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交平臺看到個熱帖:

-
“香港名幼裡,爹媽出生在內地,985小鎮做題家是最差的家庭配置。爹媽985在招生官眼中基本上等於‘起碼是個大學生’。”
-
“爹媽來自小鎮就是減分項。很多龍校/名幼網申從爹媽小學資訊開始填,原始出生是小康,還是中產,一眼就能判斷。”
-
“高才又怎樣,現在滿大街高才優人送外賣呢!”
-
“在大城市,沒資源、沒人脈、沒地位就是三無人員。”
-
“牛馬就是牛馬。雙牛馬就不要卷精英教育了。”
-
“郭晶晶的孩子都要去面試”、“身份變了,階級沒有變”
-
“在資本氛圍濃厚的國家和地區,上層人士甚至更卷。小鎮做題家沒用的。”

剛入讀香港的學校時,
學校還安排老師免費輔導孩子語言,進行過渡,同桌也是講普通話比較好的孩子。
鄰居家孩子一開始不懂粵語,但因為性格開朗,剛去一週就與三四個內地和本地的孩子交了朋友,英語口語和粵語在不經意之間就提升了。

-
首先,孩子入讀港八大的機會有近40%。
-
另外,有了永居身份還可以用DSE成績報名免試招生的內地學校。



-
其次,有高考執念,就在大陸讀,拿香港身份也是能辦到的。


-
最後,用DSE還能申請超過300所海外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