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4 月15日,淨零銀行業聯盟(NZBA)釋出《第三版氣候目標設定指南》(以下簡稱《第三版指南》),作為2021年首版指南的第三次迭代,該檔案標誌著全球銀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設定與實施框架邁向更科學、更務實的新階段。
2021年《第一版指南作》為“奠基之作”,初步構建了氣候目標設定的宏觀框架,引導銀行建立基礎氣候目標意識,但受限於資料與行業認知,操作性存在侷限。2024年《第二版指南》“深化拓展”,首次將資本市場活動納入碳排放核算範圍,明確 1.5℃升溫目標並細化時間節點,推動氣候目標向可衡量、可操作邁進。2025年《第三版指南》則在全球氣候治理緊迫性提升的背景下“革新適應”,透過調整目標原則、細化行業覆蓋、強化披露要求等舉措,形成更貼合現實的操作框架。
《第三版指南》的主要有平衡雄心(Ambition)與務實的五大突破。
一是目標設定原則的彈性化調整。升溫目標從第二版嚴格的1.5℃調整為“2℃為主、爭取1.5℃”,為傳統能源依賴度高的經濟體和銀行提供轉型緩衝空間,平衡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氣候目標。
二是目標實施與審查機制的系統化最佳化。在目標設定上,允許銀行適配區域政策與所在國家氣候承諾設定目標,且允許“目標範圍”而非單一數值。
三是行業覆蓋的精準化與量化界定。首次明確了煤炭行業納入標準,客戶若5%以上收入來自動力煤開採或煤電發電,即需納入氣候目標範圍,透過量化閾值解決前兩版行業界定模糊問題,增強對高碳行業的針對性約束。
四是情景分析與資料要求的務實化升級。強調了區域政策適配性,承認不同國家轉型路徑的差異;要求優先保障資料質量,避免因追求統一標準而犧牲可信度;對負排放技術採取保守假設,防止目標設定中的高估風險。
五是深度披露與透明度的顯著提升。新增“行動計劃披露”,要求銀行公開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及對客戶轉型計劃的評估,形成“銀行-客戶”生態共建機制。規範碳信用使用邊界,僅允許抵消“殘留排放”且需透過國際認證,採用國際公認行業分類程式碼,同時,明確資本市場活動的披露範圍,提升資訊可比性。
對銀行業而言,《第三版指南》透過全業務鏈碳排放覆蓋與風險評估,助力識別氣候轉型風險,最佳化業務結構,提升長期抗風險能力;對金融市場而言,統一標準增強市場透明度,能夠引導資金流向低碳領域,加速實體經濟低碳轉型,推動全球經濟向可持續模式演進。
儘管《第三版指南》提供了更清晰的目標設定和實施路徑,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實施層面,銀行面臨資料獲取與技術資源瓶頸,短期盈利壓力可能影響轉型積極性。對此,需建立聯盟內技術共享平臺、監管激勵政策以降低執行成本。行業協同方面,一方面,不同銀行目標設定差異可能導致可比性下降,需加強自律機制;另一方面,推動跨機構統一氣候風險評估標準和綠色金融標準,形成金融體系協同效應。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