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這段時間,差友們一直都被英偉達顯示卡的訊息刷屏。最熱鬧的一條,可能要數老黃在釋出會上的那句 “5070 媲美 4090” ,但 5070 實際的遊戲表現,大家其實並不買賬。
再考慮到價格,老黃的卡最後到咱們拿到手裡,要加多少錢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最終就導致 5070 給人的感覺甚至還不如 4070 。。。
還是國外的老哥比較敢說
英偉達有這樣 “ 不思進取 ” 的表現,大家也就很好奇,對家的 AMD 會怎麼做?但可惜, AMD 去年開始的官方口徑就是,今年不打算在高階和旗艦顯示卡領域和英偉達競爭。
所以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原本對這次的新品 9070 系列,沒抱太大的期待。但沒想到測完之後,發現 9070XT 居然在效能方面對標上了 5070Ti。
而且 RX 9070 XT 國行指導價 4999 元, RTX 5070 Ti 要 6299 元。再對比一下京東上的實際到手價,雖然兩邊都不便宜,但 AMD 這邊價格整體確實更低一些。。。
我們拿到 9070XT 也有段時間了,接下來託尼就帶大夥看看,它到底是怎麼讓那句 “AMD YES”,變成現實的。
我們手裡的這塊顯示卡是藍寶石 RX 9070XT 的 “ 氮動 ” ,光聽名字,你可能不太明白它的定位,但其實就是以前藍寶石的旗艦——超白金系列。
既然是旗艦,就肯定是有點花活兒( 情緒價值 )在身上的。
吶你看,背板支援磁吸,拆裝優雅不費勁;而且廠家也知道咱們裝機都想美觀一點,所以供電介面直接設計在背板下面,方便把電源線藏起來;還有個不搶戲的 ARGB 燈帶,隱藏在格柵裡面。這一套加起來,感覺非公卡的顏值也挺抗打的。
要知道, 9070 這一代的公版卡並不會售賣,這可能是做得最簡潔低調的非公版之一了。
至於引數效能的部分,既然 AMD 說今年不做旗艦了,那我們也來看看,今年的 9070 系列對比去年 AMD 自家的旗艦顯示卡 7900GRE 以及 7900XTX 在引數上差了多少——
稍微跟各位解釋一下,表格裡第三位的 7900GRE 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見過,它有點類似於英偉達這邊的 5090D 和 4090D 一樣的存在,都是為了應對美國的出口限制,做的砍 AI 算力 “ 中國特供版 ” 。
可以看出來,雖然 AMD 嘴上說自己不做高端了,但其實 9070 系列的引數和配置還是挺高階的——相比前代的 RDNA 3, 9070XT 用上了全新的 RDNA 4 架構和臺積電 4nm 工藝。
根據官方的說法, RDNA 4 的光追效能相比 RDNA 3 直接翻倍。而且計算單元的整體效能提升約 40% ,所以 9070 系列即使在計算單元總數更少的情況下,圖形效能還與 7900 系列相當,甚至 9070 XT 的 4K 解析度遊戲性,相比 RX 7900 GRE 提升 42% 。。。。
而且 AMD 還在軟體上做了升級,今年 AMD 自家的 FSR 幀率增強技術也從 FSR3 升級到了 FSR4 ,在超分演算法上面學著老黃的 DLSS 引入了 AI 模型進行超分。
好處是畫面的鬼影大幅消失——你們注意看下面這組對比裡任務的肩膀與手臂部分, FSR4 超分之後的畫面表現要遠好於 FSR2 與 FSR3 。
但壞處則是因為引入了 AI 運算, FSR4 不再像以前的 FSR 一樣 “ 所有顯示卡都能用 ” 了——只有這次的 9070 系列顯示卡能啟用 FSR4 ,也算是有得有失了。
不過相比這些紙面上的資訊, 9070XT 的實測,更讓託尼感覺到 AMD 終於 YES 起來了。前面提到的, 9070XT 的效能跟英偉達 RTX 5070 Ti 差不多,就是託尼把兩張卡拉過來一起測,得出的結論。
左 RX 9070XT ,右 RTX 5070 Ti
先來看看,常規的顯示卡測試軟體 3DMark ,不論是在 Time Spy 的 2K 解析度,還是 Time Spy Extreme 的 4K 解析度下, 9070XT 的得分都更高,甚至 Time Spy 能領先 8% 以上。
這已經是 AMD 的傳統藝能了——同樣的產品定位下, AMD 這邊永遠能給你更強的光柵化效能。對比老黃在光柵效能這邊沒啥大的提升, 50 系顯示卡給人的感覺是在 “ 賣 DLSS 4 演算法 ” , AMD 的提升可是實打實的。
並且這次 9070 XT 在 Port Royal ( 光追效能測試 )中,提升幅度非常大,最終成績只比 NVIDIA 的 5070Ti 低了 2.2%。
要知道,以往這項測試,往往是 N 卡佔絕對優勢。
說起來也不難理解,畢竟英偉達在光線追蹤這塊,從 RTX 20 系顯示卡以來,專用的光追硬體 RT Core ( 光線追蹤核心 )迭代了三代。而 AMD 在 RDNA 3 架構,才擺脫對通用計算單元的依賴,實現光追的硬體化。
但一看效果, AMD 確實有點要翻身的意思—— 9070 XT 跑分都快追上 5070 Ti 了,讓人好奇它在遊戲中能有怎樣的表現。
我們先試了試沒有光線追蹤畫面選項的遊戲——博德之門 3,不論是在 2K 和 4K 解析度下, 9070 XT 的表現都會比 5070 Ti 更好一些,也印證了上面的跑分資料。
在賽博朋克 2077 中,也是一樣的情況:關閉幀生成和 DLSS 4 的情況下,純光柵化的對比, 9070 XT 的幀數依舊能跟 5070 Ti 有來有回。
但是因為英偉達有 DLSS 4 這麼個 “ 拼好幀 ” 黑科技,開啟 DLSS 4 之後幀數驟然從原本 2K 解析度下的 131 幀暴漲到了 405 幀;4K 解析度下也能從 56 幀提升到 234 幀。
然而 AMD 這邊的 FSR3 還不能實現 “ 連續多幀生成 ” ,開啟 FSR3 幀生成之後的結果,會比英偉達的 5070Ti 低上 80 幀左右,造成了 25% 左右的效能差距。
哎,到這裡,你是不是懷疑託尼前面說的, “9070XT 跟 5070Ti 差不多 ” 是騙人的?
先別急。。。因為託尼試了下支援光線追蹤的遊戲,發現 A 卡終於不是一邊倒地不如 N 卡了,甚至能在賽博朋克 2077 中,幀數領先 5%。
當然這裡也要解釋一下,上面這組幀率,是為了驗證顯示卡對光線追蹤的支援,關掉了 N 、 A 兩家的 “ 幀生成 ” 功能之後跑出來的。但是 N 卡畢竟有 DLSS 4 的 “ 拼好幀 ” ,開啟之後幀率表現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另外一件事兒了——你現在看到的 9070XT ,其實並不是 “ 滿血版 ” 。
具體來說,之前英偉達的 DLSS 3 以及 AMD 的 FSR3 ,都可以做到在遊戲裡面 “ 渲染一幀,插一幀 ” ,從而實現幀數翻倍。
但是現在,老黃隨著 50 系顯示卡釋出了 DLSS 4 ,透過新的 AI 幀生成模型,做到了在兩個渲染幀之間生成 3 幀,幀數暴漲的同時還順手解決了延遲和拖影問題。這就也是為啥,大家都在噴老黃的刀法,但是沒人能否認 DLSS 4 確實是個效果比較好的技術。。。
然而很可惜,咱們開頭提到的 AMD FSR4 只升級了畫面超分的相關演算法,讓鬼影和拖影變得更少了,畫面插幀方面和 FSR3 相比沒有變化,依舊只能插一幀。
但是這並不代表 AMD 就不行——因為 AMD 為了更好的幀數表現,還有一個額外的 AFMF ( 幀率增強 )的技術。AFMF 的技術實現有點兒類似玩家社群裡很火的補幀軟體 “ 小黃鴨 ” ,透過在遊戲畫面與顯示器中間再套一層插幀,實現幀數翻倍。
相當於說,今年的 9070 系列顯示卡,可以先透過在遊戲內啟用 FSR 插幀插 1 幀,再在遊戲外啟用 AFMF 的方式插 1 幀, “ 套娃插幀 ” ,實現類似於英偉達 DLSS4 的表現,最終的幀數結果大機率會追平甚至超越英偉達這邊 5070Ti 的表現。
而且以前的 AFMF 經常被人詬病,說它會導致 “ 畫面拖影與延遲 ” ,但是 AMD 這次隨著 9070 系列顯示卡同步推出了新的 AFMF 2.1 標準,號稱會大幅改善 AFMF1 以及 AFMF2 祖傳的延遲和拖影問題。
但是樂子出現了—— AMD 確實如期推出了 AFMF 2.1 ,但是目前顯示卡驅動裡的 AFMF 2.1 功能無法在 9070XT 顯示卡上啟用。。。
這就導致,我在 B 站上看到了一堆老哥在自己的 AMD 核顯、 6000 系、以及 7000 系顯示卡上開啟 AFMF 2.1 做實測,但我們只能望著自己電腦上顯示卡設定裡的空白無語。而且為了確認不是我們自己的配置問題,我們還問了幾個圈子裡知名的同行,他們也都沒在當前的顯示卡驅動裡找到開啟 AFMF 2.1 的入口。。。
只能說 AMD 不愧是號稱 “ 戰未來 ” 的養成系廠子,首發的驅動拉跨,剩下的全靠 OTA 。
最後, 9070XT 在生產力方面的表現,我們這次也測了。
結果其實跟我們之前測試專業顯示卡和遊戲顯示卡時候,得出的結論一樣:
A 卡的優勢專案,往往是設計、建模和模擬一類的,需要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專業領域。如果對這個詞兒感到陌生,那說明你不在汽車設計所工作,也不在西門子給別人做模擬。。。在這些領域, AMD 9070XT 依舊和它的光柵化表現一樣,給的效能可比老黃良心多了。
同時反過來說,如果是影視製作或者遊戲開發相關的領域,目前來看 N 卡還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所以看到現在,差友們大概能明白了, 9070XT 並不是各個方面都碾壓了 5070Ti 。這麼說吧,上一代 7900XTX 的效能表現,介於英偉達 4080 和 4090 之間。今年 9070XT 的效能,也大致介於英偉達 5070Ti 和 5080 之間。
但為什麼網上大家對 9070XT 的評價非常高呢?其實還是要落到價格上來——
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價格。好的價格贏得人心,即使 AMD 暫時沒有旗艦,但依舊讓託尼對它充滿了期待。
撰文:Levi
編輯:米羅
美編:陽光 & 萱萱
攝影:老秦
圖片、資料來源:
英偉達釋出會
Hardware Unbox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