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者禁止獻血!”紅十字會曝光驚人秘密?!新冠疫苗已摧毀我們的抵抗力,背後真相是….

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最近,一張令人震驚的圖片在網路上迅速傳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擔憂。
這張圖片聲稱美國紅十字會拒絕接受新冠疫苗接種者的獻血,理由是疫苗已經破壞了接種者的天然抗體。
這一說法無疑給許多已接種疫苗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讓那些尚未接種疫苗的人產生了更多的疑慮。
說法的起源與傳播
近期,一張圖片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廣泛流傳。
圖片中赫然寫著:"美國紅十字會宣佈,不接受接種疫苗者的鮮血,原因是新冠疫苗已經摧毀了接種者的天然抗體!"這一驚人的說法立即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隨後,更多的"內部訊息"開始在網上流傳,聲稱美國紅十字會有一份內部檔案,解釋說接種過任何型別新冠疫苗的人群都不符合獻血標準,因為其中涉及嚴重的風險。
這些說法還進一步聲稱,紅十字會要求血液和血小板捐贈中的血漿必須來自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捐贈者,理由是隻有這樣才能確保血液中含有足夠的、與自身免疫系統直接相關的抗體。
有人甚至表示,感染後產生的抗體和疫苗誘導的抗體是不同的,而紅十字會更看重自然感染後產生的抗體。
說法的影響
這些資訊在短時間內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引起了廣泛的恐慌和質疑。
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懷疑自己接種疫苗的決定是否正確。
一些尚未接種疫苗的人更是猶豫不決,擔心接種疫苗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這種情緒很快蔓延到了華人社群,許多人開始轉發這張圖片和相關資訊,引發了更多的討論和擔憂。
在新一輪疫情潮再次出現,多國出現大批新冠感染者的情況下,這樣的謠言無疑加劇了公眾的恐慌情緒。
事實核查
為了澄清事實,我們查閱了美國紅十字會的官方網站和相關檔案。
事實證明,紅十字會並沒有禁止新冠疫苗接種者獻血。
相反,他們的官方政策明確表示,接種疫苗後的獻血者只需確保在獻血時沒有不適症狀並且感覺良好即可,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沒有等候時間限制。
在美國紅十字會官網上,可以找到一份更新於2021年7月28日的檔案,主題是關於接種新冠疫苗與獻血資格。
這份檔案清楚地說明了接種疫苗後獻血的相關政策。
獻血等待期說明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接種疫苗後可以立即獻血,但紅十字會確實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等待期要求。
具體來說,美國紅十字會要求獻血者提供所接種疫苗的製造商名稱。
如果獻血者不知道疫苗製造商的名稱,那麼紅十字會將要求獻血者等候14天。
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獻血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而不是因為疫苗本身的安全問題。
美國紅十字會血液服務網站提供的資訊與FDA的指導一致,並明確了各種疫苗品牌的具體要求:符合條件的獻血者如果接種了由阿斯利康、強生、莫德納(Moderna)、Novavax或輝瑞公司生產的滅活或基於RNA的新冠疫苗,則無需推遲獻血的時間。
疫苗對獻血的影響
美國紅十字會發言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美國紅十字會接受並使用接種疫苗者的血液。來自接種過新冠疫苗者的獻血沒有被汙染,輸血是安全的。新冠疫苗旨在產生免疫反應,以幫助保護個體免受疾病侵害,但疫苗成分本身並不存在於血液中。"
這一宣告直接駁斥了網上流傳的說法。
紅十字會強調,鑑於疫苗接種本身不會使血液不安全,因此該組織不會根據疫苗接種狀態對獻血進行特殊標記。
這意味著,無論是否接種疫苗,只要符合其他獻血條件,都可以安全地進行獻血。
謠言產生的原因?
這種謠言的產生可能源於對紅十字會政策的誤解或曲解。
一些人可能將等待期的要求錯誤地理解為全面禁止。

在資訊傳播的過程中,原本的政策內容可能被簡化或扭曲,導致人們對實際情況產生錯誤的認知。


例如,紅十字會對某些特殊情況下的等待期要求,可能被誤解為對所有接種疫苗者的普遍限制。
這種誤解在傳播過程中被進一步放大,最終演變成了完全禁止接種疫苗者獻血的說法。
在全球疫情持續反覆的背景下,公眾對健康安全的擔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種普遍的恐慌心理可能導致人們對相關資訊產生過度解讀和反應。
當人們處於高度緊張和不確定的狀態時,更容易相信那些看似"內部訊息"或"權威宣告"的資訊,即使這些資訊可能缺乏事實依據。
先前關於某些疫苗可能引起罕見副作用的報道,無疑加劇了人們對疫苗安全性的擔憂。
例如,阿斯利康疫苗曾被報道可能與一種罕見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有關。
儘管這種副作用極其罕見,但相關新聞的廣泛傳播確實對公眾心理產生了一定影響。
正確認識疫苗和獻血
儘管存在一些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疫苗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自疫苗廣泛接種以來,全球範圍內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率都顯著下降。
疫苗不僅保護了個人健康,也為整個社會提供了集體免疫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認識到,雖然疫苗並非萬能,但它仍然是目前應對新冠病毒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和實際使用資料都證明,絕大多數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是可靠的。對於極少數出現的嚴重副作用,醫學界也在持續監控和研究,以確保公眾安全。
同時,這個事件也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健康問題時,保持開放和學習的態度很重要。醫學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的認知也應該與時俱進。當遇到不確定或存疑的情況時,主動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是明智的選擇。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好訊息!
澳洲紅領君生活服務平臺來啦!
所有關於租房、求職招聘、交友等
澳洲華人在用的小程式應有盡有!
👇點選下方即可進入👇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