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十大暴漲公司

作者丨雲潭
圖片丨圖蟲創意、東方IC、網路
來源丨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2024年,大盤先抑後揚,尤其是9月24日,一系列政策先後出臺,在多重刺激下,交易熱情徹底被點燃,行情迅速轉暖。
過去一年,主要指數均飄紅,滬指收漲12.67%,創業板指漲13.23%,科創50指數漲16.07%,北證50指小幅下跌4.14%。
回顧全年,投資者們頻頻見證歷史,單日成交額創歷史新高,成交額連續破萬億天數創歷史新高等,交易所甚至因交易量大而一度出現技術故障,創業板指創下歷史單日最大漲幅。
烈火烹油、跌宕起伏的走勢中,銀行、非銀金融、商貿零售、家電等板塊表現強勢,AI算力、機器人、GPU、低空經濟、光通訊等題材反覆活躍。
這一年,十大牛股就基本出自這些概念和板塊。
▲2024年十大牛股(前復權)
來源:同花順
TOP 10
神宇股份,英偉達“點燃”銅纜連線
作為2024年十大牛股的“守門員”,神宇股份儘管在最後兩個交易日連續暴跌,但年內累計漲幅也有250.89%。
起因是英偉達在年初推出的GB200中,採用銅纜高速連線實現互聯互通,隨著超級算力中心的不斷投建,對銅纜連線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神宇股份主營射頻同軸電纜,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生產的DAC銅連線線纜可大量用於AI伺服器內部資料的傳輸。
只是這個行業壁壘並不算高,立訊精密、裕太微、兆龍互連、華豐科技等均有佈局。神宇股份目前的市盈率高達110倍,年底兩個交易日暴跌21%,似乎預示著股價調整已經開始。
TOP 9
贏時勝,Buff加持術
2024年,“金融+AI”牛股頻出,贏時勝也是其中之一。
公司主要服務於銀行、券商、公募、私募、保險資管等,為其提供資產管理和託管業務的資訊化解決方案。
為推進金融軟體系統的自主可控,公司已深度適配華為鯤鵬、海光等國產CPU生態,使其具備信創(國產替代)屬性;
與此同時,贏時勝大力投資AI領域,藉助華為昇騰推出AI-AGENT訓練/推理一體機;並投資2000萬元成立上海懷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參股圖靈機器人,尚聞科技等,又沾上機器人概念。
多個Buff加持,贏時勝點燃了資本的熱情,9月底開始了一輪史詩級的漲幅,一舉突破2015年牛市的高點。
但贏時勝的過往並不光彩,公司基本面孱弱,大股東透過離婚、減持、股份轉讓輪番套現,上市公司淪為實控人“提款機”。
進入2024年,公司持續虧損,考慮到其基本面和股價嚴重背離,2015年牛市之後的股價雪崩,也有可能再度上演。
TOP 8
美之高,新玄學主義
一家收納置物架公司,躋身2024十大牛股之列,著實有些意外。
沒有高大上的概念,沒有花裡胡哨的業務,產品僅僅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置物架,美之高一年內卻能斬獲283.13%的漲幅,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
如果非要扯上什麼資本概念,那麼以美之高佔比接近90%的外銷收入,具備很強的“出海”屬性,同在北交所的泰鵬智慧,也因為外銷庭院帳篷而被反覆炒作。
另一個炒作邏輯是“三字”名稱概念,北交所上市的腐乳龍頭朱老六、康復裝置廠商倍益康、運動營養食品商康位元,蠶絲被品牌太湖雪等都在年內有強勢表現。
美之高躋身十大牛股之列,是A股“新玄學炒作”的延續,和主機板市場的“東方”概念、“龍字輩”概念有異曲同工之處。
TOP 7
羅博特科
“光伏+半導體”背後的小巨人
左手光伏,右手半導體,隱藏在高精產業背後的羅博特科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不僅能提供高階自動化裝備,還能供應智慧製造執行系統軟體(R2Fab),目前主要應用於光伏領域。為擴充套件第二曲線,公司正大力進軍泛半導體領域,並計劃募資收購斐控泰克,後者主營半導體自動化微組裝及精密測試裝置。
此前,公司已持有斐控泰克18.82%的股份,斐控泰克不僅和華為海思有合作,更長期向英偉達提供裝置,同時與英偉達在光模組工藝研發方面也有深入合作。在光模組市場井噴的大背景下,斐控泰克業績大幅增長。
倘若成功收購,公司實力將大幅增強。在重組預期下,其股價連續飆升,但當前其動態PE已高達260多倍,投資者需謹防重組失敗的風險。
TOP 6
宗申動力,從摩托車到飛行器
歷經九年調整,宗申動力再次創出歷史新高,在2024年上漲290.28%。
過去三年時間,宗申動力經營業績持續下滑,2023年的淨利潤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市場也僅願意給出15倍左右的估值。但和萬豐奧威一樣,宗申動力的爆發跟低空經濟概念有關。
其子公司宗申航發為通航飛機和無人飛行器提供動力系統,2024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710萬元。
目前,重慶已被確定為eVTOL六個試點城市之一,重慶企業賽力斯、宗申已組建團隊,開展eVTOL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
在遊資、散戶和機構的助力下,股價年內最大漲幅超450%。2024年初,宗申動力股東數僅6萬戶左右,三季度激增到12.54萬戶,在股價調整不充分的背景下,中小股民承受著巨大風險。
TOP 5
艾融軟體,妖股暴走
“北交所金融科技第一股”艾融軟體,在2024年徹底爆發。
公司股價自9月底開始暴走,到10月中旬,飆升近10倍,最高拉昇至106元/股,但此後又開始持續回撥,到年底股價已經腰斬。
跟匯金科技類似,艾融軟體是一家金融IT解決方案供應商,本身具有“金融科技+華為+量子加密+AI”多重概念,公司目前已融入華為鯤鵬、鴻蒙和尤拉生態,是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並聲稱融合大模型為客戶進行營銷賦能,其量子加密通訊已進入試點階段,併入選人民銀行及七家商業銀行。
能獲得央行及眾多大型銀行的認可,並深度融合華為系統,證明艾融軟體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
只是公司目前體量還較小,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僅有0.43億元,儘管在年末經歷一波大幅回撥,市盈率(TTM)仍高達快190倍,未來繼續下殺的風險不小。
TOP 4
萬豐奧威,掘金低空經濟
從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到年底發改委新設“低空司”,2024年堪稱低空經濟元年。
作為題材龍頭,萬豐奧威備受資金關注,一年內最高區間漲幅超4.4倍,總市值超過400億元,年度漲幅也有295.62%。
公司目前形成汽車金屬部件輕量化和通用飛機制造的雙引擎格局,尤其是透過收購鑽石飛機切入通航領域,已成為全球前三的活塞式固定翼飛機制造商,旗下鑽石eDA40純電動飛機已成功首飛。
2024年前三季度,其通航飛機制造業務收入達到19.87億元,同比增長7.49%,收入佔比達到17%。而且,飛機制造的毛利率遠高於汽車零部件,2024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81億元,同比提升26.23%。
在低空經濟爆發的前夜,憑藉在全球佈局的3個製造基地(中國、奧地利、加拿大),技術及品牌積澱,萬豐奧威已佔據先機。
TOP 3
匯金科技,炒作的魔術秀
一家軟體行業的績差股,沾上AI概念,能飛多高?匯金科技給出了炸裂的答案——年度飆漲367.15%。
該公司主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資訊安全軟體系統,藉助AIGC的風口,公司成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
其為資本市場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概念,包括人工智慧、國產軟體、信創、金融科技、邊緣計算等等。
與此同時,匯金科技正在與淄博國資進行股權轉讓,若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淄博國投。國產金融科技加大模型加國企改革概念,為遊資炒作提供了絕佳的場所,匯金科技龍虎榜中,頻繁出現被稱為東方財富“拉薩天團”等遊資的身影。
但其實,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每況日下,近三年營收不過1億元出頭,營收已經連續三年下滑,淨利潤連續六年下跌,2023年淨利潤不過523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400多萬。
在資本的爆炒下,匯金科技上演了一齣“麻雀變鳳凰”的神蹟。
TOP 2
正丹股份,潑天富貴
化工行業向來妖股頻出,這次輪到正丹股份。
公司主要產品為TMA(偏苯三酸酐),是一種應用於增塑劑、粉末塗料、高溫固化劑等行業的中間體,其用量很少,但卻是一些特種精細化學品的必需品。
天花板低、小眾、生產難度不高但又剛需,且產品屬於危險化學品,生產擴產必需獲得批准,因此擴張緩慢,所以這是一個壁壘不高的小生意。
TMA行業格局穩固,正丹股份是全球老大,獨自瓜分三成份額,英力士、百川股份、Polynt義大利、泰達新材和Polynt常州分別佔據25%、20%、11%、7%和7%的市場份額。
而佔據全球30%產能的正丹股份2023年的營收才15個億,但到2024年,行業老二英力士突然宣佈永久停產,直接少了25%的供給,短期供不應求,TMA的價格從1.5萬元/噸暴漲至5萬-7萬/噸,出口歐美價格能到14萬/噸。
正丹股份迎來潑天富貴,2024年前三季度大賺8.25億元,同比勁增2949.37%,股價從2月份的最低點到6月最高點,短短4個月暴漲12倍,全年漲幅也有375.86%。
但隨著行業進入擴產週期,且生產難度並不大,供需關係逐步緩和後,正丹股份短期撞來的大運,也會慢慢消散。
TOP 1
寒武紀,AI大風起
一度大漲超4倍,區間振幅超5倍,全年收漲387.55%,漲幅遠超英偉達、臺積電,寒武紀可謂2024年全球最風光的晶片股。
在OpenAI釋出ChatGPT後,大洋彼岸的中國也開始向通用AI發起衝鋒。但由於英偉達、AMD等高階晶片被限制,國產AI晶片企業被資本高度重視。
今年以來,國家大力推動人工智慧領域實現高度自主可控,華為、寒武紀、海光資訊等一批國產晶片企業脫穎而出。
寒武紀是國內少數具有先進積體電路工藝(7nm)設計經驗的企業,迎著AI颶風口,疊加國產替代,成為資本熱炒的物件。截至2024年末,其股價僅次於貴州茅臺,是全A股第二高價股。總市值高達2747億元,是科創板第三大市值公司。
但相比英偉達、博通、臺積電超強的賺錢能力,寒武紀目前依舊深陷虧損。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7.24億元,扣非後虧損8.62億元。2019年以來的近6年時間,累計虧掉52.68億元,期間研發投入高達57.47億元。
超高的研發費用吞噬了利潤,但當前市場預期已經打的很滿,接下來寒武紀必須要考慮,如何早點變現。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