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三步,兒子1分鐘跳繩從80提升到150個!

“148、149、150……我跳了150個!”
這是浩浩學會跳繩以來,第一次1分鐘跳到150個!誰能想到,一個月前的體測,浩浩跳繩還不及格,只能跳80多個……
回顧浩浩練習跳繩這幾年,雖然動作協調多了、中途也不那麼容易卡住了,但速度一直上不去,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沒練到“點子”上。
在有經驗的朋友指點下,我們重新琢磨動作、制定訓練計劃、每天堅持練習……短短一個月時間,兒子1分鐘跳繩從80個提升到了150個!
原來,練習跳繩真的是要講究方法的。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這些年我們在跳繩上走過的彎路、以及我們是如何透過訓練快速提升的,希望對同樣“跳繩難”的孩子有所幫助。
明明孩子有進步,
怎麼不及格了?
期中考試結束後,浩浩學校安排了體測。中午接到娃,幾個小朋友嘰嘰喳喳:“我跳了103”、“我跳了125”……
浩浩一聲不吭。
我好奇地問他跳了幾個,他低下頭有些不好意思,“80多個,不及格……”
“跳多少個算及格啊?”
“100個。”
我心情有些複雜。浩浩平時最多也就跳90個左右。
進入小學後,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期中和期末體測。低年級主要測4個專案: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和1分鐘跳繩。
學校從小學階段開始抓體育也是有原因的。根據我們這兒教育局規定,從初一開始,孩子們就要參與過程性體測(一些地區是從小學就開始),那時就要按照中考體育考試標準來考核。
👆我們中考體育增加“過程性評價”,圖源:鄭州市教育局
為了能讓孩子提前適應初中的階段性體測,學校會根據年級逐步提高測試標準。
比如1分鐘跳繩:
一年級時,浩浩1分鐘跳50個,成績是良好;
二年級時,他1分鐘能跳80個,成績是及格;
三年級以來,浩浩跳繩個數保持在90個左右,成績卻是不及格。
雖然孩子有進步,但還是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其實這幾年,周圍家長沒少討論
“雞體育”的事兒,但我一直在逃避,因為我自己上學時就很怕體育。
可現在我想逃也逃不了。沒幾年,浩浩就要面臨過程性測試,如果不提前做準備,我擔心那時候孩子壓力會更大。
現在在小區裡,隨處可見跳繩的孩子們,不僅中小學生在跳繩,就連幼兒園小朋友也在跳繩。這和我小時候一樣,也不太一樣。
👆作者供圖:跳繩是孩子們的日常運動專案
以前我們是一群孩子跳大繩,邊跳邊唱,圖的是開心,無所謂數量多少;現在的孩子邊跳邊計數,追求的是數量和速度。偶爾孩子之間交流,也是“你現在1分鐘跳多少個了?”
跳繩的快樂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跳多少個、能拿多少分。
遺憾的是,我也成了計數大軍中的一員。
👆作者供圖:兒子二年級跳得最好的時候
我時常陷入心理鬥爭:什麼時候我變成了這樣,天天就知道分分分,說好的孩子健康快樂就行呢?但面對現實的升學壓力,我還是得跟孩子一起想辦法應對啊。

這些年,
兒子艱難的跳繩之路
現在回頭看,浩浩的跳繩之路走得十分辛苦。
浩浩幼兒園時,花了3個月都學不會跳繩(舊文回顧:我兒子,3個月沒學會跳繩!!
苦練了幾個月,才學會一步一步跑跳:搖繩,跳一下,跑一步,再搖繩……就這樣不停地跳著往前跑,一會兒功夫能跑出十幾米遠。
👆作者供圖:那時跳繩總要找長長的空地
後來,他終於能夠連著跳:彎下腰,連跳兩三個,被繩子絆停……動作看得人驚心動魄,直擔心他會踩著繩子絆倒。那時候,浩浩能多跳一個,我倆都能對著傻樂半天。
👆作者供圖:學會連跳真開心
等上了小學,浩浩連跳的個數仍然不超過10個,雖然還是會往前跑、動作也不協調,但已經不像最初那樣笨拙了。
👆作者供圖:動作熟練很多
👆作者供圖:連跳個數突破10個
一年級結束時,浩浩一分鐘能跳50多個了。不過還是跳得很高,落地時“地動山搖”。
👆作者供圖:跳得很用力
上了二年級,他自己改進了一些動作,一分鐘能跳80個了。到這個階段,我覺得我沒法指點了,因為我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甚至堅持不了1分鐘。
回顧陪伴兒子跳繩這幾年,點點滴滴都是回憶。有時我們開懷大笑,有時我們一起加油鼓氣……就這樣,兒子在磕磕絆絆中一點一點進步。
👆作者供圖:跑著跳著長大的少年
直到三年級,兒子跳繩的動作已經協調了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速度很難提上去。
👆作者供圖:速度有所提升
我知道他跳繩動作有些問題,但苦於不知道改進的方法,只能期待他自己越跳越好。畢竟我們小時候也沒人教,都是跳著跳著就會了。
前段時間,我請教了幾個給孩子報過班的家長,總結出兒子跳繩主要有2個方面的問題:
1. 跳得太高,落地太重,力量消耗快,後30秒體能明顯跟不上;
2. 搖繩幅度過大,速度跟不上,體耗快,容易出現卡繩情況。
👆作者供圖:兒子一直跳得很高
結合這兩點問題,我們嘗試做了一些訓練和改進,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短短一個月進步飛快。
👆作者供圖:訓練後速度明顯提升
我一邊忍不住感嘆:原來跳繩真的能做到短期提升!一邊又有些後悔:如果早些按正確的方法練習,或許我們就不用走這麼多彎路了……

三步走,
快速提升跳繩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我們嘗試過的訓練方法,親測簡單有效,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家長和孩子。
第一步:前期準備
1. 選擇一條順手的跳繩
在跳繩的選擇方面,不在於價格或種類,只要孩子用著順手就是最好的(選擇鞋子也是一樣的道理,鞋子儘量輕便、緩震、不易勾繩等)
浩浩初學時用的是竹節繩,後來我又買了PVC繩,他都用不慣。
後來朋友給我推薦“沙式跳繩”,我立馬買了一條,浩浩用了幾次覺得很順手,所以現在我們一直用的都是這條。
👆作者供圖:最左邊為沙式跳繩
2. 調整合適的跳繩長度
我之前一直是問兒子,調到他覺得合適的長度。現在我才明白,這個長度是有講究的,與孩子的身高有關。
有個比較簡單的測量方法:讓孩子單腳踩住跳繩,雙手提起來,繩子長度(不含手柄)從腋下到肚臍位置都可以。
我看網上有個說法是“跳繩越短,需要的技術越高”,在這個範圍內,調到孩子適應的長度就行。
👆作者供圖:跳繩不宜太長
3. 檢查好鞋帶
這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視的小細節。因此在練習時,就要養成檢查鞋帶的習慣:一看是否繫緊了,二看鞋帶長度是否會甩到繩子。
如果鞋帶容易鬆開,可以在網上學習一些系法,比如戶外常用的“伊恩安全結”

,繫緊後不容易散開。

接下來,簡單做些熱身動作,把手腕、腳腕活動開,就可以開始進行跳繩訓練了。
第二步:分解動作練習

首先要分析跳繩的問題所在,比如浩浩的問題主要在於:

1. 跳得太高、太用力;

2. 手臂搖繩幅度過大。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將手部和腳部的動作進行分解練習:
1. 原地並腳連續跳
針對兒子總是跳太高的問題,我們做了“原地並腳連續跳”的訓練。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跳繩的情況下,練習雙腳併攏跳
👆作者供圖:枯燥但很有效
兒子練習的時候,我會提醒他注意:併攏雙腳、膝蓋微微彎曲、不要跳太高,練習幾天就可以開始慢慢加速。
2. 原地搖繩
針對兒子搖繩幅度大的問題,我們做了搖繩訓練,包括單邊搖繩和雙邊搖繩。
單邊搖繩,是用一隻手同時握住兩個手柄,原地進行搖繩訓練。
雙邊搖繩,是雙手分別握住距離手柄十多釐米處的繩子,同時搖動兩個手柄。
👆作者供圖:原地單邊搖繩訓練
搖繩的訣竅是:小臂和手腕配合搖繩,用手腕的力量搖,不要用大臂。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兒子總是忍不住想用大臂,後來他想象腋下夾著東西,才慢慢好一些。
如果孩子實在忍不住,可以直接用大臂夾點東西,迫使他只能用小臂和手腕搖繩。
👆作者供圖:原地雙邊搖繩訓練
第三步:組合動作練習
等到把分解動作熟練掌握,就可以將“搖繩”和“並腳連續跳”結合起來。
這一步的要求是,繩子碰到地面的時候,雙腳併攏同時跳起,主要鍛鍊協調性和配合度。
訓練依然包括“單邊搖繩跳躍”和“雙邊搖繩跳躍”2個方面。
👆作者供圖:單邊搖繩+跳躍訓練
雙邊搖繩跳躍訓練,要靠想象,使搖繩與跳躍處於相同頻率。注意事項仍是大臂儘量不動,用手腕和小臂搖繩,同時不要跳太高。
👆作者供圖:雙邊搖繩+跳躍訓練
關於訓練的頻率和強度:
建議是每次3組,每組30秒。
但浩浩覺得訓練太枯燥,我們並沒有嚴格按照計劃來,只是每天花幾分鐘鞏固一下動作。
不過,當浩浩真的突破120、140、150的時候,他發現這些方法確實很有用。後來他會自己主動練習,跳繩時也會有意識地把技巧融入進去。
1分鐘跳150個,對有天賦的孩子來說,可能很輕鬆就能達到,但我們真的為此付出了很多。
我相信只要兒子能堅持這麼練習,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那時我大概不用再為他的跳繩發愁了。
你家小朋友跳繩遇到過什麼難題嗎?
在留言區聊聊吧~
編輯丨

kk


題圖丨作者供圖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覆“投稿”,檢視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