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藥店為何接連關門

在2024年前八個月,美國各地關閉了逾2,000家藥店,尤其是郊區尤為嚴重。專家表示,隨著行業調整和藥店最佳化,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藥店關門。
近年來,美國三大連鎖藥店CVS、來愛德(Rite Aid)和沃爾格林(Walgreens)在各地陸續關店。除了整個行業面臨逆風之外,也跟藥店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公司、消費者零售習慣改變以及大型連鎖藥店自身災難性擴張有關。
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喬治‧希爾(George Hill)告訴福克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以慢動作看著這場車禍發生。”
CVS在2021年宣佈計劃在三年內關閉900家門店,原因是人口變化、消費者購買模式、社群門店密度、藥房服務便捷性和未來的健康需求等。
2023年,來愛德申請破產,並迅速啟動了一項門店最佳化計劃,其中包括立即關閉154家門店。
2024年10月,沃爾格林成為最新一家宣佈將在未來三年內關閉約1,200家門店的公司。
傳統上,藥店主要透過配藥賺錢。PBM公司的持續變大和合並徹底改變了藥店的商業模式。
在美國,PBM公司是第三方管理者,為商業醫療保險計劃、僱主自辦保險計劃、聯邦醫療保險部分計劃、聯邦僱員醫療福利計劃,和州政府僱員醫療福利計劃,負責管理處方藥的保險計劃。
2023年,美國前三大PBM公司處理了近80%的處方,同時他們還將業務轉向了他們青睞的藥店(包括他們自己擁有的藥店)和郵購服務。
PBM公司的初衷是透過與藥廠談判藥品折扣,為患者和保險公司節省資金。
美國經濟自由專案(the American Economic Liberties Project)的研究員本‧喬利(Ben Jolley)在報告中介紹說,現在“PBM掌控著整個行業,無論是沃爾格林還是獨立藥店”。比如:CVS擁有美國最大的PBM Caremark,而沃爾格林與美國第三大PBM公司Express Scripts合作。
該機構的資深編輯海萊恩‧奧倫(Helaine Olen)在MSNBC上撰文表示,企業合併減輕了大型連鎖藥店的衝擊,但藥品價格上漲(通常由PBM推動)已促使客戶轉向低成本的郵購服務。與此同時,PBM將報銷率壓縮到許多獨立藥店經常在虧本的情況下配藥,聯邦貿易委員會也知道這一點。
沃爾格林告訴福克斯商業頻道,零售藥店業務是其未來業務戰略的核心,但監管和報銷壓力增加正在影響他們支付房租、員工工資和供應需求相關的成本的能力。
該公司表示,將竭盡全力提高門店業績,但當門店關閉時,它將“與社群利益相關者合作,儘量減少對客戶的干擾”,並將其大部分團隊成員重新部署到其它地點。
來愛德現已擺脫破產程式。該公司表示,第11章申請是重組的一部分,旨在“大幅減少公司的債務,提高財務靈活性,並使其能夠執行關鍵舉措”。該公司表示,程式將涉及持續的門店佈局最佳化。
CVS回覆福克斯商業頻道說,他們“一直在戰略性地關閉門店——正如三年前宣佈的那樣——而不是為了應對行業壓力”,雖然關閉了900家門店,但同時也開了100家新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