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本文字數:2332,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李秀中
繼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人工智慧+”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人工智慧又成為兩會熱詞。面對席捲而來的產業變革浪潮,地方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產業,今年更是加碼投入搶佔新賽道。

成都再造千億產業
3月6日,在成都市錦江經濟開發區重點專案簽約儀式上,中科腦健康與智慧醫療研究院等10個重點專案集中籤約,涵蓋腦機介面、人形機器人、開源鴻蒙、低空經濟等多個領域,既有補鏈延鏈強鏈的骨幹專案,也有智慧製造的高新技術專案。
成都錦江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志超向第一財經表示,成都錦江經開區將依託全市產業佈局發展人工智慧,圍繞人工智慧整個研發、生產、應用場景在全區綜合佈局,還和深圳合作聯合建設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利用深圳在科研和智慧製造上的優勢。
位於錦江經開區的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構築了“人工智慧+”產業叢集,該園區由深圳投資控股集團與成都市產業投資集團,以及錦江區屬平臺錦江發展集團“兩地三方”合資,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規劃用地3650畝,計劃總投資200億元。
與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相鄰,錦江經開區又開工建設智慧製造總部基地,形成研發製造的全鏈條。該基地計劃投資30億元,聚焦智慧終端、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方向,建設標準化廠房,打造聚合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產品展示和生產配套功能於一體的工業上樓樣板。
成都興錦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密向第一財經介紹,該基地初期的人工智慧產業方向主要在車路協同、巡航導航這類人工智慧的使用上,隨後將引進新興的人工智慧進入,比如智慧消防,包括機器人和無人機等領域。
此次活動釋出了15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涵蓋腦機介面、邊緣智算、智慧網聯、低空經濟、新消費5個應用領域,包括“兒童多動症康復應用場景”“腦卒中後康復場景”“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應用生態展示場景”“機器人數字文旅應用場景”“智慧網聯公交車自動駕駛場景”“樓宇智慧管理應用場景”“商圈無人機物流配送場景”“基於無人機與機器狗的低空消防場景”等。
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成都將人工智慧作為新的千億產業來打造。
2024年6月,成都市釋出了《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和《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實施細則等。明確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2023年,成都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780億元。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落實“人工智慧+”行動,高質量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創新應用先導區,力爭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

城市產業競爭加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援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慧機器人等新一代智慧終端以及智慧製造裝備。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慧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慧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將迎來產業變革的大浪潮,搶佔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高地成為各地競爭的焦點,從去年開始,各地都在佈局人工智慧,尤其是今年春節Deepseek的爆火,使得很多城市的危機感加深,城市之間的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加劇。
Deepseek的爆火讓杭州成為今年最亮眼的明星城市,也讓杭州“六小龍”名聲大噪。其實,杭州在人工智慧方面積累頗深,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援,包括產業政策、人才政策以及相應的配套措施和載體。
《杭州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杭州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頭雁城市的目標。2024年7月,杭州釋出了《支援人工智慧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銀支援產業發展。
今年年初,又釋出了《杭州市人工智慧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目標到2026年,力爭全市智慧算力叢集規模在國內同類城市中領先,形成基礎通用大模型1個以上、行業專用模型20個以上,建成人工智慧特色產業園區10個,集聚開源模型生態企業10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國算力成本窪地、模型生態最優城市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
杭州人工智慧產業崛起刺激了深圳,最近深圳連續出臺多項政策。其中,3月3日,深圳釋出了《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慧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和《深圳市具身智慧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顯示其在這輪產業浪潮中的雄心,
深圳提出,到2026年,其人工智慧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集聚不少於10家現象級人工智慧終端企業;人工智慧終端產品產量突破1.5億臺,在手機、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可穿戴裝置等領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慧終端產品。
蘇州也不甘示弱,今年2月,蘇州釋出《蘇州市支援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及《蘇州市高水平建設"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若干措施》。前者聚焦技術創新、場景應用、要素供給、產業生態四個方面,制定了14條針對性政策,單項支援最高達1億元。後者對頂尖人才給予最高1億元專案資助和最高1000萬元購房補貼。
根據官方公佈的材料,2024年,蘇州市人工智慧產業營收超2300億元,核心企業達667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2100家。《蘇州市加快推動“人工智慧+”應用高水平建設“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蘇州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要突破3000億元。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超越DeepSeek!騰訊元寶登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