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1日訊息,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在2024年第1期《求是》雜誌撰文表示,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深刻理解、全面認識,既增強憂患意識、直面問題和挑戰,更要增強信心和底氣、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
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
文章表示,我們所面臨的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我國發展仍然具備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政治保障堅強有力、制度優勢日益彰顯、物質基礎更為堅實、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調控政策空間較大。
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有底氣,不斷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向優、增長動能持續增強、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文章提出,要有力有效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加強經濟分析和政策研究,鞏固和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推動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價格、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對重大戰略規劃、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評估和督導,充分發揮應有效能。做好經濟形勢和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回應市場關注和社會熱點,講好中國經濟發展故事。
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擺到更加突出位置
文章表示,發揮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導向作用,切實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有效落地。
結合中期評估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研究提出“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編制實施好年度計劃,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年度重點工作。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託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
推動消費持續擴大
文章提出,要用好各類資金加強專案建設,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
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府投資,支援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區域協調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安全能力建設等領域,按照“資金跟著專案走”,嚴格資金使用監管,進一步提高投資精準性有效性。
文章表示,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專案推送機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專案和補短板專案建設。強化專案謀劃儲備,分級分領域持續儲備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高質量專案。加強專案用地、用海、環評等要素保障,推動重點專案儘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推動消費持續擴大,促進綠色、智慧消費,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更多消費新業態新熱點,增加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領域服務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
從制度和法律上
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
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方面,文章提出,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
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抓好招商引資領域突出問題整治。
文章指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專案,提升中歐班列發展水平。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落實好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持續推進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發展工程,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來源:中國證券報
更多灣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