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桌子
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最近,網上有一個影片很火。
短短幾秒的內容,沒想到卻引發了一眾共鳴。
故事背景:安徽某醫院病房。
故事主角兒:兩個老太太。
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呢?
紅衣服老太太,頂著大太陽,在地裡撿了40斤小麥,結果累得犯病,在醫院已經住了半個月。
花衣服老太太,不顧身體硬要下地幹活,兒子女兒專門請假五天,來回花了4000塊路費,給她收了800斤小麥,100斤蠶豆。
發影片的,就是這位花衣服老人的女兒。

為什麼這麼多人有共鳴?
因為太多人在這兩位老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有福我不享,沒苦我硬吃。”

種的800斤麥子+100斤蠶豆,換不來兒女折騰一趟的一半交通費。
撿的40斤小麥,更不夠一天的住院費。

父母長輩經歷過艱苦的歲月。
總想著省一點沒有錯,不願意浪費也可以理解。
但累到住院,真的不值得。
不僅折騰了孩子,自己身體還遭了罪,損失更多。
世界上有兩個詞叫因小失大,過猶不及。
那些省下的小錢,最後往往還是要花大錢去置換的。
想起上個月的一個熱搜。
浙江杭州一對夫妻,老兩口平時生活比較節儉。
節儉到什麼程度呢?
家裡做的飯,一頓吃不完,就把剩菜放進冰箱,第二頓接著吃。
吃不完的,再和新鮮的菜,放在一起炒。
就這樣,一個菜經常能吃上三天,每天都在吃剩飯。
4月份去體檢,兩個人嚇了一跳,雙雙確診了直腸癌。

好在,發現還算及時,住院治療後得到好轉,不然直腸癌晚期,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算一算,夫妻又要吃多少頓剩飯剩菜,才能支付這巨大的醫療成本和後續治療費用呢?
這世上最大的不值得,莫過於省下一筆小錢,卻弄丟了最貴的健康。
該省錢的時候肯定要省,但不能走向畸形和病態。
因為無用的節儉,不僅要錢,有時候還會要命。
遺憾的是,生活中還藏著太多這樣的父母長輩。
不等悲劇發生,永遠吸取不到教訓。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老一輩有多熱衷沒苦硬吃。
沒開啟之前,你真的不知道可以有多離譜。
夏天冰箱壞了,奶奶把空調開啟,為的不是涼快,而是一碗剩飯。

家裡牛奶過期了,公公卻捨不得扔掉。
硬著喝完,不出所料拉了肚子。
但他沒有覺得有問題,後來還來了一句,“幸虧喝了,要不然家裡的蒙脫石散都過期了”。

“上廁所捨不得沖水,要累積好幾次一起衝,所以家裡總是一股尿騷味”。

“母親買了一桶油,嫌公交車貴,來回十幾里路,硬生生提著一桶油,從鎮上走回了家。
加上一天沒捨得吃飯,到家就暈了,住院花了一萬多。”

“養的狗狗生病了,爸爸心疼錢不願去寵物醫院。
沒有經驗,非要自己買藥給狗打針,結果被狗咬了,疫苗就花了1000多。”

更離譜的,是一個湖南網友分享的故事。
網友家裡經濟條件不錯,住著200萬的房子,媽媽卻沉迷於撿破爛。
本來乾淨整潔的屋子,被堆滿了各種垃圾,和破銅爛鐵。
有一回,因為紙盒子太重,把腰給骨折了,住院花了3萬塊。
腰傷了,錢花了,撿垃圾的“愛好”卻還是沒停下。
後來因為一坨鐵,又被砸中了腳。
兩次手術下來,4萬塊又沒了。
你以為這次終於該老實“放下”了?
不,她現在每天都還在堅持翻垃圾桶。

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媽。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過度節儉不是。
甚至,無用的節儉,比浪費更可怕。
網上有一個“爛梨思維”。
什麼叫爛梨思維呢?
有個老太太買了筐梨,因為怕浪費,先挑爛掉的一隻吃。
但天太熱,第二天又有梨爛了,她又繼續只吃爛梨。
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放著好的,只吃爛的。
到最後好好的一筐梨,一隻好的都沒吃到,肚子還吃壞了。
這個老太太說是說節儉,但省的都是沒有必要的錢,付出的都是最貴的代價。
仔細想想,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陷入“爛梨思維”裡面無法自拔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經典名言。
但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了“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因為那些硬嚼下的苦,除了徒增煩惱,真的毫無價值。


有人用一句話總結了那些“沒苦硬吃”的一生:
扣扣搜搜花了很多錢,機機靈靈上了很多當,罵罵咧咧幹了很多活,小心翼翼闖了很多禍。
精打細算欠了一屁股賬,掏心掏肺結了很多仇,不明不白吃了很多虧,窩窩囊囊活了幾十年。

一針見血,折射出多少擰巴的人生。
可更悲哀的是,很多父母過著這樣“擰巴”的一生,卻還奉為圭臬,看不慣年輕人不肯吃苦,甚至覺得不受苦就是天大的罪過。
你工作完了,稍微休息一下,吃點好吃的,他們就覺得是自私墮落。
你透過自己打拼,生活稍微過得舒服一點,他們就覺得這樣就是一種過錯。
很多老一輩普遍認為,年輕人舒服、吃得好,是一種罪過。

忽然想起那個因為想去旅遊,被爺爺和媽媽一起罵哭的姑娘。
姑娘自己辛苦攢錢,就為了一場期待許久的旅行。
家裡人知道後,沒有祝她玩得開心,而是開啟了一場批鬥大會。
因為她去旅遊,在全家人眼裡就是享樂,就是天大的錯誤。
她爺爺說得話很扎心:
“我退休20年了,我去哪旅遊過?”
一個男生送外賣做兼職賺了一些錢,他選擇畢業旅行坐飛機回家。
當他滿心歡喜把拍到的雲彩分享給媽媽時,媽媽卻說:你過的富人生活,爹孃過的地獄生活。

錢都花了,怎麼也無法挽回了,讓自己的孩子開心、快樂一下,怎麼就這麼難?
有許多網友說:“討厭父母的落後思想,又心疼他們勞累的模樣”。
面對這個情況,很多人試圖找到一個平衡點,去改變父母的思維。
可事實證明真的太難。
看過一個很難受的小故事,主人公是博主@大力無窮的媽媽。
她會在凌晨五點起來去地裡幹活,她會在中午12點大太陽下曬玉米,還會在下午三點就提前做好晚上要吃的飯……
這樣就是為了方便自己,一天到晚,一年到頭,都在地裡幹活。
可實際上她60歲了,生活不錯,有子女,完全沒有必要這樣。

女兒心疼媽媽,一次次試圖共情理解。
她也早起陪媽媽一起幹活,陪媽媽一筐筐把玉米提到平臺,甚至努力扛起自己本來扛不動的百斤的玉米……
可在一次剛吃完午飯,媽媽就要頂著烈日去地裡掰玉米後,博主終於崩潰了。
她也終於意識到:
“我真的救不了我媽。而且誰都救不了她。”

當媽媽把剩了一年的肉塞滿冰箱。
當家里長輩熱到冒汗都捨不得開啟空調。
當媽媽大冬天寧願雙手凍得通紅也不願用洗衣機……
我也曾勸過說過。
可後來才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功能性文盲”。
有些觀念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
你無法改變別人的思維,你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哪怕這個人是父母。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這些道理,幫他們倒下炒了無數次的剩飯剩菜,規避那些嚴重危險的,多給他們生活物資,多給他們一些錢。
如果能夠改變就最好,如果努力之後仍無法改變,那就只能試著接受並尊重。
不必為他們感到痛苦,不用替他們揹負太多,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
人生很重要的一大課題就是,要學會去做切割和分離,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母。
-經授權轉載-
今日薦讀
作者簡介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