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曾經的第一車企為何陷入困境?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12月9日,德國大眾汽車與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的第四輪談判破裂,導致大眾汽車工人們的罷工行動進一步升級。他們在大眾的九個德國工廠舉行了4小時的罷工,工會領導人還表示,如果大眾仍保持原有立場,未來的罷工甚至可能升級為24小時,或變成無限期罷工。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也在密切關注大眾汽車的談判進展,並敦促雙方儘快達成解決方案,社會各界也都呼籲雙方保持克制和理性。
但是,罷工行動充分表明,工人們對德國大眾的不滿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眾所周知,隨著電動汽車的崛起,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面臨著巨大壓力,今年7月和8月,其銷量一度同比大跌20%以上。在其他市場,大眾汽車也同樣遭受著經濟蕭條、補貼退坡以及競爭力不足等多重打擊。2024年第三季度,其全球銷量同比下降7.1%。
為應對這些競爭壓力,大眾汽車管理層希望關閉德國的一家汽車廠和一家零部件廠,裁員上萬人,並全員降薪10%。
這一決定工人們肯定是無法接受的。在此之前,工會甚至還在考慮要求加薪7%,以應對德國過去兩年的通貨膨脹。於是,工人們紛紛指責管理層,認為是他們的經營不善導致了當前的困境,而高管們卻享受著高額薪酬和福利,讓工人們承擔後果。

我認為,工人們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於管理層的指責是合理的。
對於德國大眾的工人而言,裁員不僅意味著暫時失去工作,還會使他們失去一筆與工作年限相關的“長期服務獎金”。更關鍵的是,這些燃油車廠的工人一旦被裁,可能會面臨永久失業的風險。
電動汽車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較高,對工人的需求量不高。特斯拉的生產線就大量使用機器人進行焊接、塗裝、裝配等工作,工人主要負責裝置檢查、物料補充、裝配除錯等輔助性工作。而且,電動汽車生產對工人的技能要求與傳統內燃機車輛生產完全不同,工人們必須經過額外培訓才能夠上崗。
大眾汽車的管理層也確實應該為轉型的失敗負主要責任。在科技變革中,大企業的戰略轉型本就困難重重。它們不僅要在新業務、新領域與新興企業競爭,還要面對技術變革導致的舊業務萎縮。
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僅要勇於對新技術和新生產線進行投資,同時還要承擔沉重的人才結構調整壓力。這對公司管理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明顯,大眾汽車的管理層沒有為企業的轉型提前做好準備,他們並沒有儘快進行技術和產品轉型,同時也沒有針對電動汽車進行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這個情況在歐美日等國的燃油車企中普遍存在。在2022年矽谷的裁員潮,特斯拉也裁掉了大批員工,但這些員工因為在AI、機器學習和軟體開發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很快就被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吸收。
當時,傳統車企並沒考慮把這些高技能人才招入麾下。然而,諷刺的是,此後福特CEO卻在播客節目中抱怨:車企在做電動汽車時竟然要去寫程式碼。
我想強調的是,大車企轉型不利的背後與高管們的薪酬制度有很大關係。
大眾汽車高管通常透過長期激勵計劃獲得高薪、獎金和股票期權,但這些薪酬方案與公司的實際業績,尤其是長期業績,相對脫節,顯然無法有效激勵高管們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甚至可能促使他們為了得到更好的短期業績資料而減少對於新技術的戰略投入。
這種做法無疑是短視的,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尤其在產業發生重大變革的時候,其弊端將暴露無遺。

與大眾汽車等傳統企業相比,特斯拉等科技創新企業的薪酬模式就更為合理。
近日,美國特拉華州法官再次否決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價值1000億美元的股票期權方案。但股東和管理層的態度其實值得回味,約72%的特斯拉股東投票贊成這個股票期權方案,特斯拉的管理層也表示將繼續提起上訴,為馬斯克維權。
馬斯克的基本薪資低至每年1美元,但他是透過股票期權方案、根據所實現的業績獲得的鉅額獎金,這使得馬斯克的薪酬與公司的長期實際表現緊密相連,從而有效激勵他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毋庸置疑,他在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推動電池的降本增效,還是電動汽車的大規模量產,都做出了關鍵貢獻。
顯然法官不太瞭解創業公司的執行機制,看似給特斯拉省下了1000億美元的股票,卻有可能損害特斯拉的長期發展。因為對於具有創業心態的人來說,能給予他們的最大獎勵不是薪水,而是業績實現後所兌現的期權。創業成功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回報,而創業失敗則期權作廢。
當前,電動汽車產業仍然處於連續變革之中,電動化已進入成熟期,智慧化,也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則到了關鍵階段,而關鍵的決勝局將發生在未來的出行服務化階段。此時如果馬斯克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特斯拉的未來確實令人擔憂。
所以,在面臨產業變革的時候,企業需要一整套系統性的調整。不僅要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還要對供應鏈、人才結構以及薪酬制度進行戰略性變革,使其更適應創業文化,更有利於發揮企業家精神。
這無疑需要對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有深入的理解,也離不開對科技產業前沿動態的持續跟蹤。所以,做個小廣告,推薦你加入科技特訓營,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訊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點選加入,學會用AI為你工作(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全球消費電子展,王煜全與你現場看未來(掃碼加入)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2024年1-10月全球汽車品牌銷量TOP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