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贏麻了?股民4天人均賺4.7萬、汽車博主吸金上千萬、5萬一張票的奢華火車誰在坐、高德月活超抖音….

作者 | 智谷產業組
智谷趨勢 | ID:zgtrend

股市4天漲了300多點,人均怎麼才賺4.7萬?誰拖了後腿?

全世界羨慕A股股民的這天,終於來了!
24日,“一行一局一會”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5000億金融機構互換便利再加上3000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以及傳聞中的“平準基金”,眾多利好之下,行情一片火熱:
9月27日上午,5000多隻個股上漲,頂起三大指數的三根大陽線;
外資也坐不住了,一會要戰術性投資中國,一會要“allin,buy china”;
四天時間裡,股民們的規劃從“國慶哪都不去”到“美國那個商業航天一次多少錢”,盡情享受這次久違的豐收。
我查了一下,spaceX的獵鷹9號單次報價6200萬美元(約合4.3億元),而中國股民在這四天的平均收益,是
4.7萬。
顯然,離人均獵鷹九號還有相當的距離。股民還未上天,大A仍需努力。
因而更加核心的問題是,這波漲勢能否持續?
事實上,從美聯儲降息開始,針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就沒停過。樂觀派們認為A股的三十年長牛即將開始,悲觀派們認為基本面並未明顯改善,在政策和市場的戰爭裡,前者一定是落敗的那個。
在轟轟烈烈的漲勢裡,保持理智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易事。所以長久以來,A股的燃料都是情緒,中國股市歷史上也經常是牛短熊長。
A股接下來怎麼走,我們也許能從歷史裡找到答案。
1997年,經濟政策的主題是去產能,同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
1998年,洪水席捲,人大透過增發1000億國債的決議;人口自然增長率首度跌至千分之十以下;
1999年,GDP增速創下歷史新低;
在金融市場,1999年首月,政策利率水平降至歷史新低;
5月,“搞活市場的六條政策”釋出,19日,市場開始單邊上漲;
流動性和政策都有了,美股大幅上漲的科技和網際網路又提供了主線,A股相關板塊隨之暴漲。
從1999年2月到2001年6月,兩年多的行情裡,貨幣、財政政策搭臺,在《人民日報》等官媒烘托下,上證指數從1064點漲到最高2245點,漲幅超過一倍。這次“史詩級牛市”,被稱為“519”行情。
你也許會覺得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3天300點的行情,甚至比519更加火熱。
難道“牛市”真的能被創造?凱恩斯真能把亞當·斯密殺得片甲不留?
519後,市場迅速轉冷,A股進入了長達四年的熊市。也許本輪上漲與當年的底層邏輯截然不同,但市場從心灰意冷到歡欣鼓舞的速度轉變之快,也許足以說明,投機性和賭性在A股市場從未走遠。
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拖了人均收益後腿的人們,他們能讓我們保持清醒。即便要上天,踩著一根根逐漸變長的陽線穩健地、慢慢地上,也許才是大多數人更能接受的。

5萬一張票的奢華旅遊火車,是一門好生意嗎?

(“絲路夢享號”列車奢華的內部 圖源:攜程)
在第一批A股大漲的受益人小小“奢侈”一把,把國慶民宿升級成五星級酒店時,最土豪的一批人已經坐上陸地豪華“郵輪”,躺在“流動的五星級酒店”裡,開啟了“上流生活”,包括並不限於:
24小時on call的專屬管家,米其林大廚,
KTV、酒吧、麻將房、兒童遊樂室、獨立衛浴,
無人機和攝影師全程跟拍,
睜眼就是雪山、草原、戈壁風光,
每到一個景點由專車接送去玩……
從2021年首次推出跨越南北疆的“新東方快車”後,國內的奢華火車旅行開始升溫,誕生於2022年的“呼倫貝爾號”、2023年的“林都號”,以及今年首秀的“絲路夢享號”,將奢華旅遊帶入了新世界。
這些高階火車主打稀缺性,以載客少、高階旅遊服務體驗為賣點,比如“呼倫貝爾號”載客數僅為44人,載客量最多的“新東方快車”也僅有134個席位。
因此,這些高階火車旅遊專案,票價基本3萬起步,而且還一票難求。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呼倫貝爾號”運營兩年來,平均上座率80%以上,“絲路夢享號”今年開通後平均上座率也達到了75%,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列車”。
誰為豪華旅遊專列一擲千金?
有錢有閒者是主要目標客群(打工人無緣),既有中青年夫妻帶小孩,也有銀髮一族,他們追求品質和體驗感,對價格並不敏感。
不過,豪華旅遊專列想賺錢並不容易。這些專列大多由各地鐵路局推出,並與相關文旅機構合作運營。比如“呼倫貝爾號”由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呼倫貝爾市共同運營。一輛旅遊專列,要投入的改造成本多達上億元。
有人算過一筆賬:“新東方快車”滿載約200人,以最基礎價格每人31999元計算,2024年全年計劃開行17趟,一年滿載收益超億元。但要是加上人員成本、酒店餐飲成本、各旅行社分銷成本,運營商的利潤僅在10%左右。而且這類高階旅遊列車的預期使用年限為8至10年,留給運營商回本的時間相當有限。
隨著有退休金的銀髮族壯大,豪華旅遊專列市場廣闊。像日本的“九州七星號”,4天3晚的行程已經漲到了人均17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89萬元),但也長期處於要抽籤才能訂上的狀態。

汽車營銷瘋狂撒幣,抖音汽車博主吸金上千萬

汽車行業的營銷推廣越來越像消費品了。
據QuestMobile日前釋出的2024年品牌商業軟廣營銷洞察報告,今年前7個月,汽車領域KOL平均軟廣單價和收入均領先行業。
單價方面,汽車領域KOL平均每篇商業軟廣合作合作費用為7.58萬元,僅次於顏值類和金融財經類博主。
收入方面,平均單個汽車KOL,軟廣合作費用為38.99萬,收入水平超過金融財經和生活方式類博主,位列全領域第一。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名粉絲數超過195萬的抖音汽車博主,那麼你將享受到一篇軟廣7.58萬報價的待遇,過上7個月賺38.99萬的生活。
當然,按照財富向頂端集中的規律,頭部汽車KOL只會賺得更多。
2014年1-7月抖音平臺商業軟廣合作費用前十的博主中,@虎哥說車、@陳震同學和@小剛學長作為頭部汽車KOL,今年前7月軟廣收入高達1044.0萬元、1040.0萬元和895.3萬元。
分品牌來看,理想汽車以7315.9萬元的商業軟廣投放費用位列行業第一,上汽通用別克以4314.5萬元的營銷排名第二,小米汽車以3869.3萬元排名第三。第四至第十名則分別是阿維塔、小鵬汽車、比亞迪、廣汽傳祺、嵐圖汽車、上汽大眾和蔚來汽車。
看得出來,比起傳統汽車品牌,新勢力品牌更傾向於透過軟廣投流。傳統品牌習慣戶外大屏、樓宇、硬廣宣傳片等推廣方式,興起於社交媒體時代的新勢力品牌更偏向劇情、生活、創意類軟廣,把產品營銷包裝進日常生活,更加直面C端消費者。

高德地圖月活超抖音,滴滴和美團都沉默了

有沒有發現,網際網路行業出現了不少怪象,比如
微信在今日頭條化,
1688在拼多多化,
高德地圖在美團化,
今天我們說說高德地圖。儘管網民人均刷短影片時長達到驚人的2.5小時/天,但在月活使用者這塊,抖音還是沒幹過高德地圖。
據Quest Mobile今年5月初發布的資料,第一季度高德的月活使用者數達到8.01億,超越了抖音的7.66億,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中排名第四,僅居微信、淘寶和支付寶之後,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級應用。
作為作用8億月活的國民級地圖導航提供商,高德地圖有其他網際網路應用夢寐以求的流量基本盤,但在阿里“非核心業務各自剝離,自負盈虧,不可貼著主營業務輸血”的壓力下,賺錢的焦慮懸在高德頭頂。
高德也在“不務正業”的路上越走越遠。你以為它是地圖導航,結果它還做滴滴打車的生意,你以為它是出行工具,結果二級頁面活像“另一個美團”。
對高德而言,無論是出行業務還是本地生活業務,對手不算多,但都很難纏。
比如打車業務,高德在滴滴“靜默”的時候異軍突起,高德打車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佔據市場份額約20%~30%。但隨著滴滴走出審查陰霾,以及其他打車平臺加入競爭,新一輪補貼大戰打響,又進一步壓迫盈利空間。
至於本地生活業務,在阿里將口碑業務整合至高德後,高德、餓了麼和飛豬撐起了阿里本地生活板塊,但該業務板塊至今未走出虧損。
高德勉強擠上本地生活的牌桌,但前有美團這個行業老大盤踞,後有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的快速分食,高德夾縫中生存。
最難的是,高德的導航出行工具屬性太強,缺乏內容種草屬性。畢竟,比起拉開高德二級頁面找吃喝玩樂,遠不如直接開啟大眾點評來得順手。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文章:
  1. 中國企業家雜誌.名創優品掏62億想“爆改”永輝
  2. 晚點LatePost.中國零售近七年最大投資案:缺錢的永輝、很勇的名創和“救星”胖東來
  3. QuestMobile. QuestMobile 2024年品牌商業軟廣營銷洞察:內容平臺消費引導力爆發,品牌軟廣投放持續加碼,各賽道KOL競爭激烈
  4. 中國新聞週刊.2萬起價,一票難求,高階火車誰在買單?
  5. 字母榜.阿里該賣高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