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碧林廣海
樓主在前兩年的柯達Retina和富士Klasse帖子裡提到了幻燈機,在鴿了多年之後這次給大家的是徠卡RT-s膠片幻燈機。

自從2018還是2019年柯達E100復產之後,樓主開始日常拍反轉片。由於主力機都是120相機,拍35mm反轉片可以算是日常生活的調劑品,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影像日記。
——————————-
徠卡在80年代後開始與柯達合作,在北美市場推出轉盤式的幻燈機。由於北美地區被柯達的轉盤式機型統治多年,想進入北美市場的徠卡也只能選擇另起爐灶,在柯達已有機型的基礎上改進+套殼。。。從此區別於歐系的側片盒式徠卡幻燈機。這兩條產品線一直延續到2000年代初直到雙雙被數字投影儀取代。

(上圖為典型的歐系徠卡幻燈機,Prodovit P-150,搭配徠卡的p1,p2系列投影鏡頭,後期的p2系列鏡頭可以透過官方轉接環轉接到轉盤式的RT系列機型)
樓主的第一臺幻燈機徠卡Pradovit RT-300購入於2020年。這個是徠卡初代的轉盤式機型,實際上是換殼的柯達Ektagraphic,由於螺口與其他的徠卡投影鏡頭都不通用,所以擴充套件性比較差。和徠卡同時期p系列機型相比優點是轉碟片盒的80張容量比較大,反射型光路不烤片。

搭配的鏡頭是Colorplan 90mm F/2.5 CF,CF在這裡是Curved Field曲面像場,據說可以提高無玻璃片夾中底片放映時的邊角畫質,不過在使用中並沒有看出多大區別。。


樓主今年初撿漏淘到了這臺徠卡RT-s幻燈機,35mm幻燈機也算是畢業了


(定妝照)

(剛剛抱回家時兩機對比,RT-s明顯比RT-300做工用料更好)
Pradovit RT-s/RT-m是90年代末至2000年初的徠卡末代幻燈機,實際上是由柯達德國代工的,換殼版的柯達Ektapro系列。RT-s對應柯達Ektapro 5020,RT-m對應9020,不過徠卡版本的做工明顯更加精緻,重量也比前代的RT-300重了一倍。RT-s和RT-m的區別不算很大,主要在於轉盤自動歸位和更高的亮度。對於這臺RT-s來說自己玩已經非常足夠了。

(徠卡幻燈機的宣傳冊,可以看到RT-s和RT-m的區別,除去個人使用基本用不到的聯機功能外,主要區別在於自動歸零和淡入淡出)

(柯達Ektapro 5020,網路圖片,可以看到和徠卡版本十分相似,兩者鏡頭螺口通用可以互換,也就是說柯達的Kodak Select鏡頭和施耐德鏡頭也可以在這臺徠卡上使用)
RT-s繼承了RT-300的反射L形光路,外加大量的散熱窗,可以做到長時間放映同一張底片而不烤片。在RT-300的基礎上升級到了雙燈泡光源。





這臺幻燈機的AF系統非常的安靜迅速,對比前代RT-300的拉風箱有了質的飛躍。。光源有兩檔亮度可調


徠卡幻燈機的另一大優勢在於鏡頭。其中給RT-s/m系統設計的pro系列鏡頭有著號稱最好的35mm幻燈放映鏡頭之稱。



(宣傳冊上的鏡頭群介紹)


樓主的這臺搭配了當時pro系列中最頂級的Super-Coloplan-pro 90mm/2.5,算是撿了個小漏

實際使用中效果確實非常驚豔,畫面銳利,顏色飽滿。下一步目標是找一隻35mm或者45mm鏡頭在狹窄室內使用,或者60mm pc移軸鏡頭。不然每次看到pcp-80使用者都非常眼饞

不過玩幻燈機實屬冷門,相關鏡頭配件都不太好找。
下面是樣片,圖片均在放映中直接拍攝牆面:





(Imacon掃描圖對比)




(細節)


(對比一下掃描圖)







感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