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是脾胃的鏡子

——以上是廣告——
1. 頭面部出汗多:補肺就是護脾胃
訊號:吃飯、跑跳後額頭汗珠直滴,頭髮像洗過
原因:肺氣不足,脾胃生化的氣血 “兜不住”
黃金食譜:
白扁豆山藥粥(3 歲以上):白扁豆 15g + 淮山藥 20g + 大米煮粥。白扁豆補肺祛溼,山藥健脾(胃酸多的孩子少放)。
太子參蓮子山藥排骨湯(2 歲以上):太子參 10g + 蓮子 5 顆 + 山藥幹 5 片 + 排骨燉煮 1 小時,每週 2 次。
2. 睡著後盜汗:陰虛火旺,要滋陰
訊號:睡後 1-2 小時後背、脖子出汗,醒了就停
原因:脾胃積熱太久,陰液被 “烤乾”
救場食物:
銀耳百合羹(2 歲以上):銀耳 3g + 百合 5g + 紅棗 1 顆煮軟(痰溼重的孩子少喝)。
菠菜金菇湯:菠菜焯水 + 金針菇煮軟,腹瀉時換成煮蘋果。
3. 胸前多汗:心脾兩虛,喝碗 “安心湯”
訊號:白天不動也胸前冒汗,孩子常說累、沒精神
經典方:甘麥大棗湯(4 歲以上)
做法:淮小麥 15g + 炙甘草 6g + 去核大棗 3 個,500ml 水煮至 250ml 代茶喝(淮小麥選炒過的,喝 3 天停 1 天)。
4. 腋窩出汗:脾胃溼熱,喝碗 “清潔工”
訊號:腋下汗黃、有異味,舌苔厚膩
食療方:紅棗花生蓮子粥
做法:去芯蓮子 5 個 + 花生 10 顆 + 去核紅棗 2 個 + 粳米煮粥,每天早餐 1 碗,連喝 5 天停 2 天。
5. 後背涼汗:脾胃虛寒,喝碗 “暖身水”
訊號:後背出汗摸著涼,孩子怕吹空調、說肚子冷
暖脾方:淮山藥姜棗蘋果水
做法:淮山藥 30g + 蘋果 1/4 個 + 生薑 2 片 + 大棗 2 個煮 15 分鐘,每天下午 1 杯(生薑選老生薑,怕辣少放)。
6. 手腳心出汗:脾胃有 “積熱”,要清熱
訊號:手腳心溼漉漉、發燙,孩子愛啃指甲
日常調理:
綠豆薏米粥(3 歲以上):綠豆 10g + 炒薏米 10g 煮粥(薏米必須炒過)。
芡實蓮子糊:芡實 10g + 蓮子 5 個打粉衝糊(便秘孩子少放芡實)。
結尾:調脾胃,記住 3 個 “不”
不貪涼:冰飲、西瓜傷脾陽,出汗後別馬上吹空調;
不撐飽:7 分飽最養脾,晚餐睡前 2 小時吃完;
不瞎補:人參、燕窩別給孩子吃,選山藥、蓮子等平和食材。
勿泥成法,辨證明機,方得久康!
———以下是廣告——–
來源:脈脈養生
宣告: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
皇帝內經不僅僅是一部醫書,點選圖片檢視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