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它正逐步滲透到各個行業,大學招生過程也不例外。從自動化審查申請材料到輔助招生決策,AI的加入為美國大學招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然而,隨著這一技術的普及,相關討論也隨之而來。雖然許多學校已開始利用人工智慧工具提升招生效率和準確性,但如何在技術創新和公平公正之間找到平衡,依然是一個挑戰。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在大學招生中得到應用,並看看它的未來發展方向!
大學招生中的人工智慧情況
自從ChatGPT推出以來,人工智慧(AI)在大學招生過程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招生官員對其潛在影響感到擔憂,但越來越多的招生顧問已開始將這一技術應用於他們的工作中。

去年五月,教育雜誌《Inside Higher Ed》探討了大學招生人員對人工智慧的看法。當時,大部分招生專家對在工作中使用AI持謹慎態度,認為其影響尚不明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招生顧問和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人工智慧在最佳化招生流程、提高效率和減少人工偏見方面的巨大潛力。


圖片來源:intelligent.com
根據線上教育雜誌《Intelligent》最新的調查,目前有50%的高等教育招生辦公室已在稽核過程中使用人工智慧。此外,7%的人表示將在年底前開始使用AI,80%的人計劃在2024年某個時候將其納入流程。
AI在招生中的實際應用
根據Intelligent的調查,人工智慧在招生中的應用已變得越來越普遍。當前最常見的應用場景包括成績單和推薦信的審查。
大約73%的招生專家表示人工智慧被用來審查推薦信,71%的人使用它來審查成績單,61%則表示AI被用於與申請者的溝通。透過關鍵詞搜尋和演算法篩選,人工智慧幫助招生顧問快速處理大量申請材料,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圖片來源:intelligent.com
此外,約60%的招生專家表示他們還使用人工智慧審查個人論文。50%的學校已引入聊天機器人進行初步面試,或用它來記錄和分析校友和輔導員對候選人的評價。這些應用表明,人工智慧在招生中的作用不僅限於篩選材料,還開始涉及面試和溝通等環節。
雖然許多學校仍對人工智慧持謹慎態度,但隨著更多人瞭解和使用這一技術,它在招生過程中逐步普及已不令人意外。

伊薩卡學院戰略傳播學教授、Intelligent高等教育顧問黛安·蓋耶斯基(Diane Gayeski)指出:“很多人一聽到大學招生使用人工智慧,就會擔心機器缺乏情感,可能會根據不人性化的標準決定‘接受’或‘拒絕’。事實上,雖然現在的人工智慧工具確實如此,但我們需要全面理解它們的優缺點。”
她還表示:“如調查所示,很多學校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慧,或者計劃將其用於評估申請材料,包括成績單、推薦信和論文等。事實上,許多學校早已在使用自動化工具處理大量申請。”

提高效率?打破偏見?

根據調查,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招生的學校中,87%的受訪者表示人工智慧“有時”(43%)或“總是”(44%)會決定是否錄取申請者。
同樣,對於計劃在招生中引入人工智慧的學校,74%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有點”(45%)或“非常可能”(29%)做出最終錄取決定。

圖片來源:intelligent.com
在計劃使用人工智慧的學校中,85%的受訪者表示,使用人工智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招生效率,42%的人表示是為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38%則希望藉此減少偏見。在這一組中,90%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有點”(57%)或“非常有可能”(33%)幫助減少招生過程中的偏見。
對於那些已經在招生中使用人工智慧的學校,8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提升效率,70%希望做出更明智的決策,56%則希望藉此減少招生中的偏見。90%的受訪者認為,使用人工智慧的學校在一定程度上(22%)或很可能(68%)減少了招生過程中的偏見。

人工智慧大有前景
在《美麗新世界:人工智慧將如何徹底改變教育》一書中,薩爾·可汗(可汗學院創始人)探討了人工智慧如何深刻影響學習、教學和評估。
標準化考試和成績的有效性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很多人擔心,GPA和考試分數被過度誇大,這可能影響公平性和機會。可汗在書中提到,人工智慧有潛力推動“更透明、更易接受的評估”。

他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吸引學生,並幫助他們透過工具像可汗學院,獲得“比現有評估更豐富、更準確、更公平”的反饋,這不僅能更好地表達學生的思考,也能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解釋自己的推理和觀點。
他補充道:“隨著時間推移,像溝通能力、創造力和好奇心這樣的技能,過去被認為不那麼重要的,將促使系統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艾米麗·帕切科是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招生助理主任,也是NACAC(美國大學招生諮詢委員會)人工智慧與招生小組的創始人,她同意可汗的看法。
她表示:“人工智慧能處理更廣泛的資料,不僅是成績和考試分數,還能考慮到論文、推薦信、課外活動等,這對大學招生評估至關重要。”她還補充道:“如果使用得當,人工智慧能突出與學校使命和價值觀匹配的獨特技能和潛力。”
但她也強調,“人工智慧對招生過程的影響必須經過精心設計,確保資料公正,並且它應作為輔助手段,而不是替代人類判斷。”

佐治亞理工學院招生主管Rick Clark也認同人工智慧在招生中的潛力。他認為,首先應該取消自評學業成績單(SRAR),因為它對學生來說是負擔,尤其對資源不足的學生更是障礙。而人工智慧透過資料掃描能夠更精準地識別學生的能力和技能。
很多人並不瞭解,招生團隊花了多少時間在掃描成績單、填寫欄位和重新計算GPA等瑣事上。克拉克總結道:“人工智慧節省了大量時間,讓招生團隊能更多地關注個性化的招生和為學生家庭提供支援。”
這同時令人擔憂!
然而,人工智慧在招生中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不少倫理爭議。
調查資料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對人工智慧在招生中的倫理問題表示擔憂。人們關心的是,人工智慧是否會加劇招生中的偏見?它是否會導致更加僵化、機械化的錄取標準?這些問題成為教育界熱議的焦點。

圖片來源:intelligent.com
羅伯·蘭姆(Rob Lamb),內華達州里諾市Sage Ridge School大學諮詢主任,在部落格中表達了對這一趨勢的擔憂。他指出,雖然人工智慧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招生中的使用方式仍然缺乏透明度。儘管招生部門逐漸接受人工智慧的輔助,但這一過程中出現的“遊戲化”現象卻讓他對公平性產生了疑問。
他解釋道:“富裕學生透過專門的輔導員或教育顧問,能巧妙運用AI工具,知道如何在推薦信和論文中突出關鍵詞,從而提高錄取機會。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富裕家庭與普通家庭之間的不平等競爭。”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許多教育專家的認同,他們認為人工智慧可能會加劇招生中的不公。

潛力與挑戰共存
儘管如此,也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招生過程中的公平性。
蓋耶斯基教授指出,許多大學錄取過程中的“遊戲化”已經存在多年,而人工智慧的引入,或許能夠透過消除人為的錯誤和偏見,簡化整個過程。例如,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招生官減少主觀判斷對招生決定的影響,從而讓錄取過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此外,人工智慧在提高招生效率方面也展現出巨大優勢。尤其對於大型公立學校,人工智慧在成績單的篩選和評審階段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大型學校採用人工智慧來處理大量的申請材料,這不僅節省了人力資源,還能夠確保評審過程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然而,儘管人工智慧在提升效率方面有諸多優點,人工智慧的使用並非沒有潛在風險。例如,人工智慧工具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無意間複製過去招生標準中的偏見,尤其是可能會傾向於選擇富裕家庭的白人學生!她提到之前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個案例,2020年該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專案因招生演算法的偏見而停止使用該程式。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人工智慧在大學招生中的應用充滿了潛力與挑戰。它不僅能夠提升效率、簡化招生流程,還可能幫助減少人為偏見。
然而,如何確保其公正性和透明度,仍然是招生領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招生工作中的“智慧化”必將成為一個持續發展的課題。
你對人工智慧審查你的申請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