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低了點,功耗高了點,效能和原來差不多?

昨晚,英偉達 GeForce RTX 5070 顯示卡正式解禁,各種評測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我們知道,最近英偉達 RTX 50 系顯示卡的實際表現引發了不少爭議,出現了核心單元丟失、供電等多種問題。在最新登場的主流型號 5070 上,會有一次反轉嗎?
在 1 月初 CES 2025 釋出 GeForce RTX 5070 時,黃仁勳表示,得益於 AI 技術,這款顯示卡將能夠以大約三分之一的價格,在效能上趕上此前最快消費級顯示卡 RTX 4090。RTX 4070 的國行價格是 4599 元,RTX 4090 的起售價為 12999 元。

老黃的說法當時令人印象深刻,事實真的如此嗎?外媒 Ars Technica 等多方的評測結果可以打消這個念頭了。
評測使用了 RTX 5070 Founders Edition 公版顯示卡。結果顯示,RTX 5070 並不像 4090 那樣快,除了一些無法比較的創意性表現。與 50 系列顯示卡的慣例一樣,英偉達依靠 AI 生成的插值幀來實現其聲稱的大部分效能改進。
就基礎效能、實際渲染速度而言,RTX 5070 甚至不如 4080 或 4070 Ti,僅比去年起售價 599 美元的 4070 Super 快一點,而且功耗高得離譜。
儘管如此,考慮到 RTX 5070 進行了 DLSS(深度學習超級取樣)升級,它仍是能以最低價格獲得的英偉達 4K 顯示卡,同時也非常適配 1440p 顯示器。
下圖羅列了 RTX 5070 的詳細規格以及與 5070 Ti、4070 系列的引數比較:

圖源:arstechnica
可以看到,RTX 5070 的 CUDA 核心數介於 RTX 4070 和 4070 Super 之間,而 RTX 5080 和 5070 Ti 都比上一代產品有小幅提升。為了提升效能,英偉達改進了 Blackwell 架構、增加了 GDDR 7 的記憶體頻寬(33% 增幅)並提高了 GPU 時鐘速度。
在記憶體上,RTX 5070 給到了 12GB,能夠滿足 1080p + 解析度和超高質量紋理所需要的 8GB + 要求。不過,評測發現,如果想要用 RTX 5070 達到 4k 解析度,可能會受到更多限制。
退步的方面是功耗,RTX 5070 滿載時的最大功耗達到了 250 W,比 4070 Super 高出了 30 W。在能效方面,RTX 5070 系列顯示卡仍然遠高於 3070 或 3080 等舊款顯示卡,但相較於 4070 系列優勢不大。

(左)為 5070 Founders Edition 公版,(右)為 4070 系列。
此外,RTX 5070 在滿載執行時的聲音也有點大(注:體感,不是科學測量)。對於採用較小雙風扇散熱器設計的較小尺寸或低端 5070 顯示卡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RTX 5070 執行時的溫度要比測試的其他顯示卡更高,可以看到比 5090 還高了幾度。圖源:arstechnica
評測包含了 4k 和 1440p 兩種解析度,顯然 500 美元到 600 美元價位的顯示卡更適合 1440p 高重新整理率的遊戲顯示器,並尤其適合在沒有 DLSS 或其他上取樣技術的情況下玩遊戲。
同時,如果玩的是較舊或輕度遊戲,並且不介意解析度提升,我們可以調低一些設定,在 4k 解析度下達到每秒 60 幀通常是可能的。

圖源:arstechnica
遊戲效能大 PK
RTX 5070 達到預期了嗎?
說完了外部體驗,再來說具體效能。儘管 CUDA 核心較少,但 RTX 5070 大致還是比 4070 Super 有個位數的效能提升,並且比 4070 快約 20%—— 這可能是英偉達比較喜歡的同級比較。

4k 解析度下《無主之地 3》的遊戲效能比較。
在測試的其他遊戲中,比如停用光線追蹤的「超級」模式下的「賽博朋克 2077」表現出了更大的改進 —— 效能比 4070 Super 快 24%,比 4070 快 72%。這是一個異常值。

另外,《賽博朋克 2077》在關閉 DLSS 的超速(Overdrive)模式下顯示出了異常低的數字。使用最近的驅動程式測試的所有 GeForce 卡都存在低幀率和奇怪的視覺偽影。

如果和 AMD 的顯示卡進行橫向對比,我們目前還不能將 5070 與 RX 9070 系列直接進行比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沒有光線追蹤效果的基準測試(1440p)中,5070 的表現略優於舊款 RX 7900 GRE(光線追蹤遊戲中的差距更大,因為 AMD 在這些遊戲中通常存在效能缺陷)。
AMD 表示,售價 549 美元的 RX 9070 和售價 599 美元的 9070 XT 平均應該比 RX 7900 GRE 快 21% 和 42%。這可能給 RTX 5070 帶來挑戰,但 AMD 是否已經解決了光追效能問題,以及顯示卡的能效的提升還有待觀察。

1440p《賽博朋克 2077》遊戲中,RTX 5070 略優於 RX 7900 GRE。
再和上上代的 RTX 3070(同樣是 1440p)進行對比。可以看到 5070 通常比 3070 快 40-70%,隨著時間的推移,舊款顯示卡會越來越受到 8GB RAM 的限制。5070 相比 3070 肯定是大升級,只是它並沒有比一年前的 4070 Super 好多少。

1440p 解析度下《無主之地 3》的遊戲效能比較。
為了換取 5-6% 的效能提升,RTX 5070 在滿負荷情況下的功耗比 4070 Super 高 13.5%。英偉達在 RTX 40 系列 GPU 的效率方面遠遠領先於 AMD 和 RTX 30 系列,因此一個相對低效的升級週期並不會真正破壞英偉達的領先,就是會讓我們有一種「白等了」的感覺。
客觀地說,想要提高 RTX 50 系列的基礎效能確實很困難。在預料之內的是,Blackwell GPU 晶片採用臺積電 4nm 工藝製造,與 40 系列所採用的工藝類似。但 5070 在這個指標上的表現比其他 50 系列顯示卡略差。

RTX 5070 效能小幅提升的同時帶來了功耗的較大增加。
所以,賣點在哪裡?可見的提升在哪裡?
在英偉達的設想中,能夠徹底改變顯示卡效能現狀的是 AI 渲染能力。RTX 神經網路渲染可以透過 AI 學習紋理壓縮演算法,在節省視訊記憶體佔用的情況下,還能獲得更好的電影級別紋理和光線效果;Blackwell 架構的 GPU 硬體針對神經工作負載進行了最佳化,進一步提高了 AI 效能;而 DLSS 4 從 CNN 升級成基於 Transformer 模型,不僅能提高幀率,還可同時提供清晰銳利的高質量影像。
黃仁勳在 1 月 7 號的 CES 演講中表示:「未來我們看到的遊戲畫面,每四幀實際上只渲染了一幀,其餘三幀由 AI 生成;以全高畫質或 4K 顯示四幀畫面大約有 3300 萬畫素,顯示卡實際只計算 200 萬畫素,AI 會預測其餘的 3100 萬畫素。新顯示卡會實現極高的渲染效能,AI 的計算量要少得多。」
當然,這種高效的渲染正規化除了 GPU 硬體支援外,還需要 AI 演算法一側大量的深度學習訓練。
具體到目前 RTX 50 的體驗上,當你開啟幀生成功能時,你可以感受到黃仁勳所說的「549 美元獲得 4090 效能」確實有那麼一點意思。簡而言之,DLSS Transformer 的計算量更大,但影像質量更好,而多幀生成的體驗則因為遊戲型別的不同而各異。
啟用 4x 模式的 DLSS 多幀生成(MFG)的 5070 在賽博朋克 2077 中的平均幀速率與啟用舊幀生成模式的 RTX 4090 相似(在支援 MFG 的遊戲中現在標記為 2x)。這是因為 5070 能夠為每個渲染幀生成三個 AI 插值幀(而不是一個)。

所以,RTX 5070(以及未來的 5060 系列)比其他 50 系列卡更能享受新技術的提升。啟用 MFG 後,Cyberpunk 2077 在啟用 Overdrive 預設的情況下平均每秒可達到 80 幀以上。聽起來不錯!除非你考慮到基本幀速率(啟用 DLSS 升級,但未啟用任何幀生成)是接近每秒 20 幀。在如此低的基本幀速率下,使用者輸入會感覺遲緩,並且當物體運動時,視覺偽影清晰可見。
DLSS MFG 仍有其用途,RTX 5070 可以在 1440p 下推動相當高的幀速率,並且 MFG 可以幫助玩家比未啟用 MFG 時更好地利用 240 Hz 或 360 Hz 1440p 顯示器。但它仍然是一種處於應用初期的技術,還做不到所有遊戲都適用。
總之還是未來可期。
還有國產 3A 大作《黑神話悟空》的評測。這是一個較新的遊戲,基於虛幻 5 引擎,支援全光線追蹤,英偉達也專門在 GPU 驅動上進行了最佳化。可見基礎效能與 4070 Super 幾乎持平,開 DLSS 後會有更大提升。

RTX 5070 等 GPU 現在不僅僅會用於遊戲,很多人都會使用桌上型電腦顯示卡跑 AI 模型。ML Commons 的 MLPerf Client 0.5 測試套件會根據各種輸入生成 AI 文字。共有四種不同的測試,均使用 LLaMa 2 7B 模型,基準測試測量第一個 token 輸出的時間和第一個 token 後的每秒 token 數,使用幾何平均值組合起來得到總分。
RTX 5070 在這裡擊敗了 4070 Ti,但在每秒 token 數方面次於 7900 XT。另一方面,首個 token 的延遲資料明顯是英偉達佔優。


這個價位,還有高手?

GeForce RTX 4070 和 4070 Super 是英偉達上代產品線中價效比最高的產品之一,效能與高階 30 系列顯示卡相同,能效出色,價格也比 RTX 3080 或 3090 略低。
如此看來,剛上市的 RTX 5070 很難不讓人失望。它的基礎效能僅僅比 4070 Super 快一點點,但建議零售價與普通 4070 相同。從技術上講,新架構和多幀生成等是改進,但與此同時你必須忍受滿載功耗增加 13.5%。這樣下來,相信你會對是否物有所值有自己的判斷了。
RTX 5070 感覺就像是那種「當你不是特別擔心競爭對手在做什麼時製造的產品」。到目前為止,整個 50 系列都有類似的感覺,RTX 5090 的價格高得驚人,而 5080 和 5070 Ti 的效能改進一般。但 RTX 5070 其實不能如此放任,因為該級別正是對手 AMD 要主攻的方向。
在同一時間段內,AMD 也將於 3 月 6 日正式發售 Radeon RX 9070 XT 和 RX 9070 兩款顯示卡,其起售價分別為 4999 元和 4499 元。
很快我們就會知道誰更有價效比了。
參考內容: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5/03/nvidia-geforce-rtx-5070-review-no-its-not-4090-performance-at-549/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gpus/nvidia-geforce-rtx-5070-review-founders-edition
© THE END
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