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商業銀行氣候物理風險評估系列報告的第二篇,在上一篇構建的氣候物理風險指數基礎上,本文實證研究了氣候物理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產生何種影響,主要結論如下:
氣候物理風險將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顯著上升;
影響機制上,氣候物理風險會透過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直接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升高,也會透過使企業價值和經營能力受損而間接導致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上升;
分析氣候物理風險與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的關係,結果發現:一方面,氣候物理風險將造成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另一方面,若銀行強化資本管理,提高資本充足程度,則能夠有效削弱氣候物理風險導致的不良貸款率升高,體現出銀行的資本充足性有助於增強吸收損失、抵禦風險的能力;
氣候物理風險均會顯著引起全國性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的提高;
氣候物理風險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具有區域異質性,即東南沿海地區、華北地區商業銀行更為敏感;
分行業來看,採礦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製造業行業企業的經營能力更易受到氣候物理風險的負面影響。
建議:商業銀行應增強氣候物理風險管理意識,持續提高氣候物理風險的識別、計量與評估能力,建立“區域+行業”的差異化氣候物理風險防禦機制,加快氣候風險資料庫建設,不斷提高氣候風險資訊透明度,以有效應對氣候物理風險的現實威脅。
下一步研究方向:本篇報告基於歷史資料證實了商業銀行已經受到了氣候物理風險的不利影響,然而氣候風險的特徵決定了歷史資料無法完全預測未來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因此,在後續研究中我們將進一步採用前瞻性的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工具對商業銀行氣候物理風險進行評估,並聚焦於氣候物理風險的計量研究中,如氣候物理風險強度、重點行業和地區的氣候物理風險暴露水平、氣候物理風險脆弱性的量化分析等。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