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響狙擊戰,市場形勢生變

作者 | 瀟湘
來源 | 瀟湘經略

北京開會,地方考察,總理李克強,最近馬不停蹄,八千里路雲和月,常掛在他嘴邊和心裡頭的,概括起來就四個字:大宗商品。
19日,在北京召集官員開會,李克強說,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遏制大宗商品價格的不合理上漲,成了他手上的一塊燙手山芋,相當棘手。

會後不到一週,總理飛去了浙江寧波,他專程到舟山港。
萬里挑一舟山港,這樣的安排,當然是有意圖的。舟山港的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居全球第一,是國內最大的鐵礦石中轉基地、原油轉運基地。
一座舟山港,就是中國大宗商品週轉的樞紐和心臟。在這裡,可以零距離聽到鐵礦石、原油和鋼材等大宗商品的運轉律動。

“用市場化辦法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儲運、交易,增強應對未來世界經濟週期性波動、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能力”。李克強總理最在意的,還是大宗商品,擔心大宗商品的價格抽風,衝擊到國內的供應鏈產業鏈,進而波及到居民收入和就業。而穩就業,可是重中之重。誰威脅到“穩就業”,誰就要被狠狠吊打。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確實如脫韁野馬一般,失控狂奔。國際油價漲逾30%、倫敦期銅漲超35%、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連續11個月上漲。油、鐵、銅、糧,幾乎所有的原料,都颳起了十二級“通脹風暴”,上游通脹,下游產家被遽增的成本壓得喘不過氣,可謂苦不堪言。
頂得住的,默默承受;頂不住的,悄悄漲價。
拿電器企業來說,由於原材料漲價,壓力山大,格力三月撐不住了,宣佈空調掛機漲價200~300元,櫃機漲價300~500元;美的空調從3月10日起,漲6~15%;海信日立4月1日起,產品價格全線上調……

大企業尚且唉聲嘆氣,財力薄弱的中小企業,更是近乎絕望。讓下游商家痛苦的是,一漲價,消費者又不買單了。本應成為空調銷售旺季的春末夏初,生意遠沒有之前火爆,甚至有的經銷商表示,電器成交量降低了10%有餘。
可見,原材料價格的異動,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經濟仍未從疫情的暴擊中,完全緩過勁來,所以,在中央看來,大宗商品價格興風作浪,給經濟執行和社會治理增加了過大的成本,那是萬萬不能忍的。
在穩定壓倒一切的背景下,炒作大宗商品,只能落得跟炒房炒幣一般,統統納入強監管的柵欄裡,加以整頓和馴服。

5月23日,發改委等聯合五個部門,約談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的大宗商品重點企業。因為,有人正在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有人在肆無忌憚地利用市場漏洞瘋狂套利,“約談”背後,多少帶有警戒的意味。
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博弈,時時刻刻,理想狀態是維持均勢,如果“有形之手”被逼急了,就會變成“金剛鐵拳”,那是極具破壞力的。
炒房者炒幣者,都已經嚐到了這“怒火鐵拳”的威力。

總理看得明白:“要幫助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對成本上升等生產經營困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站得住,就業就能穩得住,這對穩住整個經濟基本盤,都能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從北京中南海到浙江舟山港,中央已經正式打響狙擊戰,大宗商品炒作者的末日到了。

大宗商品漲價,根源在美元極度寬鬆和供需失衡

文|辛省志
責任編輯|陳愷辰
2021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文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個部門5月23日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要求重點企業要依法合規有序經營,帶頭維護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播漲價資訊,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
五部門約談大宗商品重點企業的背景,是近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造成製造業成本壓力加大,出現物價上漲的苗頭。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釋出的資料,2021年4月份,中國PPI同比上漲6.8%,儘管有2020年基數較低等因素,但PPI增速仍超出預期。而PPI上升的主要原因來自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監管部門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國際傳導因素,也存在過度投機炒作行為,擾亂正常產銷迴圈,對價格上漲產生了推波助瀾作用。監管部門的約談,或對抑制市場投機炒作,起到了一定作用。24日當天,國內商品期貨多數走低,鐵礦石期貨主力一度跌超9%,鋼材、煤炭、有色金屬等期貨價格或公司股價也都出現下跌。
不過,這一輪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更多可能來自國際市場的傳導。根據央行日前釋出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1年4月末,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價格、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期貨價格和CRB大宗商品現貨價格綜合指數分別同比上漲187%、89%和51%。央行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有三:一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出臺大規模刺激方案;二是供給端存在制約因素,需求復甦進度階段性快於供給恢復;三是全球流動性環境持續處於極度寬鬆狀態。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美國等主要國家都推出了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以應對疫情衝擊。2020年3月,美國就提出了高達2萬億美元的援助方案,包括對大中小型企業的貸款,以及向低收入民眾直接發錢等。而拜登政府上臺後,除了向低收入者提供直接現金援助外,又提出了高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和就業方案。雖然這一方案最終透過時可能會大幅縮水,但仍將是規模巨大的。這些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以及美聯儲長期維持低利率,讓市場上美元的流動性氾濫,美元不斷貶值,2021年4月,美元指數比2020年同期下降8.2%。這推動了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這是釜底不斷加入的薪,將釜與釜中的湯燒得滾燙。
另外,中國經濟的迅速復甦和增長,也增加了對商品的需求。但是在供給端,因為一些原材料產地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產能受到限制。於是出現了央行報告中所說的“需求復甦進度階段性快於供給恢復”的情況,供不應求儘管只是“階段性”的,但已足以刺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疊加金融市場的貨幣極度寬鬆,大宗商品價格於是就像坐了火箭一樣躥升。
從這些影響因素看,美國的貨幣寬鬆、經濟刺激政策短期內很難改變,如果重要原材料產地新冠防控形勢緩解,產能逐步恢復,才有可能出現商品價格下降。然而,礦山等產能的恢復和增加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此之前,國際大宗商品可能仍要在高位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商品價格不可避免會受到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儘管約談可以消除部分過度的投機炒作,帶來暫時的價格下降,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改善供需關係。5月初,財政部、國稅總局宣佈取消了部分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目的就是減少出口,增加國內供應。

監管重拳出擊!大宗商品企業不敢“頂風作案”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陳植
編   輯丨張星
為了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快,相關部門正積極行動。

5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提出要健全重點商品監測預測預警體系,加強糧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及時提出綜合調控措施建議,強化市場預期管理。
兩天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部門召開會議,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
在會議中,相關監管部門明確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資訊、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一位中西部煤炭開採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本週以來他幾乎天天向當地政府部門彙報企業煤炭庫存與銷售狀況,並加大銷售力度“緩解”煤炭價格上漲過快壓力。
“如今,任何以漲價為由擅自撕毀供貨合同的行為,一旦被當地政府部門發現都將遭遇從嚴處置。”
他告訴記者,目前當地一些涉嫌囤貨待漲的煤炭企業已收到地方政府的警告,若繼續違規操作將吊銷採礦證。
這導致當地煤炭企業紛紛加大煤炭銷售力度以快速恢復正常的煤炭產銷迴圈。
但他發現,由於此前煤炭價格漲幅較大,目前下游用煤企業的採購意願尚未恢復。究其原因,下游用煤企業無法將部分原材料漲價壓力轉嫁給自己的銷售端。
“這背後,是大宗商品的傳統交易定價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一位期貨公司分析師向記者透露,以往,大宗商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主要採取“長期合同協定價格”與“基準價+浮動價”兩種模式,一旦遭遇大宗商品價格飆漲,上游企業嫌“價格低”不願履約,下游企業不願提價承擔原材料漲價壓力,導致整個產業鏈產銷出現“脫節”。
在他看來,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一個理想的辦法是讓大宗商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均參與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從而共同化解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異動風險。
“儘管我們一直在推動企業加大大宗商品的基差交易,但不少企業一方面缺乏專業的期貨套保操作團隊,另一方面尚未構建完善的會計準則,導致企業對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這位期貨公司分析師指出。目前他們正聯合地方行業協會舉行會議,面向各行業企業加大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操作技巧的普及,儘可能協助他們緩解大宗商品價格異動衍生的經營壓力。
圖 / 圖蟲
大宗商品企業不敢“頂風作案”
一家江浙地區電纜製造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透露,此前銅價漲幅過快,正令產業鏈產銷出現奇特現象。具體而言,一邊是上游銅廠開足馬力擴張產能,另一邊則是下游電纜等用銅企業一再壓縮原材料採購力度。
“鑑於銅價較去年同期仍有逾2萬元/噸的漲幅,目前我們基本是按需生產,不敢多采購原材料備貨。”他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企業內部測算發現,近期銅價快速上漲已令企業電纜售價與原材料採購成本“倒掛”,等於每生產一噸電纜就虧一筆錢。
更糟糕的是,4月下旬以來部分銅企一天多次調高銅價,令企業已不堪重負,乾脆直接叫停了採購業務。
隨著近日相關部門舉行會議打擊大宗商品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他發現市場環境已出現明顯變化——本週以來部分銅企主動找到他們,願意降價銷售,但在一個半月前,即便企業調高價格,這些銅企也不願“出貨”以靜待銅價進一步走高。
一位西部地區大型銅企銷售總監告訴記者。此前部分銅企的確存在囤貨待漲與哄抬價格行為,比如他們以漲價為由擅自撕毀此前的長期供貨協議,要求下游用銅企業必須按照他們意願簽訂更高價格的長期供貨協議;甚至部分銅企一面限售囤貨製造“供需緊張狀況”,一面投機買漲銅期貨獲利。
“現在,沒人再敢頂風作案。”他坦言。近日他聽說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已查處了一批涉嫌哄抬價格的中小型銅企,勒令這些企業必須嚴格履行此前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條款,不得隨意漲價。
一位河北地區大型鋼材生產企業副總裁透露,這兩天不少鋼材貿易商開始集中拋售鋼材,令市場供需緊張關係驟然緩解,目前多地鋼企的鋼材出廠報價已低於5000美元/噸,基本回吐了5月以來的所有漲幅。
“尤其是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近期跌幅接近20%,表明相關政策正起到足夠強的威懾力,令投機資本與市場炒作行為迅速退潮。”他指出。這背後,是相關部門一系列嚴打鬨抬價格與囤貨居奇行為,正迅速改變市場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一個月前,鋼材市場仍在熱烈討論持續火熱的通脹交易與鋼材漲幅有多高,目前眾多鋼企與鋼材貿易商都在希望趕在鋼材價格繼續回撥前出貨“落袋為安”。
行業產銷迴圈恢復“仍有挑戰”
大宗商品上游企業積極增加供應,能否迅速令大宗商品產銷迴圈恢復到正常水準,仍面臨諸多挑戰。
上述江浙地區電纜製造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直言,儘管銅價較5月10日曆史高點下降數千元,但考慮到當前銅價較去年同期同比仍有逾2萬元/噸漲幅,目前企業內部依然無力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
“現在企業負責人天天都在與下游買家協商,能否引入浮動價共同分擔原材料漲價壓力。但下游買家多以消費端復甦緩慢為由婉拒。”他指出。現在企業只能指望銅價能否更大幅度的下跌,才能重啟原材料採購業務。
記者多方瞭解到,鑑於不少大宗商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仍有不小漲幅,不少下游企業正借鑑大宗商品企業做法,大幅提升大宗商品原材料的買入套保力度。
一家江浙地區家電製造企業套保部門總監向記者透露,原先期貨公司會根據企業業務特點與資金週轉需要,將銅鋁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套保操作分成保值與增值部分,大部分銅鋁期貨買入套保操作基於保值與風險鎖定原則進行操作,小部分則透過滾動對沖等靈活操作,博取基於銅鋁價格上漲的相關套保收益。
“如今為了更大範疇地鎖定銅鋁採購成本以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我們基本只採取保值操作,不再參與增值業務。”他告訴記者。這背後,一方面是企業預期監管部門出重拳整治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現象,可能令大宗商品出現不小的回撥,相關增值操作的投資風險反而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當前企業需快速鎖定原材料採購成本,最大限度減輕原材料漲價所帶來的業績波動不確定性。
記者多方瞭解到,儘管部分下游企業也加大大宗商品原材料買入套保與基差交易操作,但它能否有效緩解企業原材料採購成本壓力,仍是未知數。
“不少下游企業遇到的最大麻煩,是財務考核機制不夠完善——他們普遍對套期保值採取單邊考核,只看期貨套保端的盈虧,而不是結合業務端(原材料採購)綜合評估期貨套保操作能給企業減輕多少原材料採購開支。尤其在實際操作環節,一旦期貨套保操作出現浮虧,企業就容易選擇單邊對賭大宗商品漲跌,反而將自身置身於巨大的風險敞口。”前述期貨公司分析師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