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
新年展望論壇 陶寧女士主題分享

過去兩年大概最熱門的詞就是“人工智慧”,而且這個詞遠遠超過了我們作為行業內行人的範圍,幾乎每一次聚會,每一次會議都少不了談論人工智慧。甚至我所瞭解的許多有關人工智慧的資訊,都是由行業之外的朋友們分享而來的。由此可見,“人工智慧”這一概念已然真正達成了廣泛共識。人工智慧是當今時代以及未來大約十年甚至數十年間,不可避免且不可忽視的,會對我們的個人生活、商業活動乃至全球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一項重要技術。
我今天分享的是在過去兩年之中,大家對於AI的某一些看法,給大家做一個討論。
“大模型”是基於海量資料學習生成的
高階智慧體
實際上,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計算機誕生之初,約70年前,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師們就有一個夢想,即賦予機器人類般的智慧。早2015-2016年,我們稱之為人工智慧1.0。那人工智慧1.0與如今的人工智慧2.0有什麼區別呢?人工智慧1.0的特點是其垂直性,即只能作為“專才”使用,若僅讓其進行視覺識別,則只能學會看;若僅讓其進行文字閱讀,則只能學會讀,無法實現跨領域學習,因此被稱為“人工智慧小模型”,不僅成本高,開發速度也較慢。進入人工智慧2.0時代變為“大模型”,並引發人們的極大興奮,是因為其終於具備了跨學科學習的能力,從而轉變為“通才”。這正是當下人工智慧令人振奮的關鍵所在,其學習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工智慧已從最初的小學生水平,逐步成長為中學生、高中生,如今我們認為OpenAI最新發布的版本,其智慧水平至少相當於博士。這是人工智慧2.0和1.0的區別。

此外,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人們的態度存在較大差異。最為樂觀的觀點認為,2025年即今年,人工智慧便能實現通識,其智商將超越人類,能夠全面碾壓人類並實現通用。當然,相對悲觀的看法則認為,大概在5年至10年之內,人工智慧會碾壓所有人。因此,人們對此產生了不同的反應,有人開始擔憂,而有人則感到興奮。興奮的人認為,未來人工智慧能夠幫助人類完成諸多事務,例如女性表示無需再開車、回家做飯;男性則認為可以找一個機器人女伴。當然大家也有很多擔心,比如說工作還有沒有,當時1.0的時候很多人說我們失去的是藍領的工作,這次2.0衝擊的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的工作,記者、金融人才、銷售人才,甚至老師、教授這樣的人才,可能工作都會失去,所以說有樂觀的一面,也有悲觀的一面。
由於我本身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經常有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問我:“你們大力開發人工智慧,難道就不曾有過擔憂嗎?如果將來連你們的工作都保不住了,那我們怎麼辦呢?”對此,我的想法是,假使有一天我們真的因人工智慧而失去工作,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我們難道生來就是為了工作嗎?我們工作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嗎?如果將來機器人都能代我們完成工作,那我們豈不是就可以盡情享受生活,曬曬太陽、寫寫書、畫畫、談戀愛,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
當然,從當前發展到那一步,我們或許還需經歷不少年頭,在此過程中,我們或許還需經歷一些痛苦之事。例如,失去工作後,誰來為我們發放薪酬?難道是機器人嗎?政府會負責我們嗎?此外,還可能存在一些失誤,對人造成傷害,包括精神層面的。因此,這一過程必定充滿艱辛,絕非一步就能邁入理想生活,這需要業界人士與行業外人士共同努力。
大模型驅動的AI 2.0 時代
將創造全球最大的生產力革命
人們之所以看好人工智慧,如果從商業角度來講,在過去200年乃至300年,即工業革命之後,每一次真正的社會變革與生產力變革皆源自技術。若追溯至一萬年前,實際上在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的生產力與生產效率並沒有顯著變化。以畝產為例,我曾經讀到一篇文章提到,我們的畝產糧食長期維持在300至400斤,持續數千年,直至工業革命乃至今日現代化的到來,畝產才突破千斤,甚至過萬斤。因此,對於當代人而言,變化與進步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技術確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僅從過去40至50年來看,真正改變我們人類生活的,除了電之外,大概就是計算機。我們從PC時代步入移動時代,又邁向今日的人工智慧時代。不論我們是否承認,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計算機在教育、知識、資訊、消費等方面給予我們的便利,使生活變得更加愉悅。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這是我的觀點。
當我們認為去年是“人工智慧大模型年”,我們認為2025年是人工智慧應用的元年,人們開始廣泛使用計算機及人工智慧。然而,人工智慧的“Killing app”,即殺手級應用將從何而來呢?我認為一方面是我們將現有應用藉助AI進行重寫,但更大的期待或許在於那些我們此前未曾想象到的應用將脫穎而出,正如手機在問世之初,我們未曾料到如今的手機能有如此多的功能。此類人才與發明的湧現,有賴於我們的企業家。如今,企業家若涉足人工智慧領域,需關注的兩件重要事項如下:其一,大模型在過去兩年間技術發展迅猛,猶如從“小學生”變成“博士生”;其二,其成本日益降低,因此我們可從娛樂用途著手,逐步拓展至真正的生產力領域,邁向工業級應用,進而真正變革我們的工業。

如今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只需向其提出一個要求,它便能自行處理影片元素、進行剪輯,最終生成一部真實的影片。例如,商家若要銷售商品,以往需要拍攝大量照片並自行剪輯,而如今藉助人工智慧,只需幾分鐘便能生成眾多影片切片,用於例如推廣所售的日用品等商品。
因此,人工智慧的應用已不僅限於個人娛樂,還開始滲透至商業領域,其中虛擬世界的應用相對容易實現,而物理世界的應用則更具挑戰性。當然,這與成本的降低密切相關,企業若想呼叫這些大模型,必須能夠承擔得起相關費用。在過去18個月裡,大模型的價格呈飛速下降之勢,甚至遠超摩爾定律這一在IT行業已實行50年的定律。
如今,零一萬物亦躋身AI六小龍之列,李開復創立的零一萬物於一年半前便投身創業浪潮,創新工場則兼具創業、孵化與投資,齊頭並進。李開復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之一,是全球最早從事語音人工智慧研究的專家。因此,我們得以見證推理模型價格的持續走低,中國更是低價地區之一,這對於我國發展大模型及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真正的殺手級應用需依賴像喬布斯這樣極具創新精神的人物,他們能夠徹底打破我們現有的想象力,將各種元素巧妙融合。這便需要企業家以及優秀的產業經理來為我們描繪出這一藍圖,我們滿懷期待,在未來5至6年間,人工智慧或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此我們今年認為2025年是超級應用的元年,它將重塑所有應用,並真正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應用體驗。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內,變化必將超出在座各位,包括我們這些業內人的想象。
AI 2.0 將顛覆現有的
企業組織結構和規模
除了在ToC領域人工智慧的應用已為大眾所熟知外,ToB領域同樣至關重要。眾多應用若要真正實現生產力的提升,還需達到工業級水平。對於ToB使用者而言,我們不應僅僅被動等待應用的變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一把手,作為企業的掌舵人你們的企業應如何運用人工智慧?你們是否已下定決心改變組織架構,讓所有部門都開始使用人工智慧?你們是否已做好準備?這同樣極為關鍵,否則若在未來三五年內無所作為,你們的企業或許會被同行,甚至是行業外的黑馬所淘汰。

因此,對於我們企業家而言,必須意識到當下亟需開展人工智慧應用,這不僅涉及基礎架構,包括還需考慮財務狀況,並真正對業務有所幫助,帶來收入。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你們必須擁抱變革,可改進之處實在太多,你們的企業安全、基礎架構、內容、應用工具等,都需重新規劃與設計。

因此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的突破已接近臨界點,它已走出學術象牙塔,開始與人類攜手,貢獻創造力、理想與熱情,人工智慧將極大地提升人類的生產力,助力我們挖掘無限潛能。
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
陶寧女士 Ms Tao, Ning Tina
創新工場總裁/合夥人

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課程資料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