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阿里財報加業績會,令外資也FOMO了,小摩把目標價從120元提高至165元,高盛亦從114元提高至156元。
業績會亮點估計大家也知道,首先是雲業務增長加速,同比增速13%。阿里雲之前從40-50%增速快速回落至零增長,即便去年在DS前指引回到雙位數增長,市場基本都給予其零估值。
目前在DS持續催化以及阿里All in AI下,高盛己將速增預期提高一倍,2025財年Q4/2026財年/2027財年分別達到19%/23%/25%(此前為12%/13%/14%)。
其次是未來三年資本開支大增,這點其實已在市場預期內,將持續利好整個伺服器產業鏈。對阿里來說,同時加快自身AI應用,也會產生飛輪作用。另基於DS變成政治任務,三大運營商可能更為受益,按雲業務規模佔比,估值彈性最大自然是聯通。
最後是基本盤CMR和利潤雙beat。之前也提到增收不增利是壓制估值的最大因素,而最新季度有改善跡象。但不排除是國補所推動,而拼多多是國補的受害者,反而驚喜的是海外電商業務,下季度預期實現單季度盈利,雖然參考Temu不會沒有估值,但不再虧損已經是很大利好。
早前對阿里的短期目標是突破去年新高,但當前價格已更往上漲了25%,而目前估值又如何?
參考小摩的目標價相當於16倍PE,包括12倍PE的淘天等業務以及6.5倍PS的阿里雲(與美股SaaS公司水平一致)。高盛的主要包括9倍PE的淘天等以及3.5倍PS的阿里雲。
拆分來看,兩者對阿里雲估值分別為53元和31元,而其餘部份相當於接近120元水平。可看到目標價雖然相約,但估值方向還是不同,更不用說對盈利能力改善的預測。
基於淘天增長仍然慢於京東/拼多多,提升空間或要看這兩者。行業競爭有望平穩,但需要更多季度去印證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續改善。另以快手作對比,當前PE接近12倍。所以短期還是要看阿里雲。
小摩和高盛預測26財年收入約1390-1460億,即增速逾20%。但考慮到後續跟蘋果合作以及阿里加快AI使用者端佈局,短期增速說不定會更猛,進而導致未來進一步上調的可能。
簡單來說,對於剛重新起步的阿里雲來說,3倍PS過低,6倍算是可理,而牛市如對標海外,10倍也是有可能。10倍PE的淘天加上10倍PS的阿里雲,可以說還有30%的向上空間。
當然這只是樂觀看法,但AI競賽才剛剛開始,無論是阿里自身估值或是其Capex計劃,都會持續對市場帶來影響。而如果想緊跟後續最新資訊,歡迎大家加入我們星球,內部包括新,會議紀要,最新觀點,估值分析,調研報告等。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