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boyro
繼上個帖子:[攝影] 初入膠片坑 – 鳳凰相機之後
鳳凰就滿足不了繼續玩膠片的心了,缺少保養,壞了的慢門,不可更換鏡頭。於是開始物色一個正兒八經的膠片機,在產的135膠片機貌似只有徠卡,價效比不高,而且聽說徠卡現產膠片機都比較金貴,所以最後打算搞個二手。上網查了一圈,也可能是受zf的影響,把目光轉到了曾經的膠片王者- 尼康身上。
尼康曾經在膠片機領域風頭無兩,從推出大F旗艦系列開始,F2、F3……F6,每一代都是毫無爭議的膠片機之王,當時的記者幾乎人手一臺。由於喜歡純機械的感覺,就把目光放到了F2上。作為最後一臺尼康的純機械相機,有著1500+的零件,塞在一個全畫幅機身裡,不需要電便可拍照,且採用軍工品質打造,區域性範圍潤滑技術,使得對比其他相機,在低溫下的工況更加良好。確定機型之後,開始在海鮮市場選擇。
F2的型號非常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尼康的旗艦機型,取景器使用的是模組化的設計,所以型號之間的差異,就是取景器的差異,但部分取景器是後期才有,購買時可根據序列號進行查詢,避免買到張冠李戴的機子。這裡型號較多,我就不一一列舉,複用知乎膠片大佬Riversky的整理,感興趣的也可讀一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58806191
鳳凰就滿足不了繼續玩膠片的心了,缺少保養,壞了的慢門,不可更換鏡頭。於是開始物色一個正兒八經的膠片機,在產的135膠片機貌似只有徠卡,價效比不高,而且聽說徠卡現產膠片機都比較金貴,所以最後打算搞個二手。上網查了一圈,也可能是受zf的影響,把目光轉到了曾經的膠片王者- 尼康身上。
尼康曾經在膠片機領域風頭無兩,從推出大F旗艦系列開始,F2、F3……F6,每一代都是毫無爭議的膠片機之王,當時的記者幾乎人手一臺。由於喜歡純機械的感覺,就把目光放到了F2上。作為最後一臺尼康的純機械相機,有著1500+的零件,塞在一個全畫幅機身裡,不需要電便可拍照,且採用軍工品質打造,區域性範圍潤滑技術,使得對比其他相機,在低溫下的工況更加良好。確定機型之後,開始在海鮮市場選擇。
F2的型號非常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尼康的旗艦機型,取景器使用的是模組化的設計,所以型號之間的差異,就是取景器的差異,但部分取景器是後期才有,購買時可根據序列號進行查詢,避免買到張冠李戴的機子。這裡型號較多,我就不一一列舉,複用知乎膠片大佬Riversky的整理,感興趣的也可讀一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58806191

鳳凰的手動測光,現實中還是比較麻煩,所以考慮還是需要帶個測光功能的,但F2其他測光頂或多或少有這那的問題,只有最後的AS測光頂,幾乎解決了之前的所有問題,成為最可靠也最值得購買的一個,所以as的價格往往都高很多,甚至一個單獨的as頂,就可以買一個F2的機身了。挑了一段時間後,敲定下單,廣州的賣家發出,隔天就收到了,成色非常好,而且剛剛做完保養。

配了只50的餅乾頭,事實感覺這個頭比較一般,後續考慮再更換,先拿來掛機,還是非常適配的,看起來複古味道十足~

這裡拍照沒有拍出,測光頂的測光方式,和現有的數碼機不太一樣,從取景器裡看出去,會有+0-三個訊號燈,當曝光正好的時候,中間的0亮起,相反,過曝或者欠曝,則是+or-亮起,當+0,0-同時亮起的時候,則分別表示過曝or欠曝半檔。

這裡可以看到快門上60 和 125這兩個速度的顏色不同,據說是為了更方便攝影師掌握快門速度,個人感覺不標也ok,不太清楚這裡的作用。
帶到陽光下拍了幾張,太美了
帶到陽光下拍了幾張,太美了



後來趁著過年期間,拍了兩卷,分別是柯達金200和全能400,個人感覺全能400更好一些,金200有點太黃了,特別是室內,黃的離譜,拍的不好,大家胡亂看看。












使用起來非常爽,過片的純機械齒輪磨合,按下快門的聲音,無不是一種享受,在習慣了30張/s連拍的情況,偶爾放慢速度拍一拍,也挺愜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