將進行合併——
-
宣光省和河江省合併,定名為宣光省,省會設在宣光。
-
老街省和安沛省合併,定名為老街省,省會設在安沛。
-
北件省和太原省合併,定名為太原省,省會設在太原。
-
永福省、富壽省和和平省合併,定名為富壽省,省會設在富壽。
-
北寧省和北江省合併,定名為北寧省,省會設在北江。
-
興安省和太平省合併,定名為興安省,省會設在興安。
-
海陽省和海防市合併,定名為海防市,省會設在海防。
-
河南省、寧平省和南定省合併,定名為寧平省,省會設在寧平。
-
廣平省和廣治省合併,定名為廣治省,省會設在廣平。
-
廣南省和峴港市合併,定名為峴港市,省會設在峴港。
-
昆嵩省和廣義省合併,定名為廣義省,省會設在廣義。
-
嘉萊省和平定省合併,定名為嘉萊省,省會設在平定。
-
寧順省和慶和省合併,定名為慶和省,省會設在慶和。
-
林同省、得農省和平順省合併,定名為林同省,省會設在林同。
-
得樂省和富安省合併,定名為得樂省,省會設在得樂。
-
巴地頭頓省、平陽省和胡志明市合併,定名為胡志明市,省會設在胡志明市。
-
同奈省和平福省合併,定名為同奈省,省會設在同奈。
-
西寧省和隆安省合併,定名為西寧省,省會設在隆安。
-
芹苴市、朔莊省和後江省合併,定名為芹苴市,省會設在芹苴。
-
檳椥省、永隆省和茶榮省合併,定名為永隆省,省會設在永隆。
-
前江省和同塔省合併,定名為同塔省,省會設在前江。
-
薄遼省和金甌省合併,定名為金甌省,省會設在金甌。
-
安江省和堅江省合併,定名為安江省,省會設在堅江。
(筆者注:對於實力接近的“A省”和“B省”合併,此時名字叫“A省”,省會會考慮設在原B省,充分考慮了平衡因素;對於實力懸殊的省份或與直轄市合併的情況,則採取強化中心省份/直轄市的做法。)

胡志明市現有945萬人口,面積只有約2000平方公里(跟深圳大小差不多),合併後的新胡志明市將擁有1400萬人口,約7000平方公里土地。

2024年9月16日,蘇林發表了《繼續大力改進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是革命新階段的緊迫要求》的文章,結尾寫道——“列寧曾說:當情況發生變化,我們必須解決不同型別的任務時,我們不應該回顧過去並使用昨天的方法。”除此之外,蘇林還引用了胡志明和黎筍的表述。
除地方行政機構大調整外,今年年初越南中央政府部門的撤併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內閣部門從18個減到14個,部級機構從五個減到三個,約10萬名公務員被裁退,總人員規模縮減約20%。
遭辭退的公務員將按照工齡、級別等因素予以補償,或提前退休,根據越南當局公佈的50億美元遣散費做估算,平均每人大致可以獲得5萬美元補償,相當於一次性支付約十年工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越南公職人員的官方薪水是偏低的,許多人都存在隱性收入,如果把各種因素考慮進去,補償款只能算中規中矩。
根據越南官方的測算,儘管退休和遣散計劃將耗資超50億美元,但政府瘦身可為未來五年節省45億美元的支出,很快便能“回本”。

越南政府通訊傳媒部將與科學技術部合併,圖為通訊傳媒部辦公樓。
自去年7月越南政壇劇變以來,蘇林繼位已有大半年時間。
沒有任何一位新領導願意被侷限在前任的框框裡,蘇林自然也不例外,他的“新時代”顯然是要擺脫阮富仲的束縛,展現不同的政治理念。
其中,精簡組織機構最受人矚目——越南官僚機構長期因職權不清、效率低下和冗員而受到批評,蘇林將其描述為“瓶頸中的瓶頸”。
既能突破瓶頸,又可以藉此樹立權威、調整人事,因此機構改革自然而然就成為蘇林時代的“第一把火”。
至於越南新時代的政策走向,有專家這樣點評道:
“蘇林目前的重點是在2026年越共十四大前鞏固權力,任何明確的、個性化的願景都要在他的地位完全穩固之後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