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緊褲腰帶,不如搞點灰色收入?

今年1-7月的財政資料公佈後,2024年已經過半,我們能從這份資料中得到有關財政的哪些結論呢?
在之前一篇有關房屋養老金的文章中,鵝少已經為大家點出,當前地方祝福面臨的主要局面是:
1、 稅收收入近幾年幾乎沒有變。
2、 賣地收入大幅降低,比23年下降22%,比21年下降60%少了2.4萬億。
3、 與此同時這幾年的支出卻大幅增加,比21年已經多了1.4萬億。
一方面是佔地方收入大頭的賣地急劇萎縮,另一方面是支出的不斷攀升。地方祝福要想彌補這中間的缺口解決方式也就那幾條。
1、 照耀的轉移支付。地方對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從21年的28%增至36%。
2、 發行更多國債。今年的地方專項債額度比往年都要高。
以上兩條財源都掌握在上面的手裡,國債是上面統一發行的,這些資金都要仰人鼻息。那麼除了以上兩條法子,地方還要想點別的轍來多增加些收入。
還能從哪弄來錢呢?
1-7月全國非稅收入2.4萬億,同比增長高達12%。非稅收入就是罰款,這與我們今年以來新聞報道中有關“嚴查”、“罰款”增多的體感相同。
前一陣山東某地爆出市監局某工作人員金句:“說句難聽話,我沒本事扶持一個企業,但是..一個企業太簡單。抓住一個小問題,一放大,就要完了…”一齣手就凍結企業1千多萬元現金,屬實豪橫,也確實說明他所言非虛。
觀察某地的財政資料,在GDP增長7.6%的盛況下,稅收收入卻沒有錄得同樣增長。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上升了9%,看下分項,裡面居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稅增長都是負的!這是怎麼回事,答案不言而喻。
非稅收入儼然已經成為這些地方的支柱增長點。
哪裡是收入的大頭,哪裡就是現階段工作的重點。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放任非稅收入不受控地以這麼快的速度增長,恐怕在執行過程中也許會有矯枉過正的情況出現。
這給現階段營商環境最為寶貴的信心是很大的干擾。應當引起重視。
一個比較合理的營商環境是怎樣比較好呢?就是有底線,有上限,在中間的灰色地帶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事情要講法律,也要講人情,執法的關節就是拿捏好這個中間地帶的度。
舉個例子來說,小區樓下可能有很多流動攤販佔道經營。居民的生活方便、小販的經營、道路的暢通整潔成為了一個不可能三角,你沒法完全滿足。
這個時候執法不能完全不管,那這樣小販的佔道經營將沒有規則可言,甚至會自發形成地下秩序,分配最好的位置,居民的噪音交通問題將得不到保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這樣小販沒有了生計,居民沒有了方便,失掉了人情味。
最高明的執法就是在一定的底線之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不打擊,要保持法律的威懾,讓小販不會過界;也不能飽和式打擊,讓小販在限度以內有口飯吃。
營商環境其實就是在執法者、經營者和居民這三者之間取一個平衡。罰款罰多了,看似每條都有法可依,卻未必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這樣的理想情況說起來簡單,實則難啊、難。在現實層面一個不小心,三個球都要掉在地上。
魚塘裡的魚雖多,可不要貪杯哦。
我是財經圈少講點真話的鵝少,這期內容用心寫了很多幹貨,能不能給鵝少點個免費的“贊”,支援一下少說點真話的鵝少!謝謝各位朋友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