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
看
點
轉軌DSE,孩子升學這件事兒,還得迴歸孩子本身。
文丨Sherry 編丨Thea 排版 | 李嘉祺

近日,網傳深圳某DSE機構暴雷,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其實,瞭解的家長都知道,這不是DSE第一次出事兒了。
2024年,前有深圳DSE機構62名考生被拒報名;
後有澳門科技大學首次發現24名非本地學生,使用DSE偽造成績申請註冊入學。
即使負面訊息滿天飛,但並沒有影響DSE報名人數再創新高——2025年,DSE報名人數直接暴漲到5.5萬人以上。與2024年相比,增加了4951人,漲幅為9.8%
放棄高考、全脫產學習DSE、上岸港校,不少內地家長開始大膽嘗試這條升學“新捷徑”。
可是伴隨著各類新聞頻出,2025年,DSE這條路似乎依舊充滿了未知與不確定性。
想要帶娃走DSE升學路的中產父母,要撥開哪些迷霧?看清哪些坑?
01

被捧紅的升學“新捷徑”

DSE,全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主辦方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HKEAA)。

2012年起,DSE開始取代香港中學會考(HKCEE)的六年制中學畢業考試。
目前,DSE已成為港校聯招的收生基礎,相當於香港的“高考”。
這幾年,DSE的爆火和兩批人有關係。
第一批是從香港迴流內地的家庭。
2022年前後,香港疫情形勢嚴峻,許多“港寶”及家庭迴流,再加上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密集出臺了各項政策。
面對港澳學生的巨大市場需求,廣東多所民辦國際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辦學校國際部紛紛開設DSE課程。
本是針對“港寶”迴流開設的課程,卻引起來了內地家長的注意。

DSE報考不限國籍,除英文科目外,可以中文作答,只要符合“自修生”身份,內地學生也可以報考。
這幾年,在香港考評局大力推廣下,不僅香港本地大學認可DSE成績,還有300多所海外高校認可,包括耶魯、劍橋等歐美名校。
與高考相比,DSE的高錄取率更是讓不少家長“瘋狂心動”:
2024年,參加DSE考試的人數有5.08萬,其中港籍生共有43295人,非港籍生有7508人。
港八大的本科學位每年大概1.8萬個,其中80%名額留給港籍學生,另外20%留給非港籍學生。
反觀高考錄取率,想拿下985,真的太難了。
據教育部官方資料與第三方資料整理,2024年內地高考人數是1342萬,內地各省985錄取率最高不超6%,211最高錄取率則不超過14%。
家長們似乎發現,與“萬人過獨木橋”的高考相比,轉軌DSE似乎更能拿下名校。
第二批是從內地赴港的“新香港人”。
近幾年,香港特區政府為了吸引更多人才抵港,不僅逐步放寬了優才計劃申請範圍,還開放了高才通計劃。
就在2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新一輪人才清單已完成更新,新增9項專業。這是繼2021年及2023年進行評估及擴大後的第3次擴充。
據港媒2024年12月23日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收到近42萬份申請,約17.5萬人已抵港,提早超額完成3年引入10.5萬名人才的目標。
來港人才中80%是華裔,其中多數“高才通”人才舉家來港居住。

一旦父母留港發展,未來孩子勢必會在香港接受教育,DSE未來報考人數只會有增無減。
另外,這也讓一部分人看到了新的教育可能。
於是不少父母透過人才引進計劃,拿下香港身份,進而把孩子帶到香港,接受教育。

Simon目前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一年級,Simon的媽媽回憶起孩子的極限轉軌路,感慨道:“如今孩子升學拼的是父母,除了拼父母的錢包,更拼父母的見識與規劃。”
Simon媽媽告訴外灘君,在安徽,當時Simon的分數有點“低不成高不就”,只能勉強上個偏遠地區的211大學,想上一線城市的好大學得考到600分以上才行,要上985,那就需要640分以上。
“卷,真的太捲了。”
高中轉軌其他國際課程“為時已晚”,於是,Simon媽媽也關注到了DSE這條升學路徑。
02

內地生高中極限轉軌DSE
竟然成了?但代價是…

Simon的媽媽告訴我們,Simon決定高三臨時轉軌DSE,拿下港理工的offer,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Simon本身學習成績還可以,理科是他的擅長科目。
對接受內地教育的Simon來說,DSE理科相對容易,這對他來說很有優勢。
但英語相對較難,因此,複習英語與熟悉DSE的題型、答題模式是Simon備考DSE的重點。
其次,Simon媽媽在孩子剛上高中時,就為孩子規劃了香港身份。
當時,本想用在孩子未來就業時,但是沒想到這個身份提前用在了高考前夕。
最後,給Simon媽媽吃了轉軌“定心丸”的是Simon高三班主任。
Simon的班主任是英語老師,曾在英國留學。
瞭解了Simon媽媽給孩子轉軌的想法後,結合Simon的實際情況,班主任雖然表示高三非常關鍵,但是如果有更適合孩子的升學路,也理應嘗試。

但Simon極限轉軌DSE成功的例子,恐怕很難輕易複製。
相比其他國際化課程,DSE的選科和難度,確實對轉軌學生來說更容易適應。
DSE考試採取“4+2”模式:4門必修,加2-3門選修科目,共6個科目。考生在申請大學時,需選取其中4-5門成績。

DSE的必修和選修科目
圖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選修科目可以依據興趣或目標院校的要求來決定,例如,在香港大學2025年本科招生簡章中,個別專業會有一些“特殊要求”。
學生若想申請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Analytics)工商管理學士(商業分析),招生簡章中明確提出:
“需在下列科目中取得第三級或以上成績:生物、化學、綜合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組合科學或物理。如能在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取得第三級或以上成績更佳。”

圖源:2025香港大學招生簡章
不僅可以選科目,DSE甚至可以“刷分”。
在申請港校時,可以取兩年DSE成績當中每科成績最佳的科目來計算總分。但是專業可能有所限制。
根據香港考評局官網公示的各科目考點資訊,DSE總體考察的知識點和內地高考知識點重合度高達70%。學生如果決定轉軌,複習上手會很快。
另外,特別重要的一點是,除英語外,DSE所有科目均允許用中文命題和作答。這對沒有特別加強過英語學習的學生來說,格外友好。
甚至有機構直接喊出了“高考一本線水平,就有機會衝刺港前三”的招生口號。
但不容忽視的是,升學規劃是一件長期的事情,而且課程體系都有其內在邏輯,轉換賽道需要適應和調整,不可能“無痛”。臨時改變孩子的學習規劃,首先對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就是一份雙重考驗。
在安徽讀書時,Simon的理科算是強項,但是英語相對薄弱。
媽媽剛開始和Simon商議轉軌這件事時,他內心有些排斥,核心就是因為英語。
DSE的英語對一個沒有額外英語練習的學生來說,難度可以說是“地獄級”的——聽說讀寫全維度考核,詞彙量要求與託福雅思幾乎齊平。
而英語及格Level 3對應雅思6.35分,Level 5**對應雅思8.22分。

圖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
2024年考生成績顯示,僅有54.7%的考生的英語成績達到Level 3及以上。

圖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
這對於從小生活在雙語環境中的香港本地生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日常沒有額外英語訓練內地學生來說,聽、說可能是硬傷,很容易導致英語整體成績上不去。
轉軌後,如果孩子的心理上無法一時轉變,或者低估了其本身的學習難度,學習一下子跟不上,很容易出現轉軌後,成績“脫軌”的狀態,更別說高分拿下名校offer。
其次,身份問題影響申請大學的難度。
雖然DSE官方表示接受全球考生的報考,中國內地學生可以以自修生的身份報名參加,但不同身份報考決定了最終的出口不同。
港八大每年其實僅有3600個名額留給非本地生。2025年起,該比例會調至40%。
但與此同時,自修生的報名也在日益增多,因此,錄取難度並不會下降。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香港身份,臨時轉軌,的確可以用“自修生”的身份參加DSE考試,但是被名校錄取的難度也不低。
因為,部分院校對非本地生錄取要求更高,甚至會增加面試環節。

在轉軌的家長中,更有甚者,期待孩子們可以“雙軌備考”,保證升學的成功率。
但理性分析,結果未必會如家長想的那樣美好。
每年DSE的考試集中在四月,而高考在六月,單看時間,是不衝突的。
但Simon媽媽也表示,即使DSE整體難度相對較低,但整個備考過程一樣非常辛苦、非常疲憊,“知識點難度不大,但是題目非常靈活,備考的過程一點都不輕鬆的。”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孩子“雙軌並行”,那對孩子的備考壓力來說,是更大的。
除非孩子學有餘力,否則“雙軌備考”最終可能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03

轉軌DSE,作為父母要做什麼?

走在升學路上的是孩子自己,但是父母的託舉與規劃也顯得至關重要。
在DSE走紅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考慮讓孩子轉軌,以便爭取到一個高性價比的留學機會。
1.明確觀念:DSE這條賽道已經變得“擁擠”
透過每年的報名資料,我們不難看出,如今,DSE這條賽道已經變得很“擁擠”。
2025年DSE報考人數比去年增加了4951人,其中自修生報名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人。
無論是香港本地生還是自修生,報名人數都有了大幅增長。
在錄取人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透過DSE上岸,更難了。
再加上,在香港考評局的大力推廣,DSE或將在內地設定考點。
從2023年開始,香港考評局陸續官宣:
2023年9月,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和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成為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與考學校”。
2024年3月,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正式收到香港考評局的通知函,獲批由2025年起成為HKDSE“與考學校”。
2024年9月,東莞暨大港人子弟學校也正式官宣成為內地DSE“與考學校”。
未來,DSE在內地只會越來越火。
如果是為了讓孩子省力,盲目相信DSE是條“升學捷徑”,這個觀念已經過時了。
2.關注政策:報考人數上漲,未來政策恐有調整
去年,DSE有太多“花邊新聞”。即使這些訊息沒有被一一坐實,但面對漫天的“流言蜚語”,香港考評局還是做出了一些回應。
例如,去年一位自稱香港本地生媽媽的投訴信,就在網路上引起廣泛傳播。
事情發生後,香港教育局迅速回應,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在去年10月24日的立法會會議中表明,會考慮重新檢視大學招生採用的本地生定義。

在未來,伴隨著DSE報考人數的上漲,DSE相關政策很有可能也會出現調整。
因此,一旦決定讓孩子未來赴港讀書,就要多多關注政策變化,及時掌握一手資訊。

3.甄別資訊:提升甄別資訊的能力,做好選擇
DSE這個賽道的玩家多了,再加上政策的影響,各方勢力也就陸續加入了進來。
首先是學校。
為了滿足家長們的轉軌需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不少國際學校已經陸續開設了DSE課程。
之前的小眾課程,如今已經是“遍地開花”,但是畢竟與傳統老牌標化課程相比,DSE還算一個新課程,不同學校的教師水平、課程設定等參差不齊,大家為孩子選擇時,一定要多瞭解、多對比。
除了學校,不少機構也開設了DSE課程,甚至包含了香港身份辦理、擇校諮詢、文書服務以及後續到香港讀書的租房等“一條龍”服務。
在小紅書等各大社交平臺上,各類留學建議更是不勝列舉。
作為家長,面對海量的升學資訊,學會甄別資訊的真假,為孩子選擇適合的課程與機構就非常重要了。
Simon的媽媽表示,決定幫Simon高三轉軌後,去哪兒上DSE課程是個“大問題”。
即便是時間緊急的情況下,Simon媽媽還是根據孩子的基本情況,先做了一份規劃。
拿著自己的規劃,去找與孩子適配的機構,這樣“更快也更準確”。
談及為Simon選擇課程機構時,Simon媽媽分享了自己的一點心得。
“我的標準也很簡單,首先,我需要看機構給我的課程計劃。課程安排合理得當是最基礎的,再加上Simon時間相對緊張,考試前,課程必須要把所有的知識點完整過一次的。
其次,老師必須教過DSE,教學經驗非常重要。另外,老師的學歷當然越高越好。”
另外Simon媽媽格外提醒,千萬別被機構的話術迷惑了雙眼,
選機構之前,一定要先對孩子的情況有個清晰的認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4.提前規劃:香港身份依舊關鍵
轉軌DSE涉及到香港身份的問題,更要早早計劃。
除了申請難度,學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非港籍學生的學費通常是港籍學生的3-4倍。
例如,25-26屆香港大學港籍生的學費為44500港幣/年,非港籍學生的學費約在20萬/年港幣。

圖源:香港大學官網
另外,港籍學生透過DSE考試出口更多樣,而非港籍的內地生轉軌DSE後,如果還想考慮內地高校,只能與高考並行準備,壓力更大。
不管孩子是否要拿香港身份,如果能早規劃早行動,那麼轉軌之路肯定會走得順當一些。

在升學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不少家長將DSE課程視為彎道超車的"黃金跳板"。
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DSE課程本質上仍是香港本地化的學術體系,其英語科及格線難度對標雅思6.5,通識教育更強調批判思維,選修科目組合更需要長期規劃。
對內地學生而言,文化語境和考評方式的差異可能成為新的挑戰,盲目極限轉軌“風險極大”。
如果盲目跟風,很可能適得其反。
孩子升學這件事兒,還得迴歸孩子本身。
教育規劃從來不是單行道,與其追逐看似光鮮的捷徑,不如根據孩子的特質定製成長路徑,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選擇。
★
本文參考文獻如下:
1.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
2.香港大學官網
3.搶人才!香港提前超額完成三年引入10.5萬名人才目標 環球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63010841040527&wfr=spider&for=pc
4.香港媽媽怒了:內地生鑽DSE空子走捷徑,“考試移民”需禁止!香港政府作出回應…… 廣深媽媽圈
5.DSE英語科3分到底有多難?考什麼呢?附衝刺備考攻略!深圳正德博雅DSE學部
6.炸了!香港高才通簽證延至三年!大學名單再擴容!對DSE影響如何?!摘星DSE
K12 成長與教育社群
追蹤前沿資訊 洞察成長規律
挖掘充滿溫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