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方雁橙 責編 / 黃靜



“資訊繭房”。
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資訊傳播中,如果一個人只關注自己選擇的領域,從不接受別人的建議。
久而久之,便會像蠶一樣,將自己封閉在自我編織的繭房之中。
這會帶來一個非常可怕的後果:
逐漸喪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離世界的真相越來越遠。
但凡有人持有相反的觀點,就會下意識覺得,我都知道,我才是大多數,我才是對的。
但,世界的真相,卻往往相反。
因為你看到的,也許都是你贊同的資訊,而絕非世界的真相。
那怎麼走出這種資訊繭房?
你需要聽見不同的聲音,接收不同的反饋。
尤其是在工作中,我們時時刻刻需要給別人反饋,也會收到別人的反饋。
比如,來自老闆的反饋,同事的反饋,客戶的反饋,合作伙伴的反饋等等等等。
有些反饋,讓你如沐春風。
即使要加班改方案,你也甘之如飴,甚至覺得跟對方聊完,恍然大悟,靈感乍現,恨不得衝到電話那頭給對方一個擁抱。
但有些反饋,會讓你覺得毫無邏輯和道理。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同樣都是改方案,會有截然不同的心情?
因為提出反饋的目的和態度不同,接受反饋的感受和心情就不同。
怎麼辦?
給反饋的時候,讓對方感受到:態度是非常真誠的,建議是深思熟慮的,出發點是利他的,目的是為了讓事情更好。
這樣的反饋就能被積極回應,最終也能讓事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怎樣才能做到真誠反饋呢?
最重要的一點,要營造坦誠的公司文化。
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公司營造一種坦誠溝通的氛圍,鼓勵每個人坦誠地公開表達意見和反饋。
每個人都被鼓勵說出真實的想法,這樣給出反饋的人,和接受反饋的人,都不會有壓力。
想象一個場景,在公司例會上,老闆有一個新方案,讓大家提提不同的建議。
部門負責人,第一個發言,他情緒高昂,說了一堆,都是誇這個方案如何好。
接著,其他同事三三兩兩的發言,沒人提出反對意見。
但是方案中有一部分恰好是你擅長的,你覺得這個方案有點問題,你有更好的想法。
這時候,你會馬上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嗎?
大機率不會。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職場還是社交場合,堅持說出自己真正想法的人很快就會被孤立,甚至遭到排斥。
但是,有一家公司熱烈擁抱這樣的態度,鼓勵員工都能坦誠溝通。
這家公司就是網飛,製作過《紙牌屋》、《黑鏡》等作品。
在網飛,你可以在會議上馬上告訴你的老闆,他的方案並不是最好的,你還有更好的想法。你也可以馬上告訴你的同事,提醒他這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有誰對同事有意見,網飛會鼓勵他和當事人開誠佈公地溝通。
因為他們認為,既然是成年人,就應該有聽真相的能力。
在網飛,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卻不說出來,會被認為是對公司的不負責。
因為你本來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可以幫到公司,但是你卻沒有這麼做。
同時,他們也提倡在公司公開地談論問題,無論是對下屬,同事還是上司,都要坦誠。
因為開誠佈公,當面給予反饋,是獲得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唯一途徑。


如何正確反饋?
同時也更願意聽到好的反饋,而不是指出你哪裡做的不對。
在網飛,很多新員工也不能很好地反饋。
網飛的管理者花費了大量時間,來幫助員工懂得什麼是正確反饋,什麼是錯誤反饋。
他們用線上文件詳細解釋了什麼樣的反饋才是最有效的反饋。
他們還設立了培訓計劃,員工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來了解如何給予和接受反饋。
並把經驗總結為4A反饋準則:
1、反饋的目的是幫助
第一個準則Aim to assist,就是反饋的目的在於幫助。
什麼意思?
就是帶著利他的目的去反饋,反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對方,是為了把事情做好。
不是為了發洩,更不是為了中傷。
在反饋的時候,要說清楚這樣做,對他和公司有什麼好處,能給他做的這件事帶來什麼好的變化。
比如,你和同事約好要一起去見合作伙伴,你們約好早上9點見面。
結果你的同事到9點一刻才匆忙趕到。
你怎麼跟他反饋這件事?
你說,和合作夥伴見面,這樣做很不好,很讓人生氣。
這其實是在表達生氣的情緒,並不能真正幫助對方。
正確的反饋應該是什麼樣?
你可以說,如果和外部合作伙伴見面時,你不遲到。那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很敬業,我們就有可能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
這種反饋,可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是能夠幫助對方的。
2、反饋要有可行性
第二個準則,Actionable,也就是反饋要有可行性。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給別人的反饋,是仔細考慮了的,是行得通的。
對方這麼做了,可以讓事情得到改善,或者變得更好。
如果你的反饋,沒有可行性,也就沒有價值,因為對方根本沒辦法,參考你的建議去改進。
我舉個例子。
你說,“你這個方案不夠精彩,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種反饋就是有問題的。
正確的反饋應該是,“你方案中的這兩處地方,如果能再改進一下會更精彩。我有兩個改進建議,你可以參考一下。”
指出問題,給出建議,這就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真正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提出的建議,就更容易被接受。
3、接收反饋要感激與讚賞
第三個準則,Appreciate,接收反饋要感激和讚賞。
一般來說,當我們受到批評的時候,會條件反射地為自己找藉口,解釋或者開脫問題。
這很正常,在接受到不愉快的資訊時,會第一時間開啟防禦機制,進行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
如果你要坦誠對待反饋,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抗本能。遮蔽掉負面情緒,找到真正的問題,然後改進。
也要對真誠反饋的人,心存感激。
當你收到反饋時,不妨問問自己,“我要怎麼對待反饋?要如何傾聽?”
坦誠的態度應該是什麼,既不辯護,也不生氣,還應該滿懷欣賞和感激。
4、接受或拒絕
第四個準則,Accept or discard。接受或拒絕。
在我看來,這一點也特別重要。
你每天可能會收到各種反饋,你需要認真聆聽這些反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反饋,都需要接納和改進。
因為大家立場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即使對方是出於良善的意願,但給的反饋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這時候,你就得辨別哪些反饋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哪些不可以。
你有權利去決定是禮貌的拒絕,還是接受。
不過,不管是不是接受反饋,對於那些出於良善的意願,給你反饋的人,你都要真誠地感謝。
以上,就是網飛的4A反饋準則。
每個人都能及時知道哪裡需要改進,然後馬上調整。
工作越幹越出色,公司的業績也因此蒸蒸日上。


這篇文章,跟你聊了聊反饋。
如果你希望,你的反饋得到積極回應。
那就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反饋是真誠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把事情做的更好。
但在公司裡,要讓每個人都能坦誠地反饋,並不容易。
這需要一種坦誠的文化氛圍,讓反饋的人和接受反饋的人都不會有顧慮。
比如我們瞭解的網飛,就大力倡導坦誠,鼓勵員工在公司說出真實的想法。
管理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幫助員工懂得什麼是正確的反饋,什麼是錯誤的反饋。
並把他們的經驗總結成了4A準則:
第一個準則Aim to assist,就是反饋的目的在於幫助。
就是你要帶著利他的目的是去反饋,反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對方,是為了把事情做好。
不是為了發洩,更不是為了中傷。
第二個準則,Actionable,反饋應該是具有可行性的。
就是你給別人的反饋,是經過仔細考慮,能行得通的。對方這麼做了,可以讓事情得到改善,或者變得更好。
第三個準則,Appreciate,接收反饋要感激和讚賞。
要坦誠對待反饋,特別重要的一點是,遮蔽掉負面情緒,找到真正的問題,然後改進。
也要對真誠反饋的人,心存感激。
第四個準則,Accept or discard,接受或拒絕。
因為大家立場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即使對方是出於良善的意願,但給的反饋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你有權利去決定是禮貌的拒絕,還是接受。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