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經濟成績單全部出爐!深圳拿下增長冠軍!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2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

北上廣深2023年的成績單全部出來了:

北京: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4.4萬億元,增長5.2%。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5%左右。
上海: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增長5%。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5%左右。
廣州: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3.04萬億元,增長4.6%。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不低於5%。
深圳: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6萬億元,增長6.0%。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5.5%。
深圳拿下了增長冠軍,增長6.0%。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2023年深圳經濟執行情況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4606.40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4.71億元,同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015.32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1566.38億元,同比增長5.6%。
一、工業生產平穩增長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1—11月加快0.7個百分點。從行業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4%、5.6%、19.2%。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7.3%,金屬製品業增加值增長23.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7%。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04.2%、36.0%。
二、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202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0%。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3.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7%。其中,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43.0%。分領域看,製造業投資拉動作用顯著,增長53.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6%。高技術產業投資活躍,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64.0%,其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投資增長70.6%。社會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29.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投資增長27.1%。
三、市場銷售較快恢復
202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實現破萬億,達10486.19億元,同比增長7.8%。分消費型別看,商品零售增長7.0%;餐飲收入增長15.2%。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良好,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3.3%。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9.4%、13.6%。網上零售持續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透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26.1%。
四、進出口增長態勢向好
202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8710.70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24552.08億元,增長12.5%;進口14158.62億元,下降4.0%。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4.4%,佔進出口總額的53.6%,比重較上年增加4.0個百分點。
五、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保持較快增長
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33350.52億元,同比增長8.1%。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92140.89億元,同比增長8.3%。
六、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漲
1—12月,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8%。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1.9%,衣著價格上漲3.9%,居住價格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1%,交通通訊價格下降2.7%,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9%,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3%,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0%。
總的來看,2023年我市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深圳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深圳最大程度貢獻。
附註:
(1)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相關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2017年10月1日起,執行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部分企業歸屬口徑有所變化,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範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專案投資及所有房地產開發專案投資。
(5)進出口資料來源於深圳海關;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貸款餘額資料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
(6)居民消費價格資料來源於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
(7)部分資料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深圳:2024年GDP增速目標5.5%,今年準備這麼幹!

1月30日,深圳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市長覃偉中作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3.46萬億元,增長6.0%。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並對重點要抓的十個方面工作作了部署。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確定全年總體發展目標,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年具體“怎麼幹”劃了重點。報告強調提升科技創新“硬核力”、產業體系“競爭力”,增加全球市場“含深度”、城市發展“集約度”,實現更高質量、更高能級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
  • 2023年工作回顧
固定資產投資近萬億元、增長11.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43.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萬億元、增長7.8%。
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12.5%,總量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2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
實際利用外資626.2億元,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倍。
全社會研發投入1880.5億元、增長11.8%,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5.81%。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8%,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到41.9%。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15家,總量2.47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42家,居全國城市第二。
全社會研發投入1880.5億元、增長11.8%,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5.81%。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深圳企業境內IPO募資總額282.6億元、居全國第二。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累計40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前海累計8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
九大類民生支出3310億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實事。
  •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外貿進出口穩規模、穩份額、穩增長,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
重點做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深化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二)牢牢扭住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全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五)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六)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
(七)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深圳樣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八)持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積極打造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視窗
(九)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標杆
(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GDP增速6%的含金量
2023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3.46萬億元、增長6%,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2021年,深圳經濟總量首次邁過3萬億大關、達到3.07萬億元,之後連續三年站穩3萬億新臺階並持續穩中有進。
近期全國各主要城市先後公佈了2023年經濟總量資料,上海地區生產總值47218.6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76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深圳位居上海、北京之後,其後是廣州和重慶、今年雙雙超過3萬億元。再放到全球來看,近年深圳已經躋身全球城市經濟總量前十。
2023年經濟增速實現了年初確定的目標,這充分展示了深圳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經濟大市挑大樑”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也為深圳今年更好發展乃至加快落實“十四五”各專案標奠定了基礎。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目標4萬億的關鍵一年,關鍵之年更應有特別之為。今年深圳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5%,看似比往年低,但是隨著經濟總量基數的增加,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產生的經濟增量也是更大的,5.5%的增速需要深圳付出更大的努力。
對於這一目標也要充滿信心,“十四五”期間,深圳GDP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也高於其他一線城市。近年來,深圳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領域建設了一批重大專案,也在改革、開放、創新等方面的謀劃了一系列新舉措,接下來也將陸續發揮更大作用、帶來更多新的增長點。
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部署了十個方面的工作,關鍵之年特別之為就是提升“兩力兩度”,這也是深圳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舉措
具體有哪些舉措值得關注?
1、戰新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加快完成“十四五”目標
今年深圳提出了更高目標,戰新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增長7.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也是深圳“十四五”規劃目標。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圳將實施戰新產業叢集能級提升工程等11項重點工程。深圳將完善提升“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體系,制定出臺規劃政策2.0版本。具體到產業而言,推動網路與通訊、智慧終端、超高畫質影片顯示等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搶抓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低空和空天經濟等產業新風口,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提升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具身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新增長點。
以科技創新“硬核力”,提升現代產業“競爭力”,增加全球市場“含深度”。深圳提出要開展“深圳製造”品牌提升行動,著眼全球佈局產業鏈供應鏈,支援企業抱團出海、借船出海,讓更多“深圳創造”享譽全球。
2、固定資產投資超萬億,加快建設“四個先鋒城市”
2024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長10.0%。梳理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看出深圳今年的投資重點。其中工業投資計劃增長15%以上,新開工建設2個百億元級重大先進製造業專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00億元、新型基礎設施投資1400億元;加快大空港會展城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還有一個投資重點值得關注,深圳將加大優質資源向原特區外和東部地區傾斜力度,規劃建設光明中心、龍華梅林關、龍崗東部中心區、坪山中心區、大鵬環龍岐灣等重點區域開發,促進全市域均衡一體化發展。
交通、水利、電力、燃氣等基礎設施是建設的重點。圍繞樞紐城市、韌性城市建設目標,今年深圳將加快建設機場三跑道、機場東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建設西麗高鐵樞紐、深汕樞紐等專案,推動15號線等15條地鐵專案建設,新開工19號線等5條地鐵線。在媽灣跨海通道、春風隧道、沿江高速二期、濱海大道深超總基地段等道路建成通車的同時,加快推進機荷高速改擴建等專案,開工建設羅沙路改擴建、沙河東路北延等專案。
深圳還提出了“四個先鋒城市”的建設計劃,將最新的科技和產業成果應用到城市發展中,加快建設極速寬頻先鋒城市、加快建人工智慧先鋒城市、加快建設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消費新動力,打造世界級旅遊和休閒度假目的地
從全國來看,目前躋身萬億消費俱樂部的城市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和深圳,未來深圳在促消費上有哪些新舉措?
今年深圳提出,要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大宗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慧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增長點。
在提升消費環境方面,提出要高水平建設福田中心區等世界級商圈,加快規劃建設東部地區大型商業綜合體,提升東門、華強北等步行街業態發展能級,打造一批夜間經濟示範區。報告還提出要用好“歐亞六國免籤”、“中新互免”、144小時過境免籤等政策,新增境外旅客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商店50家。
善於“搞錢”的城市其實很好玩。充分發揮山海連城、科技時尚、改革開放的獨特優勢,深圳將著力推動文化、體育、旅遊消費大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旅遊和休閒度假目的地城市。高品質建設東部國際旅遊度假區、環深濱海黃金旅遊帶,推出更多都市旅遊精品線路和IP專案,構建“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旅遊產業體系
4、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做大做強五大交易平臺
改革方面,推動出臺並落實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深化營商環境、要素市場配置、科創金融、綠色金融、國有企業和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搶抓產業新風口,深圳提出要爭創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在空域管理、飛行規則標準和適航審定等方面先行先試。
開放方面,著眼全球佈局產業鏈供應鏈,拓展東盟、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持續擴大深圳優勢工業品、時尚消費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拓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以及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持續做大五大交易平臺,在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實現更好的發展。
繼續加強與港澳更緊密合作,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聚焦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打造融資租賃、供應鏈、國際諮詢、財稅服務等“6+6”集聚區,引進全球頭部服務商50家。河套聚焦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推動稅收優惠等便利創新要素流動的政策落地,支援深港高校聯合成立研究生院,建成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沙頭角瞄準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加快改造升級。
5、建設宜居城市,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增強吸引力
城市是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在不到兩千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裡生活著近兩千萬人口、創造3.46萬億財富,未來深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提高城市發展“集約度”,建設更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空間,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吸引力。
打造樂享生活的宜居城市,深圳提出了幾個新的目標,爭創國際溼地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植物園,加快完善“一脊一帶二十廊”城市生態脈絡,貫通15個生態廊道;建成前海雙界河、桂灣河景觀橋,貫通西灣至前灣濱海騎行道;新建改造公園30個,推進尖崗山公園等寶安“八園連通”和東湖公園等羅湖“八園連通”。
聚焦“民生七優”,深圳今年將繼續做好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
今年將推動深圳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等建成招生,推動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獲批升本;加快基礎教育百萬學位建設計劃,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130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7萬個。
打造更高水平健康深圳,建成市大鵬醫院等專案,新增床位8000張;新增社康機構35家以上、全科醫生500名以上;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
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0萬套(間)、供應分配6.5萬套(間)。積極穩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實施60個城中村分類改造專案,完成100個老舊小區改造。
做好“一老一小”服務,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新增長者服務中心(站)23家,發展銀髮經濟;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新增託位2.2萬個。深圳將加快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讓城市永遠朝氣蓬勃、永葆活力無限。
作為市民、企業辦事最方便高效的城市,深圳還將繼續最佳化政府服務,健全民意速辦工作機制,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推動更多事項“一次辦”“整合辦”“免申辦”“不見面辦”,為企業和市民辦實事、解難題、優服務。
來源:深圳統計、深政觀察、城市財經等

更多灣區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