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通人在教育上犯的最致命的錯誤就是:過早消耗了孩子

作者:番茄媽
來源:女兒派( ID:nverpai )
最近,“雷軍千萬年薪挖角95後AI天才少女”的話題登上熱搜,訊息一齣,網友瞬間炸鍋。
能讓大名鼎鼎的雷總,花重金親自出手挖人的姑娘,究竟是何來路?
據悉,這位“AI天才少女”羅福莉本科就讀於北師大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於北大的計算語言學。
2019年,她才研二,就在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國際會議ACL上,一次性發表了8篇論文(其中2篇為第一作者),引發業界轟動。
從北大畢業之後,她的職業生涯更是一路高歌猛進。
先是透過校招,進入阿里達摩院做人工智慧研究。
之後,她又跳槽到DeepSeek,擔任深度學習研究員,參與研發了MoE大模型DeepSeek-V2。
這個模型,一經推出就在全球爆火。
如今,羅福莉又被雷軍高調挖走,或將擔任小米AI實驗室的大模型團隊負責人,真可謂是一路開掛。
但是看過羅福莉的成長經歷後,我發現,她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優秀的。
羅福莉出生於四川宜賓的農村,家庭條件非常普通。
她從小學習雖然不錯,但絕對算不上頂尖;
高考考上了北師大,但最初因為服從調劑,進的是電子專業,大一時才排全班三十多名。
後來,因為實在不喜歡電子專業,她在大二轉到計算機專業,慢慢奮起直追。
要知道,她在進入計算機專業之前,幾乎沒怎麼碰過電腦,更別說涉足AI領域了。
看完羅福莉的故事,我感慨良多。
在當代內卷的大環境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要越早起步越好,每一步都不能出錯,甚至認為需要搶跑,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的規律和節奏。
這一代父母在教育上犯的最致命的錯誤就是:過早消耗了孩子
01
醫生陶勇在《自造》一書中,提起過這樣一件事。
他認識的一對父母,為了督促兒子好好學習,一口氣定下了十幾條家規:
“不許有自己的手機,不許結交差生,不許看小說,不能用電腦打遊戲……”
更過分的是,在孩子上了高中後,這對父母連孩子僅有的戶外活動的時間,都無情剝奪了。
結果到了高三,這個孩子就跟丟了魂一樣,每天渾渾噩噩,一提到學習就嚴重牴觸。
現實中,很多父母“學業至上”,對孩子進行高強度、功利性的“雞娃式”教育,盲目的卷孩子。
久而久之,不僅摧毀了孩子的自我價值,也提前透支了孩子的生命力與能量。
博主@林公子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他的媽媽在獲悉體育特長生可以加分進入985院校後,便做主讓他走排球特長生的道路。
從那之後,他的生活除了無盡的學習,刷題、考試,就是打排球。
那段艱苦的日子雖然漫長又難熬,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
高考的時候,雖然他分數剛過一本線,卻憑藉國家排球二級運動員證,成功進入了一所985名校。
可是上了大學後,他就一下子陷入了迷茫:
所學的專業他不感興趣,他再也不願意打排球,因為多年機械的重複訓練,讓他對排球只剩下厭倦。
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更不知為什麼而活。
所以整個大學四年,他都渾渾噩噩的,考試還經常掛科,好不容易熬到畢業,找工作又接連碰壁。
如今的他絕望不已,只能無奈感慨:我的人生毫無意義。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個曾經學習特別優秀的女生,進入名校後卻極度厭惡學習。
他坦言道:現在很多大學生,之前一直被逼著、被掐著脖子、揪著辮子學。
等到進入大學後,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也沒有了創造力。
多少父母為了孩子能考上名校,拼命卷孩子,逼著孩子瘋狂刷題、報各種班,卻在漫長的歲月中讓孩子的能量和活力消失殆盡。
最後卷出來的孩子,雖然外表光鮮,卻痛苦迷茫、內心空洞、死氣沉沉。
就像超市裡那些被打了催熟劑的水果,看著個頭不錯,但嚐起來毫無滋味。
那些被過早消耗的孩子,最後都淪為了沒有熱情的機器人,早早喪失了生命的活力。
02
我有一個朋友,在教學機構做美術老師。
她曾教過一個女孩,畫畫很有天賦,經常會把天馬行空的想象落到紙上。
女孩當時還在上小學,活潑開朗,每次來她這上課總是嘰嘰喳喳的,對畫畫也是真心熱愛,聽她講課時,眼裡都閃爍著光芒。
有一天,女孩特別沮喪地跟她說,說是父母怕她耽誤學業,上完這期課,後面就不允許她再上了。
抱著惜才的心理,她在課後對女孩父母進行了一番勸說,說孩子美術天賦很高,好好栽培,說不定會有一番作為。
沒想到,女孩父母卻反應激烈:
畫什麼畫!一天天就知道畫畫,讓她做個題,腦子就跟鏽住了一樣!
馬上就要升初中了,耽誤了孩子的學業,你負得起責嗎
她只好閉嘴,不再摻合女孩的事。
大概4、5年之後,她偶然又見到了這個女孩和她的媽媽。
當時的她剛上完數學補習班,整個人憔悴而麻木,眼裡再無當初的光彩。
再之後,就是聽同事說,這個女孩最後只上了普通的二本,泯然眾人。
多少孩子的激情、快樂、靈氣、都被消磨在高壓教育的枷鎖裡,眼裡再也住不進星光。
想起電影《抓娃娃》中,兒子馬繼業特別熱愛跑步,很想去體校成為專業的運動員。
父親馬成鋼卻想讓兒子考入名校,想方設法從中干涉,甚至欺騙孩子,只為阻止其走向運動的道路。
可是兒子卻從此一蹶不振,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陷入無盡的內耗。
要知道,每個孩子生來就是靈性十足的。
而家庭就是培育孩子成長的一片土壤。
如果這片土壤肥沃又鬆軟,任由孩子自由生長,孩子的內在就會被滋養,靈氣充沛,生命力會被煥發。
可如果土壤貧瘠,或者投入過多的養分,只會纏住孩子向上生長的腳步,透支孩子本來的潛力。
03
除了“AI少女”羅福莉,最近還有一名科技新貴引發了不少關注。
那就是宇樹科技的創始人,今年34歲的王興興。
去年12月,宇樹科技釋出了其行業級機器狗B2-W,它不僅能跳“霹靂舞”,還能從幾乎90°垂直的碎石坡滑下,並在河流裡穩步前進,連馬斯克都忍不住轉發點贊。
但王興興小時候,並不是所謂的“學霸”、“好孩子”。
他從小就比較痴迷科技,從手工類的繪畫、雕塑,到機電類的航模、電子電路、渦噴都很感興趣。
上學期間,他偏科嚴重,英語成績一直很差,中考沒有發揮好,去了一所普通的高中。
高考雖然有數理化的優勢,也只是考入了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
進入大學之後,他徹底“放飛自我”,開始研究自己喜歡的機器人,在沒有任何資源和資金的情況下,只靠著200塊的邊角料就獨自做出了一個機器人。
為了進一步做科研,王興興還選擇了考研,本來是想去浙江大學,結果又因為英語沒過線,被調劑到了上海大學。
就是在上海大學讀研期間,他獨立研發出了XDog,
而後一舉創辦了宇樹科技,如今估值80億,可謂前途無量。
王興興的父母看似無為,其實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那就是,不再執著於孩子的成績和名次,而是遵從孩子自身的特質,順從孩子的天性,支援孩子自由自在地發展。
《喜劇之王》年度總冠軍付航小時候是個不折不扣的學渣。
不僅成績倒數,還經常因為調皮搗蛋被老師批評,同學也視他為 “跳樑小醜”。
他的父母很早就意識到,孩子不是學習那塊料,但卻從未責怪於他,反而安慰他說:
“從今天起,我們家要進入快樂世界了!”
高考那年,付航只考上了大專,特別沮喪,覺得這輩子大概也就這樣了。
父親卻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才十八歲,你的人生還沒開始呢”。
父母無條件的尊重、信任和接納,保護了付航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不斷地嘗試之下,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臺,閃閃發光。
作為父母,你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才會抽枝發芽。
不要看別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花還沒有動靜就著急了、想著放棄。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04
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人問智者:“世界上那麼多孩子,為什麼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卻寥寥無幾?”
上帝說:“因為很多孩子身上的翅膀都被剪掉了。”
這翅膀就是孩子的天性和靈氣,靈氣被父母小心呵護的孩子,方能自由翱翔;而靈氣被消耗殆盡的孩子,最終只能步履蹣跚。
最好的父母絕不會以愛為囚籠,禁錮孩子的成長和天性;
而是給他創造一片無垠的曠野,耐心陪著他歷經風雨,等待鮮花盛開。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穿越風雨飄搖的時代大浪,抵達自己夢想的彼岸。
點個“在看”,一起共勉。
*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圖蟲創意。
END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