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愛好收集屍體,並隨身攜帶

圖片來源:原論文
《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
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
撰文 | 二七
審校 | 冬鳶
想象這樣一個故事:你本是一名無情的殺手,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家裡多出了一隻由受害者殘骸組成的生物,仔細觀察,受害者的殘骸之間還夾著你換下來的衣服——這樣驚悚的場景,就是夏威夷歐胡島上一些蜘蛛的日常經歷。
20多年前,昆蟲學家丹尼爾·魯比諾夫(Daniel Rubinoff)和同事在歐胡島的Waianae山中,偶然發現了一張樹洞裡的蜘蛛網,網上就有這樣一座移動的“屍山”。大量半透明的昆蟲外骨骼被堆在一個管狀結構上。隨後從管子的一端,探出了一個黃褐色的小腦袋——這是一隻淡黃色的毛毛蟲。更準確地說,是一隻蛾類的幼蟲。
起初,魯比諾夫只把這個發現當成一次巧合,認為這只是特別個體的異常行為,但在隨後的22年間,他們陸續發現了62只這樣的毛毛蟲。用蜘蛛獵物的殘骸,以及蜘蛛自己蛻下的殼作掩護,這些毛毛蟲潛伏在蛛網上,以蜘蛛的獵物為食。最近,魯比諾夫和同事在《科學》(Science)上描述了這種詭異的蛾類幼蟲。
畫面左側是這種蛾類幼蟲,右側則是被迫獲得一隻房客的蜘蛛(圖片來源:Rubinoff lab
鱗翅目獨角獸
在接受美國夏威夷KHON2新聞網的採訪時,魯比諾夫將這種毛毛蟲稱作鱗翅目中的獨角獸——因為它幾乎是一種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動物。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20萬種已知的鱗翅目,其中99.9%的物種都以植物為食。而這種毛毛蟲就屬於另外那0.1%
這種蛾類會在蛛網的角落產卵,這也意味著從一出生開始,這些毛毛蟲就已經在蛛網上了。它們從小穿行於雜亂的蛛網間,捕食沿途遇到的任何虛弱或剛剛死亡的昆蟲,當然也包括蜘蛛吃剩下的殘骸。在必要時,它們也會撕開蛛網,“截胡”蜘蛛的獵物。
研究者將它們帶回了實驗室,在人工環境中,這些毛毛蟲會攻擊並食用任何行動緩慢或無法移動的昆蟲,甚至連自己的同類也不放過。“這通常導致野外每個蛛網中僅能容納一隻毛毛蟲生活,” 魯比諾夫在接受《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採訪時說道,“因為體型較大的個體會迅速把較小的個體變成一頓美味大餐。”
影片來源:Rubinoff lab
但它們只會吃掉昆蟲的軟組織,當毛毛蟲飽餐一頓後,昆蟲剩下的外骨骼就會被當做“建築材料”。毛毛蟲會用自己分泌的絲線,將昆蟲的殘骸固定在身上。
顯然,這樣的保護殼並不足以抵擋蜘蛛的攻擊,在蜘蛛面前,小小的毛毛蟲依然沒有一戰之力。因此,研究者推測這種外殼主要發揮著掩蓋毛毛蟲味道和外觀的作用
正因為發揮著這樣攸關性命的作用,毛毛蟲在編織外殼時非常講究。在實驗室,研究者曾嘗試不提供節肢動物的外骨骼,並發現這些毛毛蟲會拒絕接受其他替代材料。而在選擇昆蟲外骨骼的時候,毛毛蟲似乎最關心的就是每塊外骨骼碎片的大小。它們會用顎部翻來覆去地旋轉和測量每一塊碎片,如果這塊碎片太大,它們還會主動將其切割成合適的大小,再粘在身上。
相比之下,這些毛毛蟲並不太在乎昆蟲的種類——只要是昆蟲就行。在這些毛毛蟲的外殼上,研究者識別出了至少6個科的物種。在論文展示的一張照片中,一隻毛毛蟲身上揹著螞蟻的頭、蒼蠅的翅膀和腿、象鼻蟲的頭,還有一隻小蠹的翅和腹部。而在另一張圖上,則可以辨認出蜘蛛蛻下來的殼。
圖片來源:原論文
在發現的六十多隻毛毛蟲中,魯比諾夫從來沒有看到過一隻毛毛蟲被蜘蛛捕食,甚至沒有看到過它們被蛛絲纏住。這似乎說明它們的偽裝極其成功,完美騙過了“房東”蜘蛛。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修飾後,這個外殼將完成它最後的使命——毛毛蟲會封住外殼的末端,將整個外殼變成一個繭,並在其中蛻變成飛蛾。
滅絕之前
在這篇論文中,魯比諾夫和同事還沒有給這種蛾類起名,只起了一個外號“骨骼收藏家”(bone collector)。基因組學和分子年代學測定顯示,這種物種已經有600萬年的歷史——甚至比它們所在的歐胡島還老(歐胡島大約形成於300萬年前)。這說明這些毛毛蟲可能最先出現在更古老的島嶼上,隨後才擴散到了歐胡島。
成年蛾類(圖片來源:原論文)
從二十多年前發現第一隻“骨骼收藏家”開始,魯比諾夫和團隊一直在夏威夷群島各處可能的樹洞和巖洞中尋找這類毛毛蟲的身影。但事實上,他們只在歐胡島Waianae山上15平方千米的區域內發現過它們。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整個夏威夷群島上,研究團隊甚至沒有發現過與它們親緣關係比較近的物種,研究者猜測,可能是它們的姐妹類群已經滅絕了。“夏威夷是世界的‘滅絕之都’,其特有的動植物類群正遭受災難性損失,這一現象當然也延伸到了該群島特有的無脊椎動物物種。”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在去年發表的一項關於夏威夷群島鱗翅目昆蟲多樣性的研究中,魯比諾夫和同事發現,夏威夷群島可能有高達37.9%的鱗翅目昆蟲將在50~100年後滅絕。
作為分佈範圍如此狹窄的種群,“骨骼收藏家”的種群數量並不穩定,導致其他夏威夷昆蟲減少的因素很可能也正在加速它們的滅亡。“很高興,我們在它滅絕之前發現了它。”魯比諾夫說道。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
參考連結: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rnivorous-bone-collector-caterpillars-wear-corpses-as-camouflage/
https://www.eurekalert.org/press/scipak/artic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9NLsFjExA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5月新刊

正在熱賣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