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山河四省統一發瘋的噩夢,還挺好吃的

怎麼一覺醒來,山東人又又又眾叛親離了?
前有把QQ號念成秋秋號。
後有魯A濟南車,魯B青島的,魯C淄博魯D棗莊,東營是魯屙……
山東人聽完眼前一黑,外地人聽了再也忘不掉。

比山東人還懂山東。

小白我專門找了同事中的山東大哥品鑑了一下。
他表示唱的獎勵一袋橛子。

和評論區如出一轍。

都說山東人大方,看來果然如此。

大哥說不是的,是這個季節,豆橛子它馬上就——
吃!不!完!啊!
果說山東人有啥童年陰影,就是豆橛子,雅稱豆角。
不,準確點說,是山河四省的童年陰影。
頓頓豆橛子,山河四省沒有不瘋的。
小白也算見識到了,他們到底有多怵豆橛子,又懼又拒。
吃豆角的日子。
吃豆角以外蔬菜的日子。
在東北,鑑定間諜你可以問他“黑土減去白雲的年齡等於幾”。
在山河四省,你可以問“恁家的豆橛子吃完了嗎?”
就在前幾天山東發生地震,河南往山東送了一車豆橛子,又綠又直品質上乘,滿滿守望相助的情誼。
山東同學很感動。
定睛一看,嗯?往哪送?
你回去,立即馬上調頭,求求你了。
沒錯,評論裡跪求貨車打道回府的,主要是山東人。
眼淚都急出來了。
大家能不能默契一點,山河四省互相簽訂一份互不贈送豆橛子條約?
你愛我我愛你,頓頓豆角成過去。
這玩意兒的特點就是高產,挖點土刨個坑,只要種了就高產。
據說自打從漢朝引入中國就瘋長至今,深得山河四省人民的喜愛。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頓頓豆橛子,不亦樂乎?
如果不吃豆橛子,李清照填詞詞窮,王羲之提筆無力,秦叔寶上陣腿軟。
山河四省不能失去豆橛子,如同義大利不能失去菠蘿披薩。
又因為好打理,爺奶姑婆特愛種它。
結果就是昨天吃豆角,今天吃豆角,明天吃豆角,後天吃豆角,大後天還吃豆角。
中午炒豆角,晚上燜豆角,第二天早上面條拌昨晚剩下的豆角,再多加一盤碟醃豆角。
天天吃,頓頓吃,變著花樣吃。
除了上面說的菜式,還有涼拌豆角、燉豆角、酸豆角、茄子炒豆角,甚至還有豆角包子。
吃不完捨不得扔,做成豆角幹,來年接著吃。
豆橛子,相當絕。
不吃可以嗎?
明天吃點別的行不行?
爸媽也不是不徵求你的意見,問你中午想吃啥,但你能明確從他們臉上看到虛情假意。
你說想吃肉。
上桌全是豆。
孩子咋不知道好歹?
夏吃豆,勝吃肉。
不信你自己瞅瞅,是不是胖了六斤?
真愛如此深沉。
於是,只要有一個親戚種了豆角,夏天你家就有吃不完的豆角。
你不吃我不吃,大姑敲門逼你吃。
你不摘我不摘,姥爺摘完懷裡塞。
整個暑假,你咬緊後槽牙終於造完一冰箱的豆角,一看地裡,又長新的了。
還能咋滴,硬著頭皮吃。
這時你會接到大姑二舅三姨媽的電話:來家裡拿豆橛子,早上剛摘的,趁新鮮趕緊來。
你完全可以不去拿,但請相信,大姑一定會把豆橛子送上門,順便囑咐你:跟恁媽說,不夠再來拿。
雖遲必到,躲不開逃不掉。
是不是很詭異?
山河四省的孩子陷入一場bug遊戲,豆橛子定點重新整理庫存,吃不完,送不完,收不完。
豆橛子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年輕人。
當你忍無可忍,拎著行李箱往外走,已經淡忘了對食堂菜的吐槽,滿腦子都是食堂菜眉清目秀的樣子。
結果發現,阿姨也安排了豆角。
怎麼辦?
涼拌。
發狠的年輕人抗爭過,半夜三更拎著一壺熱水,對著豆橛子一通噴。
好傢伙,還挺難殺。
這事兒一旦被奶奶發現,她會讓二叔拎著棍子追你半個村。
敢拔一棵試試?
年輕人只能心中暗罵,豆角地的蟲子到底行不行,吃別的菜猛勁造,咋生在豆角地裡就蔫了?
也膩了?
唉,讓人絕望的高產,你不得不服。
而且你會發現,豆橛子已經不是菜。
它是家族關係的凝合劑,鄰里和睦的潤滑油,永不過時的夏日伴手禮。
誰能想到,它已經進化出社交屬性。
(圖via小紅書“殺魚辣椒r2r”)
大到河南對山東的跨省關愛,是滿滿當當要溢位來的一車豆橛子。
小到增進鄰居關係,待人接物表示感謝,豆橛子都是不二之選。
傳言中,你如果幫了一位山河四省的大姨,她高低甩你兩捆豆角。
它不僅是家族權威的附屬品,也是愛你的證明。
你看,橫切面都是愛你的形狀。
但話說回來,隨著長大,年輕人頓頓豆橛子終將會成為記憶。
就像一位網友問媽媽,今年咋不天天吃豆角了。
媽媽說,因為你老舅不在了啊。
豆橛子的煩惱,或許只有在人丁興旺的時候才會出現。
但吃膩也是真的。
能說什麼呢,小白只能勸山河四省的同學們,再忍忍。
過幾天,絲瓜就下來了。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