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過自己,千千萬萬次 | 第4189期

▾ 點選收聽 ▾

風景
作者:呂德安
為你讀詩:郝富申 | 演員
經過多年的失望
我終於搬走了視窗
但仔細一想,事實上
搬走的只是它的框架
黑洞洞的,世界仍在原處
可我畢竟已經離開
在它的遠方行走
揹負它的窗子框架
天邊飛過相似的候鳥
想象當年的我也一樣
重複地走過這個或那個遠方
揹負著自己的窗子框架
-關於作者-
呂德安,生於1960年,詩人,畫家。1981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作品有詩集《頑石》《南方以北》等。

﹀
﹀
還原出另一個自己。
當你無限度地沉溺於過去的遭遇,被割捨不下的執念所裹挾,它們便在某種程度上化作框架,將你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等限定於其中。於是,這世間風景萬千,你卻只能看到和接受自己已經習慣了的那些,甚至以其為全部。

“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人世間最大的悲哀,就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卻是我自找的生活。”(轉引自楊瀾《幸福力》)
很少有什麼事物本身真的能把人困住,反倒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往往使其作繭自縛。如果壞事尚未發生便開始焦慮,那相當於遭遇了兩次壞事,事後若還不斷回想的話,簡直等同於遭遇了三次。
有些事,無論自己曾經做得多麼糟糕,並不意味著以後也不能處理得很好。再多次地審判過去都於事無補,允許遺憾、錯過和不完美,下次、下下次仍舊試試看,就算事與願違,也不要被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著。

請不厭其煩地告訴自己——沒必要、無所謂、不至於。人的自由和快樂,更多時候是自己給的。“你應該這樣去愛,沒有恐懼,沒有障礙,不用去想明天。然後,之後沒有遺憾。”(朱利安·巴恩斯《時間的噪音》)
生活足夠遼闊,何必主動設限,把“自己的窗子框架”挪開——
現在我可以成為任何人
也可以過隨便哪種日子
去隨便哪種未來
只要我走著
花不敢不開
——曹韻《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